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四册汉语知识“句子的用途”一节指出否定的陈述有两种主要的表达方式,其中一种是在动词前面加上否定副词“没”或“没有”,表示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某种动作、行为曾经发生。所举的例子中有这样一个:“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这里“没有”课本上认为是副词。可是如果去掉“没有”,这个主谓句就没有了谓语,可见这里的“没有”是动词,而不是副词。  相似文献   

2.
1.“没”和“没有”对立 柳州话属于北方方言。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最边远的地区之一,与这种边远的特征有关,柳州话产生了好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否定词的情况便是一例。柳州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 (1)没(副词,意愿性否定) (2)没有(副词,事实性否定) (3)没有(动词,存在、领有性否定) (4)莫(副词,祈使性否定)  相似文献   

3.
顺德广府话“阵间”与普通话“一会儿”都是常见的表示短时义的词,二者同异并存。“阵间”没有否定形式,普通话“一会儿”的羡余否定形式是“不一会儿”。在表达方面,方言“阵间”存在时情标记和特殊量词“个”,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普通话中没有。  相似文献   

4.
1.我们先观察下列两组例句:■上面两组例句的第1句是原句,第2句是改变后的句子,所表达的语义与原句相同,句子仍然成立。这说明“非……不可”与“不……不行”是同义结构。“非……不可”是人们公认的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不……不行”还很少有人把它列为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我们把“非……不可”与“不……不行”看成是语义基本相同的双重否定的固定格式,但它们在语义、语法、语  相似文献   

5.
语素"少"后面加助词(了),在广安方言口语中可以作为否定标记,与否定副词(没有/不)加动词词组构成特殊的结构,表示双重否定。此文从语法形式、语义表达、语用功能对"少了+没有/不+VP"这一格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玉柱同志在《汉语里有“没去了几次”这种结构吗》一文(1980年《中国语文》第6期)中提出:“‘没’在‘动+了+数量’中就只有一个位置,即放在数量短语前,而没有放在动词前的形式”;汉语中“没有‘没去了几次’这种结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宋氏推理的过程是:“没有”与“去了”相矛盾,不能说“没有去了”;因而“没去了几次”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此推理,也大有漏洞。首先,宋说并未明确此语中否定的指问。高名凯先生在讨论否定句型时指出:关于否定,一般人“以为是约束动词的。否定实在是整个命题的否定说法。如果我们说‘这不…  相似文献   

7.
“没有…是…”句式,亚里士多德是在广义上,把它作为否定命题使用的,但它并不符合简单否定命题的结构形成(SEP)。在负命题尚未被总结出来之前,亚氏取其表达之意的用法,不能说是不正确的。当负命题被确认之后,“没有…是(不是)…”这种结构形式的语句,完全符合负命题的特征(-P)。如果现在还固守亚氏的观点,那就犯了混淆概念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8.
“不”和“没有”在否定动词时各有分工。本主要从时制和时态两方面对它们的具体用法作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总结出它们的使用规律。  相似文献   

9.
施琴 《良师》2003,(11)
尺子是度量长度的单位。最早的尺子就长在人们的身上。鳰:伸出你的拇指和中指,便可以量一段长度。在现代汉语中叫做“鳰(zhǎ)”,最早的一尺便是一“鳰”寸:中指尖到中指节上的一段。丈:在古代是指成年男子的身高。直到今天,成年男子仍被称为“丈夫”英尺:在英语中,英尺和脚是同一个词———“foot”。在法语中,“脚”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约32厘米多一点。到后来,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尺子”原来长在自己身上!江苏@施琴  相似文献   

10.
双重否定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双重否定是一种特殊的语法手段,是人们在否定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在形式上,双重否定具有两个否定成分,但是在意义上却是肯定意义。不同语言表达双重否定的方式不一样。"不是没有X"和"not without X"是汉语和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这两个结构属于显性双重否定表达。本文通过对比以上两个结构的语义特点,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共性及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连V都/也VP”构式是汉语连字句的一个小类,V表示动词,VP表示动词短语,后件VP重现前面动词V。在表达上,肯定形式只占少数,而否定形式在使用频率上占优势。进一步对其否定形式进行解读,共有“不VP”“没(没有) VP”“V不C”和其他格式四大类。  相似文献   

12.
“不A不B”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特殊否定结构,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本文将A、B放在特定的语义场中进行考察,指出“不A不B”的否定意义主要决定地A、B的语义性质,同时,本文根据“主观性”与“主观化”的理论,分析了“主观性”这种事用因素对“不A不B”否定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有些缺点却是相当可爱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师都能够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是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去发现学生身上“可爱的缺点”,找到良好的教育方法;三是使教师能够正确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孩子的缺点.解放一批被冤枉的孩子,使他们能抬起头来充满信心地生活。究竟什么是“可爱的缺点”呢?简单地说,就是动机是好的,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对于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要以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句法结构“ V+也(都)+VP的否定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句法结构“V+也(都)+VP的否定形式”作描写和分析。V代表动词,VP代表动词短语,也可以是重出的同一动词。这一结构就是一般所说的同一动词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之间用副词“也”或“都”关联起来的一种固定格式。这种格式常与“连”配合使用,常见于口语语体。 1 结构类型和结构成分 1.1 VP的否定形式有三种:不VP、没VP和V不C(V带否定补语),加上对用来关联前后项的副词“也”和“都”的选择,这—结构可以划分出如下几种下位格式:  相似文献   

15.
“雨过天晴出彩虹”让你知道彩虹是不常出现的。可是有一种叫剥桉的树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让彩虹永久地驻留在了自己身上。这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种神奇的树吧!  相似文献   

16.
在以往研究中大部分学者认为,“不”和“没(有)”在否定范畴中是对立互补的,我们通过对四组羡余否定格式的分析,认为“不”和“没(有)”在羡余否定格式中既有互补性又有相对同一性,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与羡余否定的性质、构成羡余否定的词语性质以及人类认知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返实格之所以有独特的表达效果,是因为这种表达方式既出人意料,又可以理解,在这种情形下,产生于“不是……而是……”,格式和语义否定的一般原则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语义否定的逻辑原则又对这种落空进行解释和填补。  相似文献   

18.
杨正超 《天中学刊》2011,26(6):66-71
唐河方言中的否定标记[mu33nai42]和[mu33[]iou24]的本字分别是“没得”和”没有”其中“没有”和普通话中的“没有”功能相同,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副词;而“没得”则只承担了其中动词的功能,但比“没有”作动词使用频率要高。它们都经历了从受古汉语词组“无得”或“无有”类化为“没得”或“没有”的过程,然后词化为动词,“没得”在共同语中进一步虚化为指代性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9.
“不A不B”这种否定结构在汉语中很常见,可以表达多种否定意义。从“不A不B”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及材料的语法性质等方面来进行讨论,可得出该结构在特定语义环境中英译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量 否定”格式及有关强调的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一个粮食籽也不让别人拿”、“一点不错”等强调格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刻+否定”、“一V不V”、“毫不/无…”、“一无…”、“无一…”等现象。并由此总结出:1.“连…都/也…”是硬性的强调格式;2.“一量+否定”和“否定+一量”是弱性强调格式;3.在强调格式中,有“一量”的强调程度高于无“一量”的强调程度;4.硬性和弱性格式的相互配合,可构成强调程度强弱不同的六个连续性级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