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3D打印技术以其生产周期短、自动化、绿色环保的特点,正从实验室快速应用于制造、医疗、教育、考古、建筑和军事等领域,被誉为开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钥匙。10年前,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曙高科")创始人、董事长许小曙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到长沙掀起3D打印制造业革命;而今,华曙高科已成为我国增材制造领域的龙头和全球唯一的3D打印全产业链企业。从落户长沙到率先向海外出口金属3D打印  相似文献   

2.
3D打印技术(又称3D快速成型技术或增材制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兴起的一项新型制造技术。打印材料是影响3D打印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3D打印材料的研究及发展状况,并对未来打印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期宣布,已开发出一种3D生物打印机,打印出的人体器官具备获取氧气和营养的"通道"。如果这一技术得到完善,那么将可以解决3D打印器官最大的障碍之一:如何向人造组织提供营养。该研究所负责人安东尼·阿塔拉(Anthony Atala)表示:"这一打印机可以制造出稳定、符合人体尺寸的任何形状的组织。在未来发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孕育,3D打印(又名"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项代表性技术,其创新应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深化扩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将增材制造作为重点培养和发展的产业方向。因此,目前3D打印材料产业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竞争环境如何,产业近年来围绕的技术研发热点和趋势是什么,我国的创新主体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3)
3D打印,被称为将变革产品制造和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其实质是增材制造技术,属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介绍了技术最成熟、普及程度最广泛的基于FD M(Fused deposition m odeling,熔融沉积式)的3D打印技术,说明了将3D打印引入一般车间的可能性,以及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并最终为生产车间带来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实际上是一类利用光固化、纸层叠或熔融沉积等手段的新型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有类似之处:3D打印机(装置)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累积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虚拟模型变成实物。这种技术已经在珠宝、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汽  相似文献   

