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海峰 《天中学刊》2005,20(6):94-96
闽南小刀会起义的原因主要是当地官府与乡绅对农民及贩洋者的过重课敛,在陈庆真、江源先后失败的基础上,黄位、黄德美终于成功地发动了闽南小刀会起义.闽南小刀会固守厦门导致起义迅速失败.但是,闽南小刀会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福建的统治,有力支援了太平天国运动,也促进了上海小刀会的起义.  相似文献   

2.
一、小刀会的組織及其起义的酝酿 1853年太平天国奠都南京不到半年,上海人民在小刀会的領导下爆发了响应太平天国革命的起义。小刀会是清代以南方諸省为活动中心的最大秘密結社天地会(一称三合会、三点会)的一个支派,以“反清复明”为宗旨,主要的群众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市民,实質上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反封建革命組織。分布的地区很广,以安徽的凤阳、廬州、寿州最多,江苏的徐州、海州、淮安次之,浙江的余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档案史料 ,对上海小刀会起义进行重新研究 ,提出小刀会起义不是农民起义 ,而是城市流民暴动 ,小刀会起义与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任何联系 ;小刀会起义的失败除了外部因素外 ,还与自身诸多先天不足有关。小刀会起义对近代上海和全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近代上海的初期,移民以福建、广东人为主,但不久被江浙等地的移民所取代,这一变化的出现与小刀会起义有紧密关联。小刀会起义使闽粤人在上海的发展受到致命打击,他们被迫转移移民路线,下南洋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而江浙人凭借其地理优势、生活习惯优势及经营优势成为了移民的主体。同时,小刀会起义使上海租界的格局发生变化,由“华洋分居”转向“华洋杂处”,租界逐渐成为移民的主要集聚地,并加快了向上海移民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上海小刀会起义发生后,华人大量涌入租界,导致了"华洋杂居"局面的形成和新的行政系统的建立.因政治上的特殊性,上海租界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相对无战事的"孤岛",难民潮迭现,人口激增.同时,其城市功能也逐步得到全面开发,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由此,上海租界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6.
近年先后看到一八五三年九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两个重要文献的原件,一个是起义首领刘丽川的《上天王奏》,一个是刘的《太平天国招讨大元帅刘示》。这两个文献,在现存上海小刀会起义后发布的三十一个文件中,都是头等重要的。前者是在起义后不久即发出的一封奏章,它是旗帜鲜明地表示拥护太平天国革命新政权,服从其领导,静候正式任命;这个文献的政治重要性,不言可知。后者是起义后八个多月发布的具有强烈革命理论性的告示,是一篇宣传反封建反迷信的进步思想文献。两者都是研究上海小刀会起义军政治方向与  相似文献   

7.
1853年9月爆发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的一次革命武装斗争。这次起义经过十七个月的英勇战斗,给予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以沉重的打击,最后虽然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而失败,而它那种敢于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精神,是永不泯灭的。这次起义鼓舞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斗争。一百一十年来,帝国主义者力图掩饰、洗刷其绞杀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罪行,把自己打扮成中国人民的朋友,企图借以继续进行其罪恶的侵略活动。今天在我们纪念上海小刀会起义一百一十周年(1853——1963)的时候,再一次看看帝国主义者当时究竟扮演了  相似文献   

8.
上海小刀会对太平天国的“争取接管”战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小刀会于1853年9月7日起义以后,刘丽川等人即宣称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并确立了争取太平天国派员到上海接管的战略,为此进行了各种努力,死守上海县城。但是,上海的外侨社会并不相信他们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而太平天国又不能调整自身的北伐和西征战略以接受这一战略,只是给予了一定的军事策应,由于对小刀会的宗教信仰状况不太满意,还放弃了进一步军事策应的行动。这使小刀会对起义的前途感到迷茫,由此出现了投降、议降的风潮。议降也找不到出路,他们只能调整战略,起义的第一阶段结束。  相似文献   

