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英汉语篇中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这三个照应衔接手段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英汉语篇在照应上各有侧重,同时分析出其主要差异,并结合翻译技巧来说明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两种语言在照应手段方面的差异,从而使译文整个语篇前后衔接,结构紧凑,且符合目标语言的行文习惯.这不仅是翻译人员应注意掌握的地方,也应是翻译教学中应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王锐 《林区教学》2010,(2):54-56
照应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主线,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照应手段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在英汉互译中照应衔接手段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语法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多种衔接机制之一。文章根据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分析科技英语中的语法衔接手段,即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并探讨其翻译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英汉的等效翻译。  相似文献   

4.
韩礼德和哈桑合著的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的出版掀起了国内外对衔接研究的狂潮,使语言分析超越了句子层次而进入到语篇层次。许多语言学家更是将衔接理论引入到翻译实践当中。统计表明,替代这一重要语篇衔接手段在翻译中主要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转换:保留原有替代形式、转换成重复衔接及通过省略、照应等补偿手段。  相似文献   

5.
曹顺娣 《海外英语》2010,(2X):107-109
照应是英汉语中共存的一种篇章衔接手段,在解读和翻译语篇的过程中,成分间的照应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和根据,分析和对比英汉语篇中照应手段的异同十分必要。该文首先介绍了照应的基本定义,然后从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三个方面对英汉语中的照应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翻译实践总结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运用翻译模式理论的语篇分析法,对老舍短篇小说《马裤先生》及其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索分析汉英文学语篇翻译中衔接照应语的迁移问题。从中得出如下结论:汉英衔接照应语系统无论从语法角度还是从衔接照应语的选择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集中体现在汉语零代词的普遍使用以及英语代词的广泛使用;尤为重要的是,文学翻译中衔接照应语的迁移从根本上造成了篇章衔接外显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四种语法衔接手段探讨了英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以及调整英译汉语法衔接手段的常用翻译方法。英汉语法机制差异突出体现在形合与意合的问题上,两种语言间的差异经常成为翻译的障碍。语法衔接机制发生冲突时,为了维持语篇的连贯性,有必要根据译入语的衔接原则调整衔接模式。  相似文献   

8.
话语或篇章,不论是口头形式还是书面形式,都是一些意义相关的句子通过一定的承接手段合乎逻辑地组织起来的语义整体.连句成篇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照应只是众多衔接手段中的一种.仅分析英语定冠词the的语篇照应作用及其翻译.在语篇衔接中,定冠词the本身并没有具体的语义内容,而只是用来表示其所指对象是特定的并且是可识别的.但它既...  相似文献   

9.
语篇中通常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连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的差异影响了各自语篇的衔接手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王淼 《海外英语》2013,(13):257-258
指示照应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基本相同的指示照应手段,但在指称功能上并不完全一样。该文选择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that"和汉语中的"这""\那"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英语指示代词汉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世界翻译活动繁荣的今天,中国无论在翻译理论的发展还是在翻译教学中,都没有给纯翻译理论以应有的重要地位.纯翻译理论优于特色翻译理论与应用翻译理论.从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发展来看,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纯翻译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2.
影视作品字幕翻译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视作品中的字幕翻译有别于常见的文学翻译和商务文件翻译。影视作品中的语言具有瞬时性、大众性、通俗化等特点,因而影视字幕翻译在语言的逻辑性、艺术性、感染力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把影视字幕翻译与通常的语义翻译进行区别,从而在翻译方法上做出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当前广告英语翻译存在的问题—文学翻译策略倾向,通过导入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和以读者为中心翻译策略,并密切结合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在具体分析典型的广告英语英汉互译实例基础上,提出五种广告英语翻译策略,即:字译、意译、创译、增补型和浓缩型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和形成基本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古代翻译理论、近代翻译理论、现代翻译理论、当代翻译理论。本文对中国翻译理论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观点进行总结,展望了解中国翻译理论的基本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于翻译的需求持续增加,翻译行业也相应需要更大程度地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翻译效率,计算机辅助翻译应运而生;同时,为培养应用型为主的翻译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并将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融入其中,更好地适应了翻译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西译学理论起源于宗教翻译,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实践分别为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理论思想,是其演进、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由于佛经翻译和圣经翻译具有一些根本性的差异,从而使中西译论具有截然不同的特征。中西译论因此有了不同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翻译理论之争不断,而传统的翻译教材过分侧重技巧的教学,忽视理论的介绍。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在翻译过程、翻译教学、翻译作品的评价三个方面各自发挥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常模理论与商标翻译常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使商标翻译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和目的,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遵守商标翻译的一些普遍准则。本文试图运用以色列学者吉迪恩·图里的常模理论,通过描写分析商标翻译来建立一个系统的英汉商标翻译常模,从而使译者翻译商标时有准则可循。本文拟从处于中心地位的主流的商标翻译分析得出一个商标翻译常模。  相似文献   

20.
胡慧 《铜仁学院学报》2007,1(5):68-70,77
正反表达法是英汉翻译中的一种重要而又常用的的方法之一。本文使用大量实例,从正反和反正两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该方法在英汉翻译的各种结构和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广泛性和特殊性,为英汉翻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指导,避免乱译、误译和错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