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魏巍 《教师》2014,(9):100-100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充分吸引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的脚》是六年制七册教材里的一篇进行观察能力训练的习作例文。教学这篇例文,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外,还要特别注意揭示习作范例,引导明“例”,达到用“例”,从而在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同时,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一、巧设提问——揭“例”提问是敦促学生读懂课文的一条途径。怎样提问才能达到“巧设”,把习作范例揭示出来呢?我认为这尚需根据习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和学的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的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能准确的做出回答的一种教学手段。对于课堂提问,很多教师仅仅着眼于“提问”,学生的任务也只是“回答”的过程。其实,课堂提问过程是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也是通过课堂提问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目的 课堂提问追求的不仅是“巧问”,更追求的是所提出一系列问题是否形成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在提问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把握好提问的难易度,合理选择时机,做到因人施问,并把提问记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提问的足够重视,使“两课”教学达到教育人、塑造人、改造人的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的提问形式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一般有以下四种形式。 1.直叙式提问直叙式提问,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口头叙述回答。例如,在“分数”教学中可以提出:“什么叫分数?”“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分数加、减运算的法则是什么?”等问题。这种提问形式能检查和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训练学生对定义、法则、公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知,课堂提问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提问,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进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恰如其分地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诱发学生思考,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巧提问”,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问方式,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是数学思维的“引爆器”,因此,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都要进行提问.要使提问能真正达到检查学习效果、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必须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郭小玲 《职教论坛》2002,(16):48-48
提问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确实达到提问的目的,我在教学中运用“三问”教学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三问教学法力求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并力求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教书育人的最佳结合的教学规律。“三问”教学法其基本内容就是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讨论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三种问答形式进行教学。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媒体。良好的课堂提问,可使课堂教学机制正常运转,从而产生“优质高效”。一、方向性——纵向思维的“路标”教师具有方向性的提问,是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因为教师的提问方向、知识发展方向和学生的思维方向应是一致的。教师的提问是学生的思维引导.每个精妙的提问,既是为学生在探究新知识中所开辟的一步“捷径”,同时也是为学生在思维行进中设置的“路标”。所以教师具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提问”成为教学中的“助推器”,能够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和魅力.本文围绕有效提问的方式进行了探讨,总结了三点,分别是课堂提问要接地气、课堂提问要有陷阱、课堂提问要发散.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达到教学目的,启发调动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学生的思维难点.在提问时,应尽量避免没有启发性的“是”、“不是”、“对”、“不对”等毫无价值的问题,而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创造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迅速抓住所学知识的本质,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完成课堂教学、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我国名教学家陶行之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学习的“困境”,带领学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设计、组织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呢?笔以为必须走出以下问题教学的几个误区,把握提问的几个度。  相似文献   

13.
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问之后,教师富于启发性、有针对性地再次“提问”。通过追问达到教师强调某个关键点的目的,让学生抓住重点,清楚问题的本质。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更为深入理解需要强调的关键问题,并努力地想把问题彻底弄清楚。追问是高效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古人倡导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知其然”即是“会”、“知道”,“知其所以然”便是“理解”、“掌握”,也就是明白“为什么”。只有“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实现这一目标,课堂提问是一条重要的途径。那么课堂提问问什么呢?1.问疑点,创设问的情境。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的疑点问“为什么”,目的是达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把学生带入与所提问…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注意“五性”江苏省江宁县丹阳镇中心小学陈永贤一、目的性一节数学课的内容往往是多方面的。教师有目的的提问,是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达到教学目标的保证。如在教学中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中使用最频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回答或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维品质的目的。那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度”,才能使课堂提问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7.
郭庆 《宁夏教育》2009,(2):59-60
提问是历史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的主要方式。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她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历史教学中,教学环节不同,提问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如导入提问,目的是巩固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集中学生注意力使教与学保持一致和同步;在变换讲授主题时的过渡提问,是要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在放映音像时提问,意图是使学生从形象思维上升为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8.
思维活动永远是以问题为起始的,因此,“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它是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力,是引发教师与学生,乃至学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导火线。设计精巧、富于启发性、适时适当的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也是许多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教学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要使提问达到启动学生思维,推动思维活动围绕学习目标有效、深入的展开,就要重视并研究课堂提问的艺术。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一般来说,好的提问应该是明确具体的(非模棱两可,不得要领);二是提问的思维指向性强,应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第一课时)为例,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采用课堂提问策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以期达到优化课堂提问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提问一直是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许多人从问题的情境设计、提问的功能与原则到提问的艺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于教育理论家来说,提问的目的是确定的,但是教师对于提问的目的却有不同的理解。佩特(R.T.Pate)和布莱沫(N.H.Bremer)设计了一份问卷,向190名小学教师征求提问的最重要的三个目的。86%的教师认为,提问的目的在于“通过检查学生的学习来检验教学的效果”;54%的教师认为,提问的目的是“诊断”;47%的教师说,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特定事物的回忆”;只有10%的教师认为提问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运用事实进行归纳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