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生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乐于表达的氛围、指导学生寻找易于表达的主题、评价,让学生获得表达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正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然而在小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却经常看到假话、空话、套话,看不到他们真实的生活。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与生活一路同行呢?1.小学生习作脱离生活的主要问题经过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调查,发现学生不敢说真话、表真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作文内容虚假化。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写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价是小学生习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然而,纵观我国现行的作文评价,一方面是教师用心良苦、呕心沥血地批改;另一方面是学生对着密密麻麻的批注视若无睹,不以为意。教师与学生态度的反差,让许多教师和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4.
面对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笔者认为,作文应该是一个人心灵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相融;启迪学生点燃情感的火花,用富有真情的作文评价滋润学生心田,让学生真正能够我手写我心,我心抒我情,让小学生习作之流中流淌着真情.  相似文献   

5.
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面对习作总感到厌写、怕写。能否写好起步作文对学生今后的习作道路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习作教学应如何让小学生提高写作热情,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心灵的翅膀呢?一、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上下功夫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想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首先要给予鼓励和赞赏,初学作文的小学生对于习作是生疏的,我们应该多一点宽容和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基础普遍较低,教师对学生展开前期的作文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媒体创设作文情境、借助活动启用作文程序、接轨生活设计作文活动、依据实践拓宽作文训练,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习作体验。教师要做好先导思考和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让学生在掌握了学法之后再进入习作实践,这对有效提升学生习作水平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教师就是要无技巧地教给学生生活,告诉他们生活就是作文.新课程标准也倡导基础教育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让教育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把生活与习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让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源头,即充分开放生活,让学生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创新及修改习作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这个内因才能通过外因起作用,以达到不断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重视语言表达的创造过程,遵循认知规律,拉近认知与实践的距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完成习作目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要把来源于生活素材中的闪光点发掘出来。打破传统作文评价模式对作文内容和思想性的高要求,在评价内容上以来源于生活、真实、通顺为基点,让学生实际体验作文与生活之间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展现形式。要把作文的评价标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和学生的生活语言相结合,使学生在评语中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能丰富自己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发展想象和创造能力,积累语言材料,在评价的多样性中得到提高,逐步写作文并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生习作教学也不例外。多年来,小学生都是被动作文,“教师要我写,我不得不写”,以致每次作文都是紧锁眉头,备受煎熬,作文写完,如释重负。这种被动的写作,学生的兴趣何在?感情何在?那么,如何做才能改变这一作文教学困状,真正夯实小学习作教学呢?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航向。学生作文是一个自我积累、自我感悟、自我探究、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指导学生作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用手中的笔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