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看当前小学作文命题,特别是平时作文训练的命题,有模式化的倾向。要求写人,大都是“我熟悉的一个人”、“我的爸爸(或妈妈)”、“我的老师”、“一个值得学习的人”;要求写事,大都是“一件值得回忆的事”、“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整个小学阶段,就是让学生反反复复写这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02,(Z3)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后来灵机一动:“老师不是还不了解我们吗?抄一篇,老师未必看得出。”于是,趁中午回家,就抄了一篇交差。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劈头就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我鼓足勇气点点头。“不错!写得真不错!”老师高兴地说。我暗暗高兴,好,没被老师发现。可是,老师还要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作文。  相似文献   

3.
小作文     
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去年秋天,麦子种下之后,我妈每  相似文献   

4.
听同事说,郑渊洁和教育有着“深仇大恨”。他,是个尖酸刻薄、酷爱挑刺的“家伙”。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得其短文,再三品读,在“汗涔涔”中,我似乎顿悟到了些什么。一、计划作文经济时代的尴尬“我的儿子亚旗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了作文课,一次老师出命题作文《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看亚旗愁眉苦脸的,忍不住手痒帮他写了一篇,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他等着老师表扬吧。结果老师打了个大大的红叉,说不及格,还说作文怎么可以这样写,命令亚旗重写。我当时一生气,让家里的小保姆又写了一篇,再交上去就成了范文,全班表扬──小保姆实在,写她在街上搀…  相似文献   

5.
〔思路指点〕 这是广西的中考作文试题。这个题目要求记一件难忘的趣事,其中的“趣”和“难忘”是写好这篇记叙文的重点,而这件事“难忘”是因为“有趣”,所以“趣”又是重点的重点。所谓“趣事”,不同于“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突出的是“有意义”,但不见得有趣;而“趣事”突出“有趣”,但同时也必须“有意义”。所谓“难忘”的事,指的是在自己思想上留下深刻印象的难以忘怀的事。总起来说,题目要求记叙的事情,必须是曾使自己思想受到某种启发,或知识上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某天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童年趣事”。一位学生写得不错 ,老师表扬了他。又一日 ,老师布置了另一篇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这位学生便把前一篇作文的材料改头换面用了个大概 ,读起来倒也有些生动之处。不知哪一日 ,这件材料又在另一篇作文中再次被“录用”。这便是一件材料在多篇作文中运用。对此 ,有些老师认为 :一材多用 ,说明学生头脑灵活 ;或认为虽然文章不够新颖 ,但也还是一篇通顺的习作 ,因此积极加以倡导。对此 ,我却有些不同的个人看法。小学生学写作文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积累素材 ,为今…  相似文献   

7.
朱华贤 《初中生》2002,(23):75-77
浦南中学寄给我一本校刊,其中有不少是中学生的习作,翻看时,被一个新奇古怪的题目吸引住了:<"作文"救了作文命>.到底写些什么呀?我急切地看了下去,原来写的是这样一件事:读六年级时,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开学没几天,老师就布置我们写一篇题为<一件难忘的事>的作文.我平时最讨厌的就是写作文,想了半天还写不出什么.  相似文献   

8.
(发范文《尝试》《雨中邂逅》,投影作文材料:在农村,农民忙于收割庄稼,这是收获;在工厂,工人生产出一件又一件产品,这是收获;在科研单位,研究的每一点突破,这也是收获;在学校,学生每天学习,每一点进步同样是收获。请以“收获”为中心,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师:同学们,昨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思考怎样才能尽快地提高同学们记叙文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能够将故事写得曲折生动,使人读了难忘。如何使故事有波澜,老师想明白了,但是,暂时保密。现在,我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今天是几月几日?生:十月八日。师:老师提的问题简单…  相似文献   

9.
【训练要求】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件事必须是你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重要的地方写详细些、具体些。  相似文献   

10.
小作文     
<正>说实话,吴老师在课堂上读我那篇作文的时候,我还是挺吃惊的。吴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叫吴文化,教四年级语文,还是我们的班主任。据说,他把我那篇作文当作范文,在四年级的三个班都读了。吴老师说:"这篇作文好就好在真实,有情感,特别是大部分同学都编造并不难忘的假事来糊弄我,这篇作文就格外出彩了。"这是吴老师的原话。那篇作文,我写的是关于一只乌鸦的真事。  相似文献   

