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做的时候,尽量把自己的想法完成到100%——这是我做所有事情的原则,尽可能少的在任何一个地方打折扣。因为如果你这妥协一下,那妥协一下,最终出来的东西就都不象,甚至很有可能朝相反的方向去了。所以你必须在任何一个小细节上都要坚持。”  相似文献   

2.
几周前,我想我是一名歌手,一个诗人,现在,我称自己为爱国。  相似文献   

3.
我刚才在这个留言本上添了一行字:“一个民族,如果连诗也撒谎,这个民族注定要灭亡。”写这一行字,我心里很沉重。我是个诗人,我一辈子写诗。假如我写的诗,回过头来讲我自己写的诗,也还写了很多言不由衷的句子,所以我要求这句话首先是对我个人的一个鞭策!  相似文献   

4.
笔耕不悔     
我原本是没有记者梦作家梦的,小时候读书只是喜爱语文,小学语文课本中那些描写林海雪原、长江黄河的文章给了我极大的诱惑。在学校除了办过几期黑板报外,连一篇稿件也没公开发表过。我觉得钢笔字变成铅字登在报刊上是很神圣的事。1994年9月,因为家贫交付不起那并不昂贵的学杂费,我被拒之某师范大学校门外。一气之下,我撕毁人学通知书,当年底,我带着一定要混出个名堂的决心,来到绿色军营,每每看到自己熟识的人写的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我真眼气人家好笔头好福气。终于耐不住写稿的诱惑,工作之余,我开始偷偷地写一些自己认为很…  相似文献   

5.
舒钰 《大观周刊》2006,(43):67-67
我刚过了23岁,身材相当苗条,典型的骨感MM。可是为了美丽、骨感,我患上了厌食症,其痛苦只有自己知道,希望各位想减肥的冲动MM们一定要记住健康才是硬道理,不要盲目减肥,后果会很严重。  相似文献   

6.
陈永成印象     
李晓峰 《档案与社会》2005,(4):33-33,37
初识福建陈永成局长,是1998年底我刚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到北京参加全国档案局长会议。晚饭时我恰恰和陈永成局长坐在一起。他人很精瘦,体重只有100斤,是我的一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说话频率很快,但声音蛮大,特别健谈。他听说我是刚到档案部门工作的,就非常认真地跟我讲,档案工作也是非常有干头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和一些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但只要我们自己重视,还是可以干出成就来的。他的这番话对我很有触动。  相似文献   

7.
赵婕  辛渺 《出版参考》2005,(4):39-39
一周之内,路子找理由大老远和我连续见了三次面。每次见面,她都穿了漂亮的新衣服,我忍不住称赞她。每次她都很兴奋地问:“真的吗?真的很漂亮吗?”最后,她告诉我,这三套衣服,是她和他最近三次见面时候穿的。我也非常高兴,很喜欢她这样子呈现在她所爱的人面前。我也是这样,和自己喜欢的人见面的次数有限,所以,我每次见他所穿的衣服一定记得穿给路子看看。这是我们之间特殊的分享方式,除了述说那些细节,还要彼此帮忙留存一些印象。路子对我说:“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8.
那拉 《出版参考》2006,(10S):28-28
称沈浩波是书商,他不喜欢,他更重视的还是自己的诗人身份。他说“诗歌是我安身立命的东西”。而出版只是他的职业,是用来养家糊口的。 在沈浩波看来,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化载体和艺术形式,是人类语言和灵魂的结晶。而诗人能够做的是保全一个民族的语言,保全人类最深刻的灵魂,是为了抵达时代精神的内核的,这必然就导致诗歌是曲高和寡的。但诗人要生存,于是诗人沈浩波投身出版,去创造和挖掘能够激起人类共鸣的文化产品,并且把这个“糊口”的职业做得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5,(25):58-59
我是一个在吃方面很讲究的人,绝对不肯凑合。可是现在要买到放心食物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郊县租地,自己生产,供自己消费。  相似文献   

10.
艾丰 《出版经济》2004,(3):74-74
拿到胡泳所著的《张瑞敏如是说》的书稿,觉得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我很愿意看。如果出版了,我愿意放一本在自己的身边,经常翻一翻。  相似文献   

