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苏门文人,李之仪与黄庭坚之间交游较为频繁,关系甚为亲密。他们相识早,且有同朝为官的经历,彼此之间诗文唱和,相互欣赏。李之仪还注意搜集黄庭坚的作品,并为之作了一些题跋,从中表现出对黄庭坚人品以及书法艺术的钦佩之情。  相似文献   

2.
黄庭坚最重要的知音是亦师亦友的天才艺术家苏轼,说苏轼是同一时代中对黄庭坚影响最大的人,也许并不为过,但这种影响并不导致黄庭坚艺术审美向度的简单归顺。本文从苏黄交游的角度出发,以苏黄交游的时间阶段为经,黄庭坚书风演变为纬,对黄庭坚书法创作与苏轼的关系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以期获得对黄庭坚书法艺术成就更进一步的认识。苏黄交游以及他们对于艺术创作道路的自主选择,对于今天的书法教学依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裕钊的诗文创作可以以光绪九年(1883)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探索、繁荣期,后期为其诗文创作的成熟、衰落期。张裕钊在莲池书院创作的散文,是其后期散文的代表作,其中《重修南宫县学记》、《夏润之孙桐之母姚宜人六十寿序》两篇最能体现张裕钊后期散文"以意度胜"和"词峻以厉"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周浪 《九江师专学报》2011,(1):29-29,40
1、黄庭坚"字说"散文论/徐建平//《长江学术》2010年第1期2、大小错落,变化多端——临写黄庭坚《诸上座帖》的感悟/向东磊//《中国钢笔书法》2010年第1期3、黄庭坚诗四首(组)系年新证/李金荣//《文献》2010年第1期  相似文献   

5.
黄庭坚于宋元丰三年到舒州,交游较广,游潜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自号"山谷"。舒州山谷寺之于黄庭坚可以与黄冈东坡之于苏轼相提并论。对黄庭坚来舒州时间、自号山谷缘由及在舒州的交游情况进行考证,对提升古皖文化很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关于毛泽东诗词的创作分期,已有学者曾做论及,如公木先生的三段六期之论(《诗人毛泽东·毛泽东诗词注释赏析》,珠海出版社1999年版)。此外马连礼(《毛泽东诗词史诗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李人凡(《辊鹏之路》,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等亦提出过稍有差异的分期意见,但均主要以中国现当代(止于1976年前)军事革命和政治斗争和阶段性进程,扣应毛泽东诗词的“诗史性”特质展开分期,注重挖掘诗词的政治背景、思想风貌和精神内涵。然这种分期、分段显然存在着忽视毛泽东所谓“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范正平狱事、李之仪与黄庭坚交游两处外证,结合李之仪文集中的内证,考定李之仪贬居当涂在崇宁元年六月。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复古文坛“后七子”的盟主,王世贞声名卓著,交游甚广。本文研究他与俞允文的交游紧紧围绕他们的“诗文书法”展开,阐明他们的书法交游以诗文交游为基础以及诗文对书法的重要性,深入揭示书法交游对书法理论和创作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宋中后期,以黄庭坚为首的“江西诗派”声势浩大,影响深远。尽管由于新旧党争的关系,不见周邦彦与苏轼、黄庭坚等人有何交游,但这股雄劲的文艺思潮必然会对周邦彦词的创作产生影响。这可以从周邦彦与苏轼文人圈及江西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从后世大量论词杂著里对他创作的相关评价,并与黄庭坚相关的诗论词论相比较;从黄庭坚、周邦彦在创作和风格上与杜甫的渊源等几方面看出。  相似文献   

10.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黄庭坚论诗之语颇多,二书对黄庭坚诗法理论进行了传引、阐释和总结,成为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