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甘远志悲壮地离我们而去了。作为一个曾与他同生活、共战斗过的战友,我永远忘不了那朝夕相处的7年岁月,忘不了一道在基层采访的那些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2.
“远南”残疾人运动会,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书写时代赞歌的大舞台,提供了一个净化灵魂的大课堂.作为一个“远南”运动会的驻会记者,我时时受到残疾人运动员不屈的中国魂的冲击和感染.这是人生难得的机会.我当记者二十多年,做体育记者也有十几年,心灵上还从来受过这样强烈的震撼.忘不了那一场场惊动夫地、感人肺腑的报告演出;忘不了他们冒着酷暑流血流汗备战“远南”的情景;更忘不了他们向命运挑战的超人毅力和为“远南”运动会舍家弃业的奉献精神.尽管我接触残疾人事业时间不长,但是这首时代的赞  相似文献   

3.
牧人乘电梯     
周涛 《出版参考》2009,(4):16-16
那一幕场景我始终是忘不了的。好像是一个冬天,我忘了是因为要买什么东西,难得一去地进入了乌鲁木齐一家大百货公司。这家百货公司高楼大厦,琳琅满目,而且备有升阶式的电梯,免去人们登楼之苦。  相似文献   

4.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5.
新兵连紧张的生活刚结束,我被分配在连队当通讯员。记得有一天,指导员叫我去团机关抄通知,第一次进机关办公楼,我格外谨慎,把着装整了又整,生怕给首长留下不好的印象。“”报告”,等听到“请进”时我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报告首长,我来抄通知。”一位中尉放下手中崭新的杂志,“哟,抄通知,我帮你问一下。”我胆怯地问:’‘这不是值班室?”中尉笑了笑说:“这是报道组,值班室在二楼,正好你把刚到的(新闻与成才》带回连”。抄完通知走在回连的路上,我信手打开《新闻与成才》,那一个个专栏立刻把我吸引住了,内容也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6.
──忘不了,我怎样从一名普通女战士成长为今天的军校新闻系学生。──更忘不了,我写作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激励我笔耕不辍的动力和源泉……初在连队:在酸与辣中奋起野战军的女兵生活相当艰苦。记得三九腊月,我们挖鱼塘,一次铁锹碰破了腿,鲜血膏流,我便抱头坐在田埂上哭,哭后再干。那种艰苦的环境对我的心灵进行了首次撞击。我想,能不能把这段生活以及我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呢?在基层连队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夏日,别人在树下乘凉嬉闹,我躲在堆放行李的库房里看书;晚上熄灯后,躺在床上,等全宿舍的女兵全睡下,…  相似文献   

7.
满怀青春激情、满脑子的壮志凌云、满载信心的勇往直前之时,我校广播站发下招聘通知,于是我就像“正寻找水的鱼”———满怀信心地去“应聘”。面对那正规而肃静的氛围,面对那陌生而严肃的裁判员,面对众多而有实力的竞争对手,一向“不打无准备之仗”的我还是有点紧张,听着递进式一个个的名字,却怎样也专不下心去听、记别人的介绍词。这样的心态仿佛是自私的———只顾自己;仿佛是难忍的———注重结果;仿佛又是勇敢的———追求进步。终于点到自己的名字,很激动而又故作自然地站起;很想快步而又有意放慢地走过去;很想心平气和却…  相似文献   

8.
“我提个建议,市监察局应该设个‘廉政帐户’……” “你的建议很有创见,我们尽快落实。” “现在是不是要‘买断工龄’?” “我郑重地告诉你,没有‘买断工龄’一说……” “我向你们举报一个腐败分子”。 “好,请你慢慢地讲……” 询问与解释,建议与承诺,倾诉与慰藉……一个又一个热线电话,一次又一次真诚地恳谈,这种“互动式”地沟通,磁石般地将各位局长与广大市民“链接”在一起…… “链接”各位局长与广大市民的“载体”,是三峡商报首次推出的“市民点将”专栏。它在市府职能机构与千家万户之间,架起了一座被市民称之为快…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军事记者编辑部●总第 136期 ● 2001年第 4期 目光炯炯 眼观敌情六路, 耳听虚实八方, 任他魑魅魍魉, 我自铁壁铜墙。 (摄影、配诗:张鹏 ) 翅膀的痕迹 ○张晓祺   那还是我上中学时,一次,我突发奇想天真地问一位我仰慕已久的老师:“人为什么活着 ?”   老师用专注的眼神望着我,沉思了好一会儿说道:“我可以引用沈清松先生的话来回答你,‘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一个或数个适合你个性的价值理想,然后每天去做,为它奉献。如果你追求真理,就得锲而不舍地研究;如果你喜欢美感,就得每天收集、欣赏,甚至创作美的事物;如果你…  相似文献   