11.
诗人曾卓     
诗人曾卓有一个突出的额头。或者说,一个很特别的前额。这是一个诗人的额头,是诗的象征,智慧的象征。他是一个思想者,曾经有人以此为题给他拍摄过照片。而他同时是古道热肠的一个人,一个敢于说话的人。因为热心肠,他最肯帮助人。他曾经为老年徐迟找了一位助手,使得徐迟在晚年多了一分快乐。也因为热心肠,我也才能经常地向他请益。《闻一多全集》参评国家图书奖,需要有专家的推荐意见,因为近便,也因为闻一多是诗人他也是诗人,我想到了曾经拜访过的他。他很痛快地答应了下来。于是我知  相似文献   

12.
我眉飞扬     
我认识一位女子,相貌身材肤色连牙齿,哪里长得都美丽。但她对我说,对自己的长相很自卑。我不由得又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将她打量了个遍,就差没变成一架B超仪器,将她的内脏也扫描一番。然后很失望地对她说.对不起啦.我实在找不到你有哪处不够标准.还请明示于我。她一脸沮丧地对我说,这么明显的毛病你都看不出.你在说假话。你一定是怕我难受.故意装傻,不肯点破。好吧.我就告诉你,你看我的眉毛!  相似文献   

13.
万峰 《视听纵横》2005,(3):74-76
《伊甸园信箱》节目自1996年12月正式以来,一直得到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诚如东北牡丹江市一位听友所言:我们感谢浙江电台和艺台的领导,一定是他们的有力支持,伊甸园信箱节目才得以创办、坚持和发展,我们也才能收听到这样好的广播节目;她催人奋发向上,这是很不容易的(据2001年7月23日热线电话)。我作为该节目主持人对此深有体会。我很珍惜自己的工作,深知自己肩负之责任,以及听众对节目期望之殷切。因此不敢有丝毫大意和懈怠。  相似文献   

14.
于丹 《河北广播》2004,(6):24-26
很高兴在北京也有这种福气可以随时听到这个节目,这几天陆续在听,我在把自己归纳到普通听众的位置来听,每天在车上放这个节目的时候,我在感觉如果是我自己在调频率,找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是不是会听下去?其实很多参加评奖的人有一个说法,当评委把自己转换成听众的时候,这个节目就成功了,我听这档节目更多可能不是带着分析和研究的心态,而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的心态,  相似文献   

15.
新的起点     
郑雪君 《新闻实践》2005,(11):12-12
我有幸获得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的称号并赴京参加庆祝第六个中国记者节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感到既光荣又惭愧。感到光荣,是自己在新闻战线的辛勤耕耘得到了组织和读者的肯定;感到惭愧,是自己做得还很不够,有那么多优秀的同行,比我干得更出色,但荣誉之冠却戴在了我的头上! 此刻,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温州晚报这个舞台塑造了我。 温州晚报让我“破釜沉舟” 1993年1月,对我来说,是不可磨灭的记忆。当时33岁的我,来到刚刚创办的温州晚报当记者,而之前我对于新闻完全是个门外汉,所凭借的只是自幼对文字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我毅然断了自己的后路。当时,  相似文献   

16.
我对自己非常有信心。如果让我有了第一次,我就会有很多次。我想大满贯首先应该是中国队的目标,以后再进一步变成自己个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乡愁诗人     
《出版史料》2004,(1):69-69
著名台湾诗人余光中自己说:“我当然也是最广义最高义的中国诗人。”他在1972年写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  相似文献   

18.
对我来说,《相约九九》已古老得如同前生般的记忆,每每在我读着里面的文字时,甚至要以为这是别人的故事了。那个蓝冰,和淡淡哀怨的cat所经历的一切一切,真的是由我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吗?那些书中所描写过的一次一次的心动与心痛,真的都是由我的胸腔中正在跳动着的这颗心所感受过的吗?我几乎不能相信。不知是因为麻木得太久,还是早已远离的缘故。想来,时光也仅漂过了一年而已,一年前的我,还浸在网络恋情的甜美与空洞  相似文献   

19.
刘畅 《青年记者》2004,(12):35-37
我比较喜欢用“理想、理性”来概括自己的职业追求,因为理想,我们坚定;因为理性,我们会牢记自己身上的公共责任。换句话说,就是有着诗人一样的激情,有着史学家一样的严谨。  相似文献   

20.
郭鹏 《民生周刊》2020,(8):20-21
作为家中独女,白钰深知母亲的担忧,但是自古忠孝难两全,"顺着自己的内心,用心去做就好了,咱北大荒人就有这个劲儿。""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保佑你平安归来。""谢谢妈妈的理解跟支持,您是我最大的牵挂,原谅女儿没有在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您,我们这是黑龙江第三批医疗队,支援湖北孝感,请您放心,那边防护设施很齐全,我一定保护自己,也请您照顾好自己,等我平安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