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在小学阶段,写人叙事类文章所占比重较大,这类文体的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摸索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四段式阅读导学法",即把阅读教学步骤分为四个阶段,循序渐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一、通读课文理思路揭示课题后,要求学生或范读,或默读,或自由轻声读,搞清课文写了什么事,弄明白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读懂各自然段大意,了解写作顺序,认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作者思路,分辨重点等。这是基  相似文献   

2.
正习作要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习作三":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和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么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拓展思路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写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请静静地回忆,细细地  相似文献   

3.
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我们采用了“整体——部分——整体”的读书方法.即先从文章的整体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具体的词句段教学深入理解,最后回到课文的整体中理解文章的中心. 第一步,从整体入手,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如教学《江姐》一课,首先,我们要求学生通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并理出文章的层次.通过初读,学生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是写江竹筠烈士在残酷的环境中,对敌斗争英勇无畏;在敌人的酷刑威逼下严守党的秘密.结构是先写“提审”,然后插叙“被捕”,最后又按顺序写“受审”和“慰问”.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全文可分三部分.课文的重点是第二部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又是理解全文的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读懂每一句话,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从而弄懂段意,领会道理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相似文献   

5.
教学时间:2012年2月教学对象: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要求】1.自读课文,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复述。2.了解概括写与具体写这两种叙述方法的区别,能分别练习用这两种方法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相似文献   

6.
[设计说明] 《孔乙己》作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作为学生阅读训练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达成《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7~9年级)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1)“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这是一个贯穿《孔乙己》全篇的教学目标,可以安排在三个课时内完成.其中,第一节课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课文所涉作家、作品的知识和其他一些文学、文化常识,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疏通新字生词,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行文方式,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达到对小说主要内容的了解.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则在接下来的两个课时内进行学习,并在最后的教学环节——“抽签答题”中,对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预设问题是必要的;但不要忘记,预设什么问题,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教学,要教学生不懂的、不会的、有困惑的.那么,面对文本,学生有什么疑惑呢?怎么去了解学生的困惑,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教学步骤?从上学期开始,我搞了一个"问题本"的举措,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我一般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脉络有个初步的了解.我不安排预习,我认为这些教学目标理应在课内完成.第一节课的最后十分钟安排学生默读,有疑问的地方在课文上做个记号;有问题提出来,写在书本上.然后,每个学生至少提出一个认为最难的问题,写在问题本上,课后交给老师.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教学中,借助文本例子的作用,在指导学生理解文本、体会写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小练笔,既可以"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模仿式仿写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仿写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叙事性课文随处可见,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再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写时可以先  相似文献   

9.
一、习作范围:写一件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听到的事。二、教学要求:1.事情要真实。2.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重点地写。3.写好事情发生过程中的周围环境。三、习作前的准备:1.学习本组重点课文《草原》后,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了解、收集与选择习  相似文献   

10.
七册第六、七两组教材,共安排了6篇课文,一个“读写例话”和两个基础训练。第六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阅读理解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第七组的训练重点侧重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要求学生从读学写,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 教学这两组课文,要紧紧扣住重点训练项目,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读和写的基本功训练。 一、突出重点指导读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是读懂一篇课文的重要方法。划分段落的方法有纵向分段法和横向分段法。纵向分段法一般有两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横向分段法一般也有两种:1.按空间位置转换分段。2.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这种按事物性质归类分段的方法,主要着眼于段的意思,以及自然段之间意思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本节课通过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等背景材料 ,缩小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感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2 .通过本节课教学 ,使学生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并努力把文章读得文通字顺。3.通过本节课教学 ,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大意的基础上 ,依据过渡段给课文分段 ,并概括段意。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课文的思路。教学难点 :掌握分段的依据。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 ,解题激趣。1 .读题 ,并让学生说说他 (她 )所了解的友谊有哪些 ,伟大的友谊是什么样的。2 .指出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伟大友谊 ,并介绍有关马克…  相似文献   

12.
课文以苹果为线索,通过"送"、"传(让)、"吃"三个主要情节的描述,表现了革命战士之间真诚的阶级友情.在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可运用上述板书帮助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检查阅读效果时,让学生谈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送——→传(让)——→吃",使学生认识课文是以"一个苹果"为线索展开情节的,了解课文的思路,课题和课文内容的关系.课文有十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讲解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现结合《麻雀》一文谈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这一原则.一、初读课文,总体感知《麻雀》一文所写的是小事情,情节也较简单,是一篇典型的按事情发展顺序组织材料的文章.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本着“整——分——整”的原则,指导学生初读课文.首先从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明确《麻雀》一文是以什么为主线的.通过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总体的印象,为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一、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的能力。阅读一篇课文不但要了解写了什么,还要了解怎样写和为什么写,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2.创设情境,让学生领悟课文蕴含的意义,进行创造性想象。二、教学过程(一)板画动物,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两种小动物,它们是谁呢?请看黑板(画“乌鸦”“狐狸”)。学生说后,老师板书课题。老师边指课题、板画,边说:“咱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发生在狐狸和乌鸦之间的一件事情。请大家先猜一猜在它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么,在它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3遍,思考这个问题,并画出…  相似文献   

16.
一、以“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课型创新设计“读写结合式”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余映潮老师进行课型创新设计的一种很重要的思路。它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课型主要有:1.句式学用课。这种课型的主要特点是,以教材为例子,让学生充分地学用句式,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写句的能力。在教《我的“长生果”》时,余老师先作示范讲析:这篇课文语言丰富,我们可以学习不少写句的方法。如:①用富有表现力的单音…  相似文献   

17.
讲读课要为作文打基础,我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如何与作文教学配合.教每篇课文,使学生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具体做法是:我通过解题,使学生知道文章要写什么;通过结构段分析,使学生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又通过中心思想的概括,使学生知道写此文的用意.在阅读教学中,研究文章的写法,才能有助于学生的习作.我平时十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注意发挥课本中范文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文章的线索,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达到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因为线索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文,是人教版教材选入了二十多年的老课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前我们教此文,更多的是重视知识教学,即字词教学,以三年级的句、段教学为重点。教学设计如下:一、整体感知全文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的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课文有四个自然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2.班级交流,师小结,明确第一段写赵州桥在哪里,谁设计的和建造的年代;第二段写赵州桥设计上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 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习作指导课——写一写家乡的景物。我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审题,明确习作要求;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选材;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让学生动笔起草。自我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明了,不免暗自高兴:这次习作学生应该都能写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