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试论庄子的价值哲学刘兴邦庄子的价值哲学是中国传统价值哲学中最具理论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价值哲学形态。庄子在继承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别于老子,又有别于儒家的价值思想体系。"道"是庄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是自然的本体,又是人格...  相似文献   

2.
庄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张建贤庄子是中国古代几位屈指可数的哲学大师之一,他的思想对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心理影响既深且广。但长期以来,只要提起庄子的人生观,一般人就总认为它消极颓废,没有什么积极成分可言。庄子的人生观并不消极。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人生...  相似文献   

3.
老子、庄子同为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庄子思想多继承老子的哲学观念而来。历来研究多着眼于他们观点的相同之处,而注意二之间的相异则不足。作通过对《庄子》书中“道”论与多篇寓言的考论,认为庄子给老子之道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使“道”带上了明显的此岸性色彩,在悟道的途径上,丰富了道家学派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因是"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于庄子"因是"问题的探讨较多,如李巍从立场问题对于"因是"进行研究,认为"所谓'因是',即主张一切观点、言论皆为因循特定立场的产物.(李巍:《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被忽视的庄子"因是"说》,《湖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更有学者从"因是"所包含之义进行分析.本文则将对"因是"进行一个层级的探索,试图通过这一探索,使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特色形成一种融通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汤姆士·默顿(一九一五——一九六八)是西方一重要宗教思想家。他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宗教思想。可是他在佛教思想方面也有研究,如他的书:《神秘主义与禅》 出之意外,最近又发现他对庄子的研究:《庄子之道》。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曾感觉到他的思想其实与庄子通灵。  相似文献   

6.
《庄子》断想:“吾丧我”《庄子》一书讲出许多哲理,人们可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也可赋以新义,从而获得教益。现举一例子和朋友们共欣赏。《庄子.齐物论》上有一则故事:南郭子綦(音其)凭着几案而坐.仰头轻轻地呼吸,进入某种境界。颜成子游在旁看着,问:"您这是...  相似文献   

7.
道家哲学重视全生避害,《庄子》一书更是重视安全问题。今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安全问题反而更加突出。做为安全问题核心的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当我们面对各种安全问题时,就会发现《庄子》中的安全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安全问题具有启发性。然而,目前对《庄子》中的安全思想进行的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庄子》中的安全思想,以便从《庄子》一书中获得一些对当代安全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继老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家,与春秋战国之际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庄子思想强调深入体验,这种体验是谨慎和虚静并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一评论抓住了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直面现实、少私寡欲、  相似文献   

9.
<正>《庄子·至乐》篇属于述庄派的作品,述庄派是庄子后学中的嫡派。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来看,述庄派的作品是外杂篇中年代较早的一类。这一类作品的主要特点是继承和阐发内篇的思想,对庄子的思想也有所改造和发展,然而没有重要突破,基本上是述而不作的。述庄派作品是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参考资料(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第263页)。前人对该篇的研究或从美学思想的角度阐发庄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学识渊博、思想深邃,是继老子之后最具代表性的道家思想家,与春秋战国之际其他思想家相比,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第一,庄子思想强调深入体验,而且这种体验是谨慎和虚静并重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这一评论抓住了道家思想的一个基本特征,老子和庄子都非常强调直面现实、少私寡欲、全神贯注、忘怀物我。老子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上的认识论研究致力于探索知识的起源、知识的性质和范围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等问题。《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和《应帝王》纵横捭阖 ,展示了一个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哲学思辨的空间 ,而其中体现的认识论思想对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更是价值不菲。我们现在将就《庄子》内篇讨论一下庄子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庄子首先明确区分感觉、知觉、直觉所导致的认识论的不同层次 ,并认为直觉的层次最高。《人间世》中 ,颜回问仲尼 ,什么是心斋 ?仲尼回答说 :“若一志 ,无听…  相似文献   