9.
早在17世纪初年,西方传教士就来到上海传教。19世纪中叶,随着中英《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以及上海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他们更接踵而至,从事精神侵略。上海小刀会起义之后,他们对上海人民这次反抗斗争的态度如何,进行哪些活动,产生什么影响,无疑都是值得加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上海小刀会起义的既有研究,在讨论其源流演变时多注意到土/客、闽/粤、上海/周边、农民/游民、会党/农民武装等多种复杂关系,但在叙事时为突出革命阶级"联合斗争"的意义,往往又过分强调其组织、性质的统一性,认为各股起义力量之间存在着统一布置、彼此约定、相互支援的同盟关系,其领导人无例外地都属于天地会成员。文章考订"嘉定之变"及其领导人周立春的相关史实,对前说予以修正,并试图追问——历史上是否实际存在过一个囊括各股力量、形成整体布局的"统一的上海小刀会"?  相似文献   

11.
上海小刀会起义首领刘丽川下落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刀会起义失败后,刘丽川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有被杀说和逃逸说两种说法.被杀说因被杀地点的不同又有多种观点,其中,虹桥说和小闸桥说是颇为流行的两种观点,前者出自清廷的征剿大吏,后者出自地方乡绅,但后者的被杀情节多采自前者.被杀说关系封建官场中人的生死功过,令人怀疑,特别是虹桥被杀说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质疑.逃逸说源于身在现场的外国传教士,他们没有利害关系,有一定的可信度.刘丽川本无大志,形象不佳,逃逸后隐姓埋名、淹没无闻是可能的,但这种结局也为被杀说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2.
清中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天理教起义即在这一形势下由豫北滑县燃遍北方各省。在镇压起义过程中,朝野上下对其发生原因其镇压方式有不同认识。最终,中央与地方联合剿杀了起义,其中朝廷处于主导地位。这反映国家政权在豫北民众的社会认同中表现强烈,官方意识在豫北地区依然颇具影响力,并牢固地制约着地方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
上海小刀会起义主要爆发于闽广无业游民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许多资料表明闽商会馆也卷入其中,原因何在?上海小刀会起义固然与鸦片战争后上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有着直接关联,但闽商会馆的介入,经济因素绝对不是主因,乡缘因素表现更为突出,这种情况凸现了作为移民城市的上海,其中的秘密结社与乡缘因素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过程中,陈独秀提出了许多富有指导意义的战略构想,为起义运筹决策。对于筹集武器,主张取之于敌;对于制敌策略,主张集中力量;对于起义时机,主张慎重选择,把握火候。为保卫起义的胜利果实,陈独秀主张对国民党右派进行抵抗,准备防御战争。  相似文献   

15.
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政治工作的异同进行比较,对于研究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推动军队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两次起义的性质相同,但两次起义部队使用的旗帜不同;两次起义部队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制度,但两次起义党的组织制度设立有所差异;两次起义都十分重视对部队的思想教育,但两支起义部队成分的差异性使得思想教育工作各有特色;两次起义都组织了对民众发动土地革命的宣传鼓动工作,但在实际贯彻落实中又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6.
新军与会党是革命党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所依赖的两支基本力量,这两支武装力量在辛亥革命中始终没能整合成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钦廉防城起义是同盟会联合新军与会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首次尝试,因同盟会缺乏居中协调的经验,新军与会党在起义中没有坦诚相待,没能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双方分歧越来越大,合作最终失败。新军与会党在革命理念、行事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分歧,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协调,很难组合成一支强大的反清力量。  相似文献   

17.
鲁迅《铸剑》里的四首歌,大有深意。它既是作品表达内容的技巧,也是作品整体内容的有机部分。它增强了作品的战斗性、抒情性,也把作品的思想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与上海近代"海派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发展教育,佼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似乎是一个新的课题,其实上海近代的“海派教育”已为之作了有益的探索。西学传播、教会学校和洋务教育分别从外部与内部提供了“海派教育”的“气候”,而“华洋杂居”的市民社会“模本”及其需求则构成了新式教育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