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境伦理与整体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伦理是人类生存危机感的反映,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产物;环境伦理形成的深层理论基础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也不是自然的内在价值和权利,而是整体主义宇宙观和整体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要求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局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遵循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德性伦理走向自然,遭受了最具"环境伦理特色"的责难:它持有或导致危险的人类中心主义。实际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术语意味着极为不同的观念和主张。以德性伦理的路径探讨和应对环境问题,蕴含着一种合理而且必要的人类中心主义,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切,而且能够引导人们超越不合理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4.
当代水危机源于人水关系的深刻危机。工业文明以来,以工具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水伦理价值观,在助推人类物质文明进步之同时,使人类陷入了全球性的水危机之中。后现代的生态中心主义坚决摒弃征服式的人类中心主义水伦理价值观,极力倡导自然具有与人平等的内在价值观。交往实践唯物主义对前两者的价值观予以整合和超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水伦理价值观,主张既要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价值尺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利益需要,又要善待水环境,保护水环境,优化水环境,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共生,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共进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法律与伦理道德是密切联系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将对法律的发展变化产生重要影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新生态伦理道德观念正在向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念发起全面的挑战。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将对环境法产生重要影响。环境法应以生态利益为本位。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应成为环境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近现代西方社会,环境伦理观念主要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到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演变,其整体的演进过程及趋势则呈现出鲜明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生存发展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以征服的姿态从自然界获取更多的物质生产资料时,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的匮乏等生态危机已经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出了严重警告。因此人类必须关注生态伦理,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突破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自然界也纳入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一切从人类整体利益出发,为整个人类整存与发展的需要服务。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在强调人的利益时走向了绝对化的极端,忽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了人的利益的整体性、共同性和社会性;看到了人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性,又突出了人的主导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的利益作为环境伦理的中心,又主张以尊重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为基础,成为生态伦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9.
人类中心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中心主义是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哲学例题,随着现代西方环境伦理研究的开展,有了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焦点在于人以外自然存在物是否具有内在价值,是否应该接受道德关性。本文认为应该在认识和生物学层面上肯定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在价值层面上扩大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视野,通过扬弃,树立新的人类中心主义观。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伦理学视角看"敬畏自然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05年的“敬畏自然”大讨论进行一个回顾,对论辩参与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出发点等方面的不同观点加以比较,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不同文明范式的立场上对这一事件进行分析。敬畏派与反敬畏派表现出对自然的不同态度,其背后隐含着不同的生态伦理立场,敬畏派具有或强或弱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色彩,而反敬畏派则具有较强的人类中心主义理念。这场争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直接激发了参与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生态伦理的思想观念也从学术层面介入到大众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关于旅游伦理的研究坚持以实践为导向,主要从旅游伦理的主体、原则、规范和实践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关于旅游伦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伦理理论构建、旅游伦理实践探索、旅游伦理规范建设和旅游伦理教育强化等四个领域。国内外旅游伦理的研究存在旅游伦理研究对象不清、研究重点不突出、缺乏哲学批判、忽视德性伦理、缺乏多元基础理论等问题,需要从区分旅游活动和旅游经营活动、强化旅游伦理实践伦理问题导向、加强哲学反思和批判、重视德性伦理研究和丰富旅游伦理基础理论等方面推进旅游伦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伦理学的进展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环境伦理学在短暂的时间里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在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起步的;虽然密切关注国外理论动向,但是缺少自己的话语和理论基点;虽然重视理论体系的自洽和逻辑的圆通,但却失之于对实践向度的关注。我国环境伦理学的未来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应当具备“大环境伦理学”与“小环境伦理学”的双重视野,着力构建环境伦理学的社会价值支持系统,寻找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共同体”是“共同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共同体”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当今科技异化的现实背景下,科学共同体已日益与伦理相联系,具有伦理的特性和功能。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科学共同体是一种伦理实体,其伦理性的品质特征是伦理精神,它既包括又超越于作为其成员的科学家个体的道德精神,实现了“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即个体与共体的统一。坚持科学共同体的伦理性对解决当前的科技异化问题具有关键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态中心论作为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认为应该把道德义务和伦理关怀扩展至整个生命系统。森林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中心论不可能绕开森林道德判断讨论对自然的伦理关怀,它包含了丰富的森林伦理思想。大地伦理学认为森林作为完整、稳定、美丽的生物共同体应该得到尊重;深层生态学坚持“顺其自然”的森林管理;自然价值论揭示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创造性是森林工具价值、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的源泉,人类应该关注森林的多种价值的统一。挖掘整理生态中心论包含的森林伦理思想,有助于为构建森林伦理体系提供理论源泉与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伦理法”是在中国古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与儒家的道德观紧密相连的,独成一体的世界早期法律发展的基本形态之一。文章主要从整体和根本精神上探析中国传统法文化,认为:中国伦理法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个体小农经济的农业生产,理论基础是儒家宗法伦理体系,政治基础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  相似文献   

17.
试论证券市场的伦理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不仅仅属于金融领域,也与伦理密切相关。证券市场中的信用缺失以及对三公原则的践踏,必然引起广泛的社会灾难。证券市场的高风险特质、交易的预期性与非人格化特征决定了证券市场的良序发展必然依赖诚信原则和三公原则。诚信是行为人建立在诚实可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契约实践相统一的行为及其道德价值的体现,它有效制约和防范市场主体的个人行为;三公原则致力于市场环境的公开、公平与公正,保证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投融资活动,是证券市场规范化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保障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和基础。诚信原则和三公原则共同构成证券市场的伦理原则体系,共同保障证券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荀子的道德论迥异于孔孟道德思想。荀子在拓展儒家道德思想广度并把道德制度化的同时,也把他律道德推向了极致,而没有为自律道德留下应有的空间,致使道德修为完全依凭外在因素方为可能。其偏失在于对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弱化和冻结致使儒家自我完善和自我成就意义上的道德践履蹈空,最终置自身于困境。荀子的“歧出”不在于他的现实主义转向,也不完全归因于他的性恶论辩难,而应问责于他对儒家主体自律性道德的颠覆。  相似文献   

19.
社会越发达 ,对信用的要求越高。信用度高 ,社会运作成本就会低。所以 ,伦理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规范 ,更是一种社会资源 ,是一种“资本”。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本”是转型时期中国最需要又最稀缺的资源。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规范化 ,形成某种制度性社会道德规范体系 ,是挖掘和培植伦理道德这一社会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政治伦理与伦理政治--析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本,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表达着一种非常好的政治伦理,却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官本"--一种非常不好的伦理政治并行而不悖.深入到民本学说之中去考察,就会发现传统民本学说的内在理论缺陷民本的政治伦理所建基于其上的"伦理结构"是内在冲突的,从而导致民本学说空有美好的政治伦理,却不可能发展为如何把这一政治伦理落实为政治制度的政制学说.进而,民本学说的政治哲学天命说及其道德理想主义更是从根本上弃绝了任何政治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