12.
正庄子"道"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首先,庄子提出了"齐物"的思想,通过"齐物"来取消事物之间的对立,破除以"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次,庄子提出了"天地一气"的思想,认为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这是一种自然气化的思想,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同归于"气"的一种和谐状态。总之,庄子通过"齐物"与"天地一气"来达到"道通为一",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一、"齐物":破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哲学中,对生死问题的注重莫过于庄子。庄子哲学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死哲学。历来对庄子生死哲学的探讨皆局限在较浅层次的揭示和罗列上,充其量不过是把其归结为一种自然主义对生死的超越境界,很少去发掘作为生死哲学的深层本体意蕴。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庄子的生死哲学只是浅表层次,庄子是通过对生死问题的思考来揭示“道”的本质、作用以及世界万物的产生,也就是说生死问题是庄子哲学体系建构的基点。笔者试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庄子生死观与道的同构,即生死哲学的本体意蕴。一、生死与世界的创生庄子在《应帝王》里描写了一个“…  相似文献   

14.
庄子时代,神仙思想已经孕育成型。庄子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时,继承了老子首创的道家学说,也吸收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神仙思想,并将二者结合了起来。“仙”与“道”的结缘,使道家学说和神仙思想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庄子才成为后世道家和道教共同尊崇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5.
彭霓 《华夏文化》2000,(3):38-40
《养生主》是《庄子》内篇中的名篇。早在儿时,就对文中庖丁解牛,秦失吊丧等故事有所了解,然而其时的认识未免流于浅陋。长大之后,再三品读,便又多了些许未曾有过的领会,不禁为庄子博大、浩阔的思想所折服、震撼,尤其是他对生死独到的体察。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与《易传》在谈及言意关系时,均提出了"言不尽意"论,但看似相同的观点却有着迥乎不同的内在思想理路:作为儒家经典的《易传》之所以提出"言不尽意"论,并非是在质疑语言的达意功能,而是为了大力表彰圣人之意的广大深邃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的伟大创造,恰恰是为了进一步强调"宗经"、"征圣"的必要性;而《庄子》的"言不尽意"论却是建立在对一切人类智慧极端怀疑的基础之上(这其中也包括对于圣贤经传之达意明道功能的强烈质疑),最终走向的是对儒家"宗经"、"征圣"思想的彻底批判。不过,虽然庄子认定,有限的人类智慧根本无法测度无限之"道",作为人类智慧衍生物的语言文字更无法触及"道"之真谛,但《庄子》却正是于不可言说之处开始了言说,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摆脱"言不尽意"的困境与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庄子》与《易传》可谓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7.
苑淑娅 《寻根》2008,(4):27-30
作为《庄子》首篇的《逍遥游》,历来为注释家和文人雅士所推重,在大畅玄风的魏晋时代,三教九流的名士更是爱不释手,以之为谈资。“游”是《庄子》的关键词之一,说庄子的《逍遥游》,由“游”入手,方能更得其旨趣。  相似文献   

18.
在庄子那个时候,没有自由这个词。自由这个词,是舶来品,是洋玩艺。但在庄子那里,却有自由的含意。自由就是道,就是逍遥游。在《庄子》中,庄子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智慧来讨论自由。  相似文献   

19.
赵娜 《华夏文化》2007,(3):22-23
“忘记”、“遗忘”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时间的变迁,主体记忆的性质程度,遗忘已故去的事情实在不足为奇,而忘记的方式亦可以不必相同,有自然的忘却和故意的忘却等等,而这些在《庄子》之中却别有滋味。或许人们多把“忘”视为《庄子》哲学中的消极表现,其实,“忘”在《庄子》中是种方式,是种境界,与其对人生真理的思考是一致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庄子那个时代,以便更好地理解庄子“忘”的思想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纷乱不已,原有的礼乐制度、政治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而…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认为,康德的自然观代表了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对待自然的工具理性态度,主张人对自然的统治、主宰权利。近年来,有一些学者提出康德的美学理论为环境伦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源。还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庄子与康德都是试图通过"美"来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就此来说,庄子思想与康德哲学有许多可以对话交流的地方。但是,相比庄子而言,康德仍然没有给予自然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