7.
针对1995-2016年间SCI核心数据库中有关“3D打印”主题的2769条文献记录,借助CitespaceIII科学知识图谱软件,选用“聚类”、“标志性文献”、“突发文献”和“突现关键词”四大指标,综合性探索3D打印的研究热点及其演化过程,并展望未来的3D打印研究热点。研究发现:(1)3D打印的研究热点最早出现在1993年,从2005年开始迅猛增长,在2013年出现高峰;(2)热点主要集中在“医疗支架、器官与药品”、“快速成型”、“增材制造”和“化学合成反应”等领域,也出现在“超声波固化”、“激光烧结”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技术层面;(3)“医疗领域”的相关研究出现最早,并且至今保持异常活跃;(4)“增材制造”、“3D生物打印”、“钛合金”与“化学合成反应”等是近年来最新兴的研究热点;(5)“商业化运营”和“与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融合”等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可以促进3D打印相关理论的发展,为科研人员确定3D打印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供参考,为企业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和政府规划3D打印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中的"量产市场的80/20法则"与"长尾理论所强调的利基市场"是可以相容并存的。《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的发布和"中国制造2025"理念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我国3D打印行业创新浪潮的涌起,也对3D打印行业中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聚焦于国内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这一新兴的科技研发类小微企业,通过文献综述、专家咨询以及案例分析建立了理论模型,并对西安、重庆、成都的3D打印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利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进行分析,提炼出3D打印设备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为3D打印制造企业在设计可创造高绩效的商业模式方面提供案例参考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渗入各行各业,成为各个行业讨论的焦点,并逐步意识到3D打印技术将会带来的巨大的价值与便利。3D打印本质是一种层层堆叠,增材制造的思想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因此它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本篇文章介绍了3D打印技术的概念和优点,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桥梁中的应用,如何长善救失,将桥梁制作进行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紧密结合和发展,3D打印技术是制造业领域目前正迅猛发展的一项变革技术。3D打印技术其实质是一种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和发展对于产品的生产流通有着积极的影响。但3D打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社会安全、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节约等方面也会带来消极影响,需要从法律层面进行规制,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11.
3D打印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的快速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医疗技术,作为典型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是其中最耀眼的一种。3D打印技术起源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伴随着机械产品逆向工程快速发展;基于三坐标扫描的逆向工程可无纸化完成机械产品的抄数,进而通过三维建模软件设计出被测量产品一样的数字化模型,导入3D打印机可实现产品重建。3D打印的越性使得其不再局限于汽车、航空、机械方面,已经广泛的应用的医疗的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3D打印技术在医学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9)
3D打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结合计算机模型设计进行较为快速的加工以及对复杂结合形状进行制造的增材制造技术之一,3D打印技术和以往相对来说比较传统的制造方法进行比较可知,这种技术不仅能对工时进行节约,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模具等优点,由于该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根据打印技术成型的核心以及设备等有效的生产熔融沉积塑型等一系列类型的3D打印技术,所以本文主要对现阶段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过程中的3D打印技术进行不断的分析,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3D打印技术的日渐成熟,基于3D打印技术发展而来的增减材混合制造技术也正在快速发展。增减材混合制造不仅避免了原本在3D打印机床与数控切削机床转换时工件的夹持和取放所带来的定位误差,而且能提高制造精度与生产效率,节省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制造成本。基于此,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增减材混合制造设备进行了研发,对于推动增减材混合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众科技》2009,(9):7-8
近期,美国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液体作为二氧化碳吸收剂,开发出一种更清洁、稳定和高效的捕获二氧化碳新方法。该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ChemSusChem》杂志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国都在致力于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捕捉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目前的碳捕捉技术主要采用化学吸附法。二氧化碳会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一般可以使含二氧化碳的废气通过胺液,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3D打印制造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对3D打印技术的特征、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对我国结构转型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3D打印技术发展的战略建议,包括制定推进我国3D打印技术开发应用的国家战略;协同国家科研计划开展3D打印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培养3D打印制造时代的劳动力和创新领军人才;探索3D打印制造技术成果产业化新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相互融合与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增材制造领域的期刊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国增材制造领域发展的异同。选用SCI期刊收录的论文,对比两国论文发表数量、年代分布、合作国家、机构以及高被引论文等指标,选用DII专利数据库,对比两国专利申请数量、年代分布、全球技术布局、技术类别、专利权人等指标。研究认为中国在金属构件增材制造、高分子材料等细分领域已具备一定的优势,然而尚未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缺乏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下一步需要全面落实国家宏观指导,在生物医用增材制造等新兴领域构建先发优势,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强军民融合等促进中国增材制造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增材制造(通俗称作"3D打印")作为一种新的加工工艺,使产品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化转变,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制造业回流、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为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晓龙研究员团队开展了3D打印高性能聚合物及摩擦和润滑表界面材料与器件研究,在聚酰亚胺自润滑材料3D打印及成形工艺、仿...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中心的专利之星检索系统,获取了国内外陶瓷3D打印专利的分布,通过对申请趋势、主要申请人和研究热点的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涵盖了最多的IPC小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B28B1/00领域。陶瓷3D打印技术的产业应用主要集中在工业零部件、航空产业、电子工业等部门。在中国范围内,广东省在研究领域上处于领先地位,有望成为未来陶瓷3D打印产业应用的策源地。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它是一种以数字化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分层离散算法,将金属粉末或塑性物料等可黏合材料进行逐层打印堆叠,最终构造三维实体的技术。  相似文献   

19.
快速成形技术经过30多年发展,在不同行业产品开发制造痛点市场驱动之下,从源头方法创新到商业化运营,再到各个行业应用推广,形成了产业链雏形。文中为进一步揭示该技术创新、应用进化过程,以链式创新为目标,通过分析3D打印创新发展的技术内核支撑逻辑,结合基础3D打印产业链进化动态,提出了3D打印产业链各阶段的不同目标,剖析行业创新应用关键。产业链上游为源于产品制造和市场需求的问题驱动的科学技术研究与关键技术突破,分析了基于光固化AM原理所研发的七种前沿技术以及空间打印技术,属技术源头创新;中游以不同工艺种类演化进展为主线,分析了其可加工材科从非金属高分子、陶瓷到金属材料的拓展过程,并给出了3D打印工艺下典型材料的质量精度和性能指标;下游从产业应用创新出发,分析了3D打印新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引入增材拓扑优化建模设计创新概念,以客户对产品的刚性指标开展设计研发,重视客户满意度因素:质量、周期、成本,从而实现工艺冻结,产品量产。文中最后基于3D打印产业链式创新,从筹划"备胎"保障产业运行安全、针对产业痛点,开展专业化合作协同等方面对促进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际上对普适电子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的重大需求,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刘静团队基于在室温液态金属领域十多年的研究积累,开创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DREAM Ink:梦之墨技术)与室温3D金属打印全新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快速制造电子电路、传感器、金属部件乃至终端功能器件的学术理念和技术发明,形成了从材料到器件、打印设备乃至应用对象的完整研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