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轼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代表和"尚意"书法的主要倡导者.他提出的关于书法作品五要素有机整合的构成观,不仅赋予前人书论朴素的生命比况概念以新的哲理内涵,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书学技法论认识书法作品的方法和思路,是对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的贡献.它是宋代"尚意"书法创作论与批评观的连接点,不仅为宋代轻视形式技巧而重视人格书风的书法批评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条件,也能为今天书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是宋代尚意书学思想的奠基人。欧阳修的书学思想,主要表现为寓道于书的人品观、文人化倾向的雅俗观、自适遣兴的游戏观和重视主体意识的创新观。苏、黄、米受其影响,继承并发展了欧阳修的书学思想,对书法创作、书法审美以及书法批评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与深化,逐渐形成宋代"尚意"书风的核心理念,为宋代书法走向高峰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是少有的全才,文以豪放气派开一代新风,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里程碑,书法造诣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然其仕途坎坷,数次迁任,知密州太守时,是其思想和书风转变的重要时期,近年来研究苏轼在密州的学者专家,大都把目光放在了他的思想、政绩与诗词创作方面,而对他居宋代"四大家"之首的书法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就苏轼书法分期特点及倡导的"尚意"、知密州时期书风转变因素作探析。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诗是黄庭坚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此外,他又能写词赋,兼擅行书、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宋代"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他推崇晋人书法,也是因为晋人书法具有他渴求的精神之美。苏轼学"二王",又能弃形破法,只求神韵,创作出以"尚意"为特征的个性书风。  相似文献   

6.
我们通过辨析2013年某海外拍卖行拍出的苏轼《功甫帖》、苏轼现存书法及苏轼在湖州留下的书法遗迹,认为:《功甫帖》是用苏轼晚年书法摹写中期书法,字体脱离苏轼特定时期的书风特点;笔墨不精,与苏轼真迹差距甚远;结体呆板,整帖格式不合规矩;墨迹人为搽磨做旧,有摹、填结合加涂改嫌疑,个别笔划非自然书写;印章有作伪嫌疑。因此,现在的《功甫帖》与苏轼同时期的书风格格不入,属于用晚年书风特征仿中年书法,非自然书写,是一个摹填结合再加涂改的仿品。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不但是杰出的书法家,也是杰出的书法评论家。他对中国古代书法家的评论见解独到,其中关于苏轼书法的评论尤其如此。一方面他对苏轼书学路径和创作阶段有客观、准确的阐述,对苏轼书法的总体特征、风格有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他又对苏轼书法的历史地位做出了客观的评价,对后世正确理解和认识苏轼书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苏轼将诗书画引向深度结合,“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是苏轼“诗书一体”观的核心表达,其内涵是以“德”为灵魂,以诗意为统领的综合艺术论。破体为文、体兼众妙、形式相连、书卷气息构成了苏轼不同文体、书体之间以及文学与书法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机理,“书卷气”是苏轼书法人文化、文学化的典型表现。苏轼的“吾所谓文,必与道俱”“慧之生定,速于定之生慧”以及“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等文艺思想和哲学观念,乃是形成其“诗书一体”观以及文学与书法在求道之途上存在统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的主要缘由。  相似文献   

9.
历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苏轼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开创性贡献,却相对忽略了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守成性特征,这是不全面的。苏轼书法的守成性是儒家入世思想对他的主导性影响的必然结果。苏轼秉持“书为小道”、“学书为乐”的习书观,书如其人、人书并重的品评观,同时缺少书法艺术创作所必需的创作激情。这些因素是苏轼书法守成性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以及居“宋四家”首席的突出地位,更多的是一种天才的文艺才华和人格气节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0.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是苏轼"自出新意"、拙朴厚重书风的最著名代表,同时也代表着宋代的行书成就。但苏轼早年的书法风格并非如斯面目,而是崇尚清瘦秀美一派,是什么导致了他晚年时期的风格巨变?本文从《寒食帖》入手,经过作品、技法的具体分析,试图找出苏轼书法风格变化的个中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中晚唐时期的书法界,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僧人,特别是禅僧中一大批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书法创作之中,并且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偏爱草书。本文着重分析中、晚唐禅宗与禅僧书法的形成、禅僧书法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燕 《现代语文》2008,(9):120-120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中期文学家。散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方面,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韩愈并称“李、杜、韩、苏”;词方面,他开创了豪放词风;他的书法,与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起,并称“苏黄米蔡”;绘画方面,擅长画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将。  相似文献   

13.
在中晚唐时期的书法界,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就是僧人,特别是禅僧中一大批人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书法创作之中,并且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是偏爱草书。本文着重分析中、晚唐禅宗与禅僧书法的形成、禅僧书法对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诗、词、文会通是苏轼艺术创作中的一大特色。文学观(特别是文道观)的进步与革新,对诗、文、画某些共同规律的理解、把握与运用,则是苏轼诗、词、文之所以能相互会通的重要原因。苏轼在这一过程中,将我国古代诗文的分野与会通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促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这又是他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苏轼在诗、词、文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更引入注目的是,他一生坎坷,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  相似文献   

16.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他被称为"千古第一文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赞美他,"还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时代的文人的影响能超越苏轼之上"。他不但在诗、文、词、赋、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均能在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自成一家,甚至是开风气之先,文学艺术造诣处于宋代文化  相似文献   

17.
苏轼散文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传记文数量虽然不多,却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并表达了更为丰富、更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中可以鲜明地看到苏轼立足儒家,而又杂取佛老的出处观。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崇尚老庄、佛教的文化思潮中,苏轼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领袖人物,他的理论创见和艺术实践多由老庄的"自然"审美思想而发,并且融入到自身的艺术风格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上。通过对苏轼书法"自然天趣"观进行探究,可发现"自然天趣"观贯穿着他毕生的学书之路,其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神逸"说、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熟后求生、不直率流滑,留得住笔、用墨浓而润等观点与"自然天趣"观息息相关,对北宋的"尚意"书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轼一向被认为是宋代最伟大的文人。在他长达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两千七百多首诗、三百多首词以及大量的散文作品。创作时间之长,作品数量之富,在宋代作家中首屈一指。因此,探讨和研究苏轼的创作分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苏轼文学创作的理解。事实上,对苏轼创作进行分期,自宋代以来大有人在。分期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宋代士人对柳永的词是又爱又恨,爱他词句通明词律新,恨他俚俗不能登大雅之堂。宋代大多数的士人对柳永的词都持有这种矛盾态度,恰恰说明了宋代词论的发展,其中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士人的这种品评之风从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宋代词论的发展与完善。本文从苏轼对柳永词的矛盾态度出发,论述宋代词论初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