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引导儿童去观察、发现身边的“为什么”,让儿童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在与环境、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对各种现象的感性经验,并且通过这些感性经验来建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认知结构。因此,我们选择了“平衡”这一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为探究活动的内容,设计开展了区域化学习活动。我们选择的几个小实验简单易懂、容易操作。同时,为了帮助孩子活动后能较好地与他人交流,我们设计了适合大班幼儿的活动操作记录纸,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操作方法和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海红 《教育导刊》2006,(10):11-13
区域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活动区活动等,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美工区、积木区、表演区、科学区等,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活动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区域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空间。在这里,每个幼儿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按照自身的发展水平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从中体验到快乐、成功和自信。区域活动…  相似文献   

3.
蔡荔 《成才之路》2014,(20):94-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科学小操作、小活动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投入活动。教师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呢?通过以班级特色活动进行探索,是一个好形式。根据幼儿园的课题内容,再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将班级的特色活动的活动内容定为—初探区域游戏中的科技小操作活动。通过区域游戏的形式来设计多样化的科技小操作活动,培养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让幼儿进行有价值地探索,就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材料投放的位置以及顺序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将影响到幼儿参与科技小操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中对活动的目标定位来发展幼儿的科技小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通过分层创设环境,有选择的来投放材料。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以及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感知、发现的权利。要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将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现象、特征以及是通过怎样操作、发现、推理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大胆地进行科技小操作活动。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指南的认真学习和探究,认真地把《纲要》和《指南》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转化为教育实践,尤其在科学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在活动内容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及选择活动材料,可供幼儿探索与操作,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途径。大自然和生活中真实的事物与现象是幼儿科学探究的生动内容,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兴趣,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幼儿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的情况下,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猜测、探究、讨论问题、实践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尝试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活动态度。  相似文献   

5.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可以有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活动,自主轮换就是其中的一种。多种活动是指在同一个教学单位时间里,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类型的操作活动,其中不仅有围绕主要学习内容的基本活动,还有拓展幼儿经验的平行活动或便于幼儿从不同经验基础上开展的相关活动,以及为了巩固幼儿先前学习内容的巩固活动。自主轮换是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活动类型,以建构个体需要的数学概念,发展有关的数学过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主题下的区域活动,是教师围绕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需求将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相融合,使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操作材料,在操作中去感知、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断与环境、材料的"对话"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发展——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完善。在此过程,教师则是以旁观者的身份介入活动,捕获幼儿在活动中不同凡响、异乎寻常想法和做法。活动中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将以自然、大方、愉悦的状态呈现,因此,区域活动成为幼儿最想去、最青睐的地方。如何将主题活动内容渗透到区域活动中建构和开展,现以中班主题活动《好吃的蔬菜》为例,谈谈我在主题下区域活动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陈秀惠 《考试周刊》2014,(54):189-189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常常采取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深受幼儿喜爱,因为区域给了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力和自由活动的空间,自己决定,自己选择。在区域里,他们能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开心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活泼地学习和探索知识,从而获得技能。为了提高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也为了更好地发挥区域活动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区域活动的环境设置、材料准备、过程指导及活动评价等方面,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人文特点设计,使区域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自主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性、区域性的活动。这种个别化的活动方式给幼儿提供了更多的个体活动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主动性,使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活动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让孩子按自己的速度进行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9.
刘明云 《河南教育》2009,(7):123-123
区域环境是幼儿发挥主动性与自主性的重要场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空间,自由安排活动时间,并在与环境、材料及同伴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探究、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活动,它允许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材料,并自由交往与自由操作,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有利于促进幼儿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与能力给予适宜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赵荣 《甘肃教育》2009,(22):29-29
一、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组织操作活动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在幼儿科学教育中,运用实物、图片等组织幼儿动手操作,既能激发起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又能增加课堂练习的密度和广度。比如,在组织活动“磁铁的奥秘”时,准备的材料不是人手一份,而是将各种各样的材料,分别放在几张桌子上,让幼儿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摆弄。过十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12.
材料是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桥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层次的高低结构材料,以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材料的选择和投放旨在能够使幼儿与材料做到有效的互动,直接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和操作的愿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怎样的材料,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在活动中就能发挥他的价值,就能通过材料的刺激提高幼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性区域活动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那么是否这项活动就是放任幼儿自由活动呢?可以利用活动前的讨论,让幼儿了解活动内容,明确活动规则;活动中的讨论,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有效操作;活动后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幼儿增加经验,激发活动兴趣。  相似文献   

14.
刘艳 《山东教育》2002,(30):27-28
□江苏江阴/刘艳集体教学一直是过去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甚至唯一方式。进入21世纪,幼儿教育加快了改革步伐,加大了改革力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集体教学形式一再受到质疑和挑战。在苏南地区,许多幼儿园开始积极探索幼儿学习的新形式,区域化学习活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步孕育、脱胎而出的。一、区域化学习活动的性质特点什么是区域化学习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区域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涉及多种智能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有深度的活动材料,幼儿自主自愿地选择学习区域,自…  相似文献   

15.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为幼儿提供与其年龄特点、经验、能力和需要适应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欲望,使幼儿不由自主地产生“玩一玩”的想法,并在对材料直接感知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激发起活动的兴趣。皮亚杰理论强调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认为动手操作是认知冲突发生的途径。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材料是幼儿操作活动的灵魂,强调为儿童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强调儿童的自主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儿童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6.
翁敏 《福建教育》2014,(5):50-51
儿童是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在科学区域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刘芳 《考试周刊》2012,(49):189-190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区角活动正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之一。区角活动是教师有目的地创建多种活动环境,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学习和交往,从而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它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主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走跑区"捉老鼠"活动中,通过观察儿童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活动情况和个体差异,不断调整所投放的材料,将活动目标和规则巧妙地隐含在材料的使用上,让幼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活动,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创新材料玩法,维持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徐军 《考试周刊》2012,(56):189-190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开展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园以"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为教研重点,现在我就谈谈开展区域活动的三个有效环节。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有限的空间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幼儿在这一宽松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游戏的快乐,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