11.
习作要求本次习作要求围绕“难忘的……”写一篇作文,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指导当你打开记忆的闸门,一个个难忘的人,一件件难忘的事,一堂堂难  相似文献   

12.
竹林子把小测试卷交到我手上时,用的是很严肃的语气:“妈妈,这篇作文,我还是用了老师的开头,因为我担心自己写的作文,老师会不给我分数。”然后孩子话锋一转:“可是妈妈,你放心,不给老师看的作文,我就不这样写了。”作文的题目是《我最快乐的一件事》。老师的范文是这样的:我经历过很多事,有忧愁的事,有烦恼的事,今天我要说的,是我经历的最快乐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3.
第十册基础训练(2)作文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让你难忘、能够从中接受教训的事。以“难忘的教训”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之前,先想想最难忘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难忘,从这件事中你吸取了什么教训。想清楚以后,再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完要认真修改。  相似文献   

14.
学习习作,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说这是一种创造。上好作文课无疑是很重要的。几个月前,我采访了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袁微子先生。谈到小学作文教学时,他说:作文教学也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让学生把写作文看成是一种偷快的创造性劳动。写文章,从来是“文无定法”。现在指导作文的文章很多,老师在作文课上指导作文也越来越细。小学作文教学中,常常是老师先找出一篇范文,仿照范文帮助学生搭架子。即:列提纲,选几件什么样的事写,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写几百字,甚至把所用形容词都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这种按同一模式写出的文章,新鲜活泼的文风荡然无存,读一篇而知全班,索然无味。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完成任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不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十册基础训练2的作文训练题是:以“难忘的教训”为题,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详见课本)这次作文是写事的训练,是写“教训”。“难忘”就是印象深,忘不掉,像刻在脑海中一样。“教训”就是从挫折、错误或失败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或失败,总结这些教训不  相似文献   

16.
我怎么啦     
前几天,我从一本书上看到,一个外国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写一篇关于足球比赛的作文。结果一位学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今天晚上由于下雨,足球比赛延期进行。”一篇作文就写了这么几个字,可这位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在他的本子上写“很有创意”。这不禁让我连想到以前听同事说过的一件事:有一个同学把苹果画成方形的,还有一位学生把大海画成红色的,可老师称赞说,思维独特。  相似文献   

17.
平时写作文时,同学们难免都会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脑海中琳琅满目的素材,我究竟该用哪个材料呢?其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文的选材也是有讲究的,如果大家能周到一点考虑,说不定你写出来的作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不小心还会成为老师宣读的范文呢!作文选材究竟有何讲究呢?概括起来其实很简单,叫“二二得四”法。即作文选材要做到“二要”和“二不要”。所谓“二要”,就是“一要选自己亲身经历过(做、看或想)的人或事;二要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拿手的材料”;所谓“二不要”,就是“一不要选择道听途说、一知半解的素材;二不要选择凭空捏…  相似文献   

18.
盛建东 《山东教育》2009,(11):59-59
点点滴滴的文字,起源于何时,不太清楚了,只记得上中学时第一篇作文《老师》被语文老师在班上当作范文读给大家听,当时老师有那样的话语:“写得多好啊,我看比魏巍写得还要好。”上中专时,因一篇作文《父亲》,老师把我选为语文课代表。接下来就是工作后,论文的不断发表,证书的不断获得。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我新接了六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课。第一次改到柳莹同学的作文《记一件难忘的事》时,我一眼就看出她的作文是抄袭的。思虑较有代表性的作文,加上柳莹的这篇,然后,先把前面的几个作者叫到了办公室,我对他们说“:你们的作文写得很有特色,老师打算推荐给大家,不过,这次不是老师来朗读,而是让你们自己来朗读。现在,你们就把作文拿回去读通读熟,明天朗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也点评点评。”接着,我又单独把柳莹叫过来,我对她说:“刚才老师已经叫了好几位同学去准备明天读他们的优秀作文了,老师感觉你的这篇也很不错,所以,你也准备一下!”她没…  相似文献   

20.
这篇作文的一个突出长处,就是作者为自己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很恰当的“兴奋点”。所谓“兴奋点”,就是事件中既能激发你(作者)的兴趣,又能激发读者兴趣的那一点内容。作者找到了这个“点”,并且围绕着它来展开描述,作文自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这件事中,作者抓住“考第一名的来了”来写,就是很恰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