10.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27):13-13
“飞机很快就要降落了,请系好安全带。”;“新官要理旧事,还债也是政绩。”;“一人结婚,全村随礼;一家死人,全村举丧。”;“这简直像是出身论蔓延到研究生招考当中了。”;“明明是中国话,我怎么就听不懂他们说啥呢?!”;“这就是中国的现实——公众享受着科学冢带来的科技成果,却不知道科学家是谁。”;“我们希望撤军决定是伊拉克人根据伊拉克的时间表做出的。而不是恐怖分子的时闻表。”;“如果卢森堡在全民公决中对欧宪说不,那就意味着朝宪法脑部开了最后一枪。”;“银行股份制改革已初步实现‘形似’,但从‘形似’到‘神似’还将有一个漫长过程,而最近连续发生的银行大案,更说明了‘神似’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如果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权利,一些冤假错案可能也不会发生。”;“能管、不能罚;能礼、不能兵。”;“离开了中国,国会山不知道要冷清多少”。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0):13-13
“我带来了好几件衬衫。”;“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别动我们的《马赛曲》。”;“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动不动拿着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去灾区,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是在(英国)电视4台.我吓坏了……我不希望人们盯着我说,‘嘿,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被人说.‘伦敦袭击者来了’”。;“节油汽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12.
<正>我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地方,都会念及生活在海边父老乡亲的亲情,更忘不了家乡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万盏渔灯红透半边海”盛大渔灯节的民俗乡韵;无论身居何地,除非万不得已,最渴望的就是归心似箭地想法赶回老家,和亲戚们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渔灯节。  相似文献   

13.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14.
“我就是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这是青年画家、国防科工委继续教育中心干鳞波的艺术追求。他的山水写意画先后20余次在军内外获奖,并多次在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展出。他将全部的身心献给了大自然,献给了使他灵感勃发的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1964年6月,于鳞波出生在素有“国画2岁’的河南西平县玉皇庙乡。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给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蒙。他说他忘不了那一片土地,那一片让人心酸又让人挚爱的土地。春天,在一片绿得使人心醉的草地上,用跑了调的声音牵走懒洋洋的太阳;夏天,在潺潺流动的小溪边,看…  相似文献   

15.
一踏入高中日书房,见正中挂着一幅行云流水般的横幅”学贵有恒”。对此,我可谓是“局中人解局中意”,我明白,横幅上的短短四个字,勾勒出了高中日十年来在新闻写作道路上艰难跋涉的曲折途径,也折射出了他那惊人的毅力和耐力,那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十年磨一剑,今朝从头说”,高中日的话匣子一打开便滔滔不绝,这我知道,每一个从事过新闻工作的都有几本“苦难经”,然而令我们吃惊的是,高中日在业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长达五年的时间内,没有上过一篇稿子。其间,虽然他无数次地心灰意冷过,但却一次也没有撂下过笔。让我们追…  相似文献   

16.
将近10年,我仍忘不了那标题。197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要相信农民会种地》,并加了300多字的编者按,提出“要相信农民会种地,把生产安排和经营管理的权力交给他们。”“单凭‘长官意志’瞎指挥,就会败坏和削弱党的领导。在早先荒唐的年代里,不但每亩地种什么,而且怎么种,都由“上面”统一布置,统一要求。“只有县委书记会种地”  相似文献   

17.
我从60年代初涉新闻工作起,就与这全军唯一的新闻业务刊物“认了亲”。我一期不漏地读;也经常投个稿,至今共刊登了30多篇。凭这两条,我给自己“评”了两个“先进”:“热心读者”和“积极作者”。往事如烟,不堪悉记;但有一篇小文章,我却终生难忘。那是1981年,《解放军报通讯》第10期,刊登了我的写作杂谈《力求有一句自己的话》,全文连标点符号在内共237个字,是那30多篇刊稿中最短的一篇,而对自己在激励进取精神、提高业务素质和修养学风、职业操守等方面所起的自律作用,却是很大的。这篇小文章说的是,一篇文章,至少应有一句…  相似文献   

18.
难忘郑州行     
“啊,我们回来啦!”“我们回来啦!”看.我们简直像一群蓝精灵,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们从郑州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家。 回想5天的郑州生活,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在那5天里,有喜、怒、哀、悲、乐,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扩了视野。 我们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参观,看到大记者、大编辑的工作环境,好羡慕。我渴望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记者,去采访,去写作,把自己的文章拿山去发表。我们去河南电视台参观,见到了“沟通无限”的制片人以及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潘婷,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请他们为我签字,和他们…  相似文献   

19.
今年6月,我迁新居时,对几百册书都进行了整理,大部分过时的旧书,我都“处理”掉了,唯独随我十几年已退了色的《新闻与写作》杂志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几十本《北京日报通讯》和1984年改刊后的《新闻与写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崭新的书柜里。一次,有位同事来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嗬,你对这些‘小本本’还真够有感情啊!”我说:“你算是说对了。”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我当通讯员和后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日子  相似文献   

20.
我一直忘不了那一幕。 暑假,我送小年去口语培训班。到早了,先到休息室玩会儿,里面一个花裙子小姑娘正在哼唧,见到小年,她奶奶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