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对英国研究生导师的任职标准与岗位职责以及促进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内容体系、路径举措以及激励与保障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英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呈现出如下特征:以导师指导能力提升为核心要义,专门的内外部组织机构协作支持,基于导师实际需求的内容体系,岗前岗后一体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路径,激励与约束并存的保障机制等。英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化发展策略对我国的启示在于:指导能力是导师专业素质之核心;这一核心素质的实现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大学各级组织机构的规划落实、导师同伴协作以及导师个体的实践性反思;导师专业化发展需因时制宜且贯穿导师整个职业生涯;建设完善的导师专业化发展激励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借助Nvivo.11,运用扎根理论从"导师指导"的经验资料中构建了包括以指导知识为核心的"知识水平"、以师德师风为表征的"专业态度"、以学术指导为要义并以"分享、沟通、协调"为利器的"指导内容与技能"和以反思性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发展"4个维度、8个能力要素、66种行为表现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结构体系。此结构体系意味着:好的研究者未必是好的导师,要进一步推动导师指导能力结构体系建设;导师的指导能力是专业技能,需要通过专业化发展来提升;导师指导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导师个人要致力于形成别具一格的指导风格。  相似文献   

3.
苏娜 《江苏高教》2020,(7):85-90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提升研究生导师的胜任力水平可增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水平。文章基于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的期望,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基于研究生期望视角下的导师胜任力模型,共包括5个维度、28个素质能力指标,补充和拓展了现有研究生导师素质能力的研究。该胜任力模型可用于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考核、激励及总体队伍水平监控等方面,对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是学生中的最高层次。与本科生、专科生相比,他们是各学科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来源;他们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与科研为主的方式来掌握较为高深的科学理论知识;他们的年龄较大,年龄跨度也大,大多数在22至35岁之间,具有较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思想认识、心理因素、业务能力等方面一般具备专攻某个学科的基本条件。由于他们具有以上特点,因此他们对导师的期望都高于本科生、专科生,尤其是在素质方面特别关心以下三点: 第一,导师在本专业中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研究生特别关心和注重这点,可以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多年研究生培养的经验,阐述了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导师队伍所应具备的科研素质和学术特点,提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导师队伍建设的关联性,包括高水平导师的选择,密切的师生关系,导师的学术指导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入,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当好研究生导师,颇为不易,导师素质要在更高层次上定位。它既要求导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开设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也要求导师在学术上有见解独到的思想,在科研上有特色鲜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从导师是“老师”还是“老板”切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论述了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强调导师应从指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三方面履职,具体包括:强化社会实践,实施个性塑造,培养健全人格;强调独立工作,提升综合素质,培养优秀做事能力;培养专业兴趣,强化独立思考,锻造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导师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一名合格的导师应当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其中最重要的素质是师德。不仅要从严规范自己的言行,而且要刻苦钻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从而给研究生的成长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给研究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以标准的能力框架为基准,选取其中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中16个具体指标,对9个省市1000余名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开展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表现差异较大,不同类别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各异。教师专业素质中的主要问题包括:(1)专业实践知识严重缺乏。对于知识的类型、知识本质及其如何获得有效知识等方面亟待提升;(2)教育科研能力是短板,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3)缺少企业合作与企业培训。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企业的培训,文化课教师基本没有接受企业实践;(4)缺少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平台。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能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设计。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别教师有针对性加强专业的培训设计和职后教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落实,确保职教教师队伍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升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是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之一。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中涌现出的优秀群体,有重要的榜样意义。依据1999-2011年间培养2位以上全国优博论文的161位导师的学科背景、学历学位、学术头衔、留学经历、学术成果、科研获奖等重要指标进行素质维度分析,结果发现这个导师群体的素质有显著的优势特征,这对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导师队伍素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是研究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实施和引导的关键力量。本文分析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传统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框架下的"一体双翼"模式;即以"知识传授、科研实践"为主体的"能力翼"和以"品行养成"为主体的"思政翼"来常态化实现"导师导思"。以中国计量大学生物学学位点为例验证了"导师导思"式"能力"+"思政"双翼培养成效,为创新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斯坦福大学教师教育专业化模式包括培养领导型教师的愿景、分类培养教师的目标定位、融合型课程结构、"递进式责任制"实习模式、以教师专业标准和学术研究为依托的质量保障等.我国高水平综合大学可以在借鉴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源优势,提升教师教育课程的融合性,深入挖掘教育实习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价值,以培养具有专业权威的领导型教师.同时,要加强教师教育研究,促进教师教育学科与教师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立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的评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导师的培养能力如何,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对其培养能力,目前尚无评估机制,理应创建。笔者认为,研究生导师培养能力评估机制的主要内容应是,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其中应综合考察研究生培养的外在环境因素以及导师内在的德能才情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对于教学品质和学习成效产生重要影响。专业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一个持续成长的过程,需要科学的目标定位和多样化的实现途径。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首要途径是专业学习,包括接受高层次的学位教育与系统的专业训练;其次是在岗自主学习,将英语教学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在教育实践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第三是开展校际与国际学术交流;第四是专业合作。各种途径互相补充,共同促进英语教育专业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特岗教师进行跟踪培训和日常管理发现,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专业素养存在心理准备不足、敬业精神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沟通能力不强等问题,应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特别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把职业情怀、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作为提升其专业素养的主要内容。需要实施县级统筹管理、县级集中培训、构建乡镇学习共同体、抓好校本培训、提高自我研修能力等对策,推动非师范类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鸽  王建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77-279
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校内科研平台与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充分依靠“科研育人”抓手,坚持以实践基地合作科研项目引领为导向,推进行业与企业专家进学校和专业导师进企业“双进融合”,探索双导师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健全保障体系与评价机制,实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际科研问题解决能力的全面提升,着力培养既有“卓越精神”、又有“工匠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7.
知识共享既是教师专业共同体发展的外在要求,也是教师个体必备的内在质素,但是脱离了一定质与量的社会互动作为其基础,脱离了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是难以达成的。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促发教师的知识共享机会、意愿和能力,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知识共享包括对于知识创新至关重要的隐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8.
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保证和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基础上,论述了提升和优化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原则,提出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20.
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在读研究生生活、引领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激励导向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具有重要关系。文章梳理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奖助体系发展的七个阶段,分析新时期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的特点,揭示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中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在价值理念、评价标准与培养策略、发展互动方面的有效衔接,提出未来中国研究生奖助体系与人才培养将向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激发研究生发展潜力等方面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