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较长的时间里,象作过像的简化字使用。可是1986年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因此,象也就不再作像的简化字使用了。我们必须清楚象、像二字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2.
“象”、“像”都读作xiàng,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1986年10月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为“像”的简化字。这样一来,“象”“像”就是音同而义不同的两个字,使用时不能随意混淆。 “象”的含义有以下几种:①一种哺乳动物,大象。②形状、样子。如“现象”、“印象”、“形象”、“假象”、“象征”  相似文献   

3.
“象、像、相”应该各司其职辽宁省沈阳市王宝贵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说明:“象”不再作“像”的简化字。这意味着,“象”与“像”是意义用法不同的两个字。可时至今日,我们从大量的学生习作中发现,在“象”“像”和“相”的用...  相似文献   

4.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社,今天公布了2006年社会语文运用的十大差错。这十大差错是: 1.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  相似文献   

5.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近日啄出了2006年社会语文运用十大差错。1象/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6.
一.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他就象树一样挺立着。”“象”应为“像”。“象”曾是“像”的简化字,1986年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像”字恢复使用。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7.
1987年11月第2版的小学语文课本己经改掉了“像”简化为“象”的现象。“像”简化为“象”已有30年的历史了,现在一子下改过来,人们觉得有些不习惯。 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有“象[像]字条,但在语言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麻烦,如“画象”就有歧义,可理解为偏正结构“画的像”,也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画大象”。于是在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给“象[像]”字条作了注释:“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但这个注释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为了纠正“象”、“像”的混用现象,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在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抽去了“象[像]”字条。可是,两年来报刊上该用“像”而用“象”的情况屡见不鲜,连中学语文课本也未能改正过来(估讨下次再版时修订),光靠小学语  相似文献   

8.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9.
文章诊所     
‘像’与‘象’在报刊和荧屏上,经常把比较容易识别的‘像’字错写成象字。例如:‘小李把自己打扮得象一朵花’.‘雪象棉花一样白。’这两个例子均应把‘象’改为‘像’。‘像’表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好像、如之义等。一九八六年,我们国家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像’和‘象’分开使用。‘像’不再是繁体字,而是规范字了。‘名不副实’与‘名不符实’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北京一家小报一版头条通栏标题为《名不符实的……》。‘符’即‘符合’之意。‘副’意为相配、相称。‘名不符实’的用法不准确。而‘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0.
"像"被简化作"象"是在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并规定,在这两个字意义容易混淆时,"像"仍然可以使用.如"塑像、肖像、像章、领袖头像"等仍用"像",其他场合则写作"象".  相似文献   

11.
“像”和“象”都是常用字,目前使用比较混乱。 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中曾规定以“象”代“像”;1964年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的注脚中注明:“在象和像意义可能混淆时,像仍用像”。此后科技术语中天象、物象、象散、象点等均用“象”,在用字上一般不存在混淆不清的问题和分歧意见。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公布《简化汉字总表》时恢复了“像”字,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并抽去了“象(像)”字条。  相似文献   

12.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6年中国人语文运用的十大差错。1.电视字幕的常见别字是:象。如:“威力就象一颗原子弹一样。”“象”应为“像”。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时用“像”。  相似文献   

13.
文学述"道"、表"意",但必须经过"象"的中介。作为文学特质的"象"与图像之"像"之间同中有异。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文学中的"像"元素与日俱增。文学的无形之"象"被大量改编成了有形之"像"。从无形之象到有形之像、再到符号之像,精神的因素逐渐减弱,主体重建的问题又一次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象:我姓“象”. 像:我姓“像”. 象:我念“xiàng”. 像:我念“xiàng”. 象:你怎么跟我学?我没有单人旁啊! 像:我有单人旁怎么啦? 象:你有单人旁,意思就和我不一样了. 像:怎么不一样? 象:我的用法有许多.  相似文献   

15.
"进"这个字造得颇有玄机。在甲骨文中,进上面是"隹",像小鸟形,下面是"止(趾)",即鸟脚,鸟脚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像离弦之箭。简化字是"走之旁"背着"井",就是说,"进"意味着背井离乡,意味着离开原点。所以,进是积极的也是疼痛的,是独立也是切割。但不进就往往连原点都守不住,不进则退的道理千古传之。时光在前进,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教学生识“象”字。解释完“象”字的意思后,我请学生用“象”字组词。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发言“:大象”“、小象”“、象牙”……忽然有个女生站起来说“:飞象。”我听了,以为她说的是地方方言词“非像”,将“像”和“象”混淆了。我解释,请她坐下来时,却见她张着嘴,想说  相似文献   

17.
现行简化字中的一个来源是历代的简体字或俗体字,这样一种来源势必会带来古今汉字、繁简汉字的同形.本文以具体十组例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现行简化字中的"同形"问题,指出现行简化字的"同形"有"历史上传承中的偶然同形"和"现代群众'创造'"两种.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现代汉语里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很多人都简单地认为"谷"只是一个读音和"穀"相同的"穀"的简化字,在词义上它们毫不相关。然而事实上它们在词义上是关联的。"谷"和"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简化字和被简化字的关系,"谷"除了读音和"穀"相同外,还具有"穀"的一系列词义和用法,在"穀"的词义和用法上它们是同义词。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推行和使用简化字。总览当时公布的简化字,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笔画繁多的县名并没有进入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视线,即未在《简化字总表》中将其简化。如今看来,文字改革委员会专家此举是谨慎的。但是,后来因为很多原因,许多县陆续把笔画繁多、写起来麻烦的字以一个简化字取代。如陕西的"盩厔"就改为"周至",此名的改代还得到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古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中古人对世界的基本认识,是从道、象、器三个层面来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者象也,象也者像此者也"。"道"指的是"无形的规律","器"指的是有形的物质,"象"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建立模型"。其实,不仅仅中国古人对世界是这样认识的,西方很多哲人也有类似的观点。如康德把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