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育种学的成就之一就是利用植物雄性不育性培育雄性不育系,借助于雄不育系来大面积生产杂交种,由此使许多作物特别是自花授粉作物的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利用.石明松一九七三年在湖北沔阳沙湖原种场水稻粳型品种农恳_(58)大田中发现一株自然不育株,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后发现,该材料具有长日照诱导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条件下育性正常的特性,由此定名为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BMR),即农恳_(58)s.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水稻新质源两用核雄性不育系CIS_(28-10)的糯性和粘性株系及R_5为材料,通过在自然条件下的观察鉴定,对其穗部性状及开花习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IS_(28-10)的穗部性状的组合比较合理,开花习性良好,花时比较集中,单个颖花的开颖持续时间比较长,柱头外露率比较高。这些性状有利于CIS_(28-10)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凳磷鬓凳一麟巍 1~16题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了6年的栽培水稻杂交试验,没有获得质核互作的雄性不育株,他从失败中得到的启示是()。 A.水稻是自花传粉的植物,只能自交 E进行杂交试验的栽培稻的性状不优良_}‘C.进行杂交试验所产生的后代不适应当地的土壤条件 D.应该用远缘的野生雄性不育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_ 2.利用下列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只具有一个亲本遗传性状的是()。 ①细胞和组织培养骨细胞融合③动物胚胎移植④克隆技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用酵…  相似文献   

4.
我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正确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今年又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野生稻(包括野败)与栽培稻杂交的材料,在“三系”(即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的基础上,已进入到小量制种和选配强优势组合,测定杂种优势,为“广积粮”服务阶段。为了配合水稻“三系”选育工作,探索水稻雄性不育的规律,为水稻“三系”选育提供细胞学方面的指标,为此,我们用野败×广选三号(B_4F_1)的73C1—818及其父本广选三号作材料,从细胞形态方面进行比较观察。 一、材料和方法 野败×广选三号(B_4F_1)中的73C1—818,及其父本广选三号均来自1974春广西农科院海南岛南繁材料。于早上5—6点和下午4—5点分别采集花粉发育不同时期的小穗,用3∶1的酒精(95%)冰醋酸固定,24小时后用70%酒精保存。 方法以石蜡切片为主,同时做些临时压片,石蜡切片厚度8μ,铁凡苏木精染色。  相似文献   

5.
小粒稻和大粒稻的生理研究,无疑对水稻育种和水稻栽培十分重要。本文采用小粒稻和大粒稻共6个品种:南泰8号、七桂早25,三黄占(小粒)、美果选、特青2号、双桂36(大粒)作为试验材料,于玻璃网室内盆栽,每盆4株,肥、水及其管理一致,播种后定期测量植株分蘖数、顶上4片的叶片、叶鞘、茎穗干物重,收割时进行常规考种。试验结果表明,~(32)P、~(14)C在小粒稻和大粒稻分蘖的分布(%)不同,大粒稻“美果选”比“特青 2号”和“双桂36”~(32)P在分蘖分布多,~(14)C在分蘖少,分蘖数也少,小粒稻“南泰8号”~(32)在分蘖分布(%)比“七桂早25”和“三黄占”多,分蘖数也多。小粒稻“南泰8号”和大粒稻“美果选”,生育后期植株干物质保留在叶片、叶鞘和茎秆节间比其余品种多,其余小粒稻和大粒稻叶片、叶鞘和茎秆干物重贡献给稻穗增重较多,“美果选”的分蘖干物重和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比其余大粒稻品种减轻。大粒稻,“美果选”和小粒稻“南泰8号”的充实粒数少,谷粒产量低。实验结果证实王永锐(1986)提出的高产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确实存在有“两段式阶梯灌浆形式”,如大粒稻“特青2号”,“双桂36”,小粒稻“七桂早25”,“三黄占”,并认为这可作为水稻选育种和高产栽培的生理指标,以及作为水稻生理育种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威优64、陆青早1号为材料,免耕能促进水稻叶片对~(14)C的输出和根系对~(32)P的吸收及输出,促使各生育期的生长中心集中~(14)C、~(32)P的分配优势。  相似文献   

7.
用200Gy的~(60)Co-γ射线诱变小麦冀5418的干种子,对M3代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变异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性状的变异系数依次为退化小穗数穗长株高小穗数,直链淀粉含量沉降值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硬度系数出粉率吸水率容重,湿面筋含量干基蛋白质含量;M3代的主要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性,其中行粒重与千粒重、小穗数与株高、硬度指数与出粉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容重与直链淀粉含量、稳定时间与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与沉降值和其它14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出粉率与湿面筋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湿面筋含量、吸水率与容重和其它7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小穗数及吸水率的变异率较大;根据累计贡献率≥85%的标准,有6个主成分入选,其累计贡献率为85.907%。  相似文献   

8.
生平简介 名字:袁隆平 出生年月:1930年9月1日 籍贯:江西德安 简介: 袁隆平是我国的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1960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述了选育CIS_(28-10)的主要技术路线,从三个方面总结了CIS_(28-10)的主要特征特性,提出了今后有关CIS_(28-10)研究的四个主要方面。笔者认为,CIS_(28-10)是目前比较好的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对CIS_(28-10)的进一步研究将为其生产利用提供更丰富的资料,有助于更快地将其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0.
21个杂交水稻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21个水稻杂交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千粒重株高一次分枝数穗长有效穗数着粒密度穗粒数抗倒伏系数穗实粒数生物产量。因此,在选育水稻品种时,应注意选择生育期较长、粒重及株高较高、一次分枝数较多、穗长较长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达白22号是四川省达州烟草科研所利用白肋烟雄性不育系MSVaS09作母本,达所26作父本选育而成的白肋烟雄性不育F1代杂交种.达白2号植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优良,田间长势整齐清秀,抗黑胫病、根黑腐病、中抗根结线虫病;原烟颜色多为红黄色,组织细致,光泽鲜明,厚薄适中,结构疏松,弹性强,均匀一致性好.其烟碱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白肋烟香型风格较显著,余味舒适,符合卷烟工业的要求.其主要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品质和抗病性等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鄂烟1号.  相似文献   

