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连续举办四年的环巢湖自行车赛,已经成为宣传合肥和巢湖的一张城市名片。赛事举办的初衷是为了有效宣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开办以来,这种将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运动健康与休闲观光紧密结合的活动,在诸多方面,凸显出举办城市的个性魅力,彰显了举办城市的独特人文底蕴。本文从赛事的由来、影响、原因、优势和前景等方面,浅谈赛事与城市发展的衔接点,为今后城市发展提出广阔思路和新颖建议。  相似文献   

2.
涑水河水污染现状、危害及其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均水资源十分匮乏,现在又加上水质严重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仅从涑水河的现状出发,利用运城环保监测站实际测量的数据资料,实证分析涑水河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由于源头无水,涑水河已成为沿河工业企业和城市生活的排污河,污染情况极其严重,已危及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如今倡导节能减排的时代,加强涑水河污染治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泛长三角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合肥从地理位置上说,处于长江流域,城区向巢湖方向发展,建设现代化滨湖城市符合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区的潮流。把合肥滨湖新区建设成泛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是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的。在合肥滨湖新区建设中需要突出金融集中区、旅游休闲胜地、循环经济示范区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建筑成为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师关注研究的课题。城市的扩张,土地资源的稀缺共同提出城市轨道交通与建筑群必须立体化。轨道交通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轨道交通建筑也影响着城市建筑群的发展变化。合肥轨道交通三号线建筑群的建立为新站区周边城市建筑群带来较大影响,我们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梳理轨道交通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合肥利用环巢湖丰富的旅游资源树立了"览百里巢湖,游千年合肥"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形象定位。百度旅游、搜狗旅游、马蜂窝、travelpod四大旅游传播网站的相关网络游记内容,从文化、宜居和生态、现代化都市、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等维度直观反映了合肥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要真正打造合肥"大湖名城"的城市名片,就要积极创新旅游开发思路,做好"水文化"文章;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形成国际化发展态势;提高旅游地和谐度,创建文明旅游城。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巢湖蓝藻水华污染的成因,主要由其半封闭型水域、内源及外源污染三类原因导致,湖泊中的氮磷含量是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直接影响因素,同时其他有机物质和铁、锰等金属元素也是重要影响物质。针对巢湖蓝藻水华污染可抑制其蓝藻爆发的调控措施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控制等,对于巢湖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合肥考释     
合肥作为南巢古邑、巢湖流域首城暨安徽省省会,雄踞皖中,通络寰宇,既占据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拥有复杂显要的政制资历,又富储4000年历史积淀和人文蕴匮,诸多条件使其成为巢湖文化、江淮文化研究的中心、重点和前端。本文系统地介绍合肥古今各种名称及其来历,条陈其历代建置与政制演延,考辨“庐”字读音,并就古今文史学家有关记述进行勘核理析考辨,对江淮文化和合肥史地研究均具有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然生态环境是最直接最基本的环境要素;人们在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经济中,往往忽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给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破坏;提出在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生态环境以免在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出现许多城市走过的“工业集中、人口集中、污染集中”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给小城镇建设发展带来桎梏。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了2000-2006年间影响巢湖水质的社会经济因子,并采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巢湖水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以期为巢湖水污染治理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巢湖COD的排放,主要受流域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其次受农村人口的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排放的影响;TN主要受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的影响;TP主要受城镇、农村人口的生活废水垃圾排泄物的影响.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五年巢湖水质有望好转,但是湖区水质TN、TP指标仍介于Ⅳ~Ⅴ类之间.因此,今后巢湖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TN、TP,而农业和城镇、农村人口的生活废水排放将成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必要采取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含磷商品的使用、加强对农村生活污水尽可能的集中处理等措施有效控制巢湖的水质污染.  相似文献   

10.
城市交通作为城市命脉,是保证城市正常运作,完善城市功能的基本手段。在交通拥堵已成为一个世界难题的今天,如何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减轻汽车尾气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以安全性、便捷性和环保性为发展目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日本东京几十年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及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