12.
8个杂交水稻组合的分蘖数,与分蘖期~(32)P及~(14)C在分蘖的分布(%)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69(n=21),r=0.532(n=22)。谷粒产量与分蘖期~(32)P在分蘖分布(%)的相关系数r=0.604(n=14)。谷粒产量与乳熟期~(14)C—葡萄糖同化物在稻穗分布(%)呈显著正相关,r=0.616(n=25)。高产杂交水稻威优64、汕优66、源优植和广优56的谷粒产量与~(14)C在乳熟期稻穗的分布和从剑叶的输出率相关系数大,低产杂交水稻汕A×芦36—1,D优66等相关系数小。讨论了~(32)P、~(14)C在分蘖和稻穗的分布动态,可作为预测杂交水稻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C定年法     
高中物理课本中介绍了~(14)C作为示踪原子为我国在国际上首先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除此之外,~(14)C在考古工作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应有——~(14)C定年法,这里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实践已经证明,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比较复杂的.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通过建立基本调控模型(BRM)、调控模型Ⅰ、调控模型Ⅱ和调控模型Ⅲ,试图解释各种两用核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调控机理,同时指出,大多数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光温反应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归因于育性基因在调控系统上所存在的差异,而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系在育种上的转育工作主要是将同一两用核雄性不育基因转入到不同的调控系统之中,由此可筛选出新的两用核雄性不育系.这进—步说明利用特定的化学物质对此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进行人工调节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研制出原子弹、氢弹。二、在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有生物活力的牛胰岛素。之后,又完成了酵母丙氦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三、同步定点通信卫星一次发射成功。这是1970年以来我国发射的第15颗人造卫星。四、在世界上首先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秈型杂交水稻。五、用国产材料,自行设计研制成功了每秒向量运算1,000万次的计算机;研制成功“银河”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相似文献   

16.
白肋烟新品种达白2号在国内生产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白2号是四川省达州烟草科研所利用白肋烟雄性不育系MSVa509作母本,以高产、抗病品系达所26作父本选育而成的白肋烟雄性不育F1代杂交种,在原产地(达州)表现良好,优于对照鄂烟1号.经参与2003,2004,2006年的全国白肋烟新品种区试及生产示范,在各试验点栽培的达白2号都是植物学与农艺性状况优良,田间长势整齐清秀,抗黑胫病、根黑腐病、中抗根结线虫病,原烟颜色多为红黄色,组织细致,光泽鲜明,厚薄适中,结构疏松,弹性强,均匀一致性好.其烟碱含量适宜,内在化学成分协调,白肋烟香型风格较显著,余味舒适,符合卷烟工业的要求.其主要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内存品质和抗病性等综合性能优于对照品种鄂烟1号或TN86,适宜在四川、重庆、云南白肋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测定早、晚季10多个杂交水稻及其亲本中~(32)P、~(14)C在分蘖的分布(%),并统计其分蘖数量与~(32)P、~(14)C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多数杂交水稻的分蘖数量与~(32)P在分蘖的分布(%)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14)C也呈正的相关性;杂交水稻的生长势(苗高、苗重、根长、根重),普遍比亲本和“双桂36”好;光合强度和根的呼吸强度,除L301A×R29以外,其余均较高。还讨论了杂交水稻分蘖力,分蘖数量与谷粒产量的关系,以及~(32)P、~(14)C在分蘖分布(%)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碘化钾溶液鉴别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育性,这是过去在植物学中通常采用的方法。近年来,我国开展群众性的水稻“三系”的科研活动,对水稻雄性不育花粉育性的鉴定,也常用这种方法。所谓典败花粉,园败花粉、正常花粉等,就是根据花粉遇碘化钾后是否着色而定。在一定时间内,低世代的雄性不育材料,如果有着色花粉便淘汰了。  相似文献   

19.
<正>人物简介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江西德安人。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贡献20世纪70年代初,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禁区。70年代中期,领导完成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并在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土壤盐害影响了全球6%以上的陆地面积,并导致了大量的农作物减产。盐害主要通过渗透和离子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植物相应地通过渗透调节、转移或外排积累的钠和氯离子以增强适应性。目前,生产上尚未有实用、经济的方法治理盐害,因而最为可行的途径是增强植物自身的耐盐性。盐胁迫严重抑制种子萌发,而作为全球第四大禾谷类作物的大麦与其他谷物相比耐盐性更强。本文综述了大麦芽期耐盐性的遗传机制,总结了已报道的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和功能基因,比对了拟南芥、大豆、玉米、小麦和水稻中耐盐候选基因在大麦中的同源基因并映射到参考基因组。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三个耐盐功能基因家族的遗传多样性,包括脱水应答元件结合蛋白(DREB)、类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激酶和水通道蛋白。上述三个基因家族在植物中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但DREB家族在大麦中的多样性高于水稻和小麦。后续研究中,芽期耐盐性的简便筛选方法仍有待开发,耐盐基因及相关机理机制仍需鉴定、验证,并整合到栽培品种中,以实现盐土上作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