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焦孙犁     
2002年7月11日,我国著名的现代作家孙犁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0岁。孙犁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家,他以朴实的文风、醇美的文字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中国现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让我们怀着对这位伟大作家的感激和怀念,走进本期我们为你开办的这个小小的“阅览室”,从点滴的文字中领略这位作家最真诚的情怀。  相似文献   

2.
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曾经这样评价孙犁:“现代作家中,两位作家的语言最好,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孙犁。”当代作家蒋子龙称孙犁为“语言大师”。孙犁一生际遇坎坷,悲辛交集,大道低回,独步文坛。其作品和风格,论者以为自成流派,影响深远,谓之荷花淀派。晚年作品深沉峭拔,苍凉悲壮。特别是他的《亡人逸事》,如椎击雷鸣,撼人心魄,读来使人潸然泪下,感伤不已。  相似文献   

3.
孙犁是一位在生活的土地上勤于耕耘和思考的作家。他的散文看似冲淡平和 ,实则含蓄蕴藉 ,耐人寻味 ,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的哲理。  相似文献   

4.
孙犁是一位生活在土地上勤于耕耘和思考的作家。他的散看似冲淡平和,实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充满诗情画意和生活的哲理。  相似文献   

5.
当把这个问题给一位从事写作的人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会这样说:“我喜欢读书是因为我喜欢写作!”但实际上那个读书仅仅为了写作的人,不过是一个“邮差”,或者一个尾巴主义作家,而非真正地道的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别的作家,那就绝对不会有他这位作家;如果在他之前没有一位说过什么的人,那他也就不会有什么东西能说给读  相似文献   

6.
诗化的现实主义——孙犁创作艺术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是一位才情卓异的作家。他的创作活动跨越两个时代,却保持了一贯的风格特色。本文认为,现实主义的灵魂内核、诗化生活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是构成孙犁艺术——诗化现实主义的三要素。这种缘于作家审美理想和个性气质的艺术追求,是孙犁对现实主义艺术的独特贡献,拓展和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7.
1979年,作家孙犁在与一位评论家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中说:“这本书对我说来,似乎是不祥之物”。而对我们来说,这“不祥”已不是作家所说的那些原因了,因为即使在今天许多评论家的眼里,孙犁也仍是一位“不跟人家跑”,不人云亦云的作家,并公认《铁木前传》是独特的不用现成公式和口号来创作的典型。然而事实上,正如恩格斯说的:“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间,它同化着外界供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文学史上,孙犁一直被视为解放区“本土”作家,其原因大概是孙犁在冀中农村长大,在解放区“土生土长”.而实际上,孙犁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一直在接受现代教育,农村仅仅是其成长的一个“背景”,他的经历与赵树理等有很大差异,而与丁玲、欧阳山等则没有很多区别.如果说,赵树理等早年的身份认同是农民或农民知识分子,那么,孙犁则一直都自觉地保持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立场.因为经历、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孙犁其实与解放区“本土”作家在政治态度、对待大众化的态度等很多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将孙犁归入这个群体会导致对他的很多误读.  相似文献   

9.
孙犁作为体制内主流作家的独特之处,或许源于他那积极的时代参与并没有全然遮蔽言说主体的个人性。他在解放区的文学创作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明丽、向上的诗意风貌,表达出他对一个大时代的激情参与和诗意传达,凸显一个应和时代脉动的战士作家形象。但是,在其1940年代的一些抗战叙事中,也可以让人感受到蕴含其中的个人性感受。小说《钟》是孙犁遭到非议甚至批判的“不合时宜”的作品之一,通过对其文本本身及其“本事”的再解读,可以在诸多症候中触摸到创作主体与其激情参与的时代之间所存有的裂隙,而这成为我们今天解读孙犁与他那具有“情结”性留恋的时代之间复杂婉曲关系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孙犁同志,是一位擅长塑造普通劳动妇女形象的作家,活跃在他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总是那么聪明、勇敢,光彩动人,惹人喜欢,给人留下美的回忆和联想。翻开孙犁同志的短篇小说兼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一群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就会跳入我们的眼帘:《荷花淀》里  相似文献   

11.
拥有读书的癖好,在作家周国平看来是人生的一件莫大幸事。读书让作者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成为他生活中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革”十年浩劫的结束,作家孙犁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潜藏于孙犁内心深处基于对婚姻的不完满感,让他形成对女性美的独特观照和细腻感知,并以之作为精神的代偿。这种原初的不完满感和随后的婚姻挫折,以及随着年事渐高的身体衰老,最终形成了晚年孙犁那“大残破”的自我体认。这种残破意识在孙犁晚年著述中氤氲出无尽感伤,使其晚年创作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3.
孙犁同志是一位有独创风格的作家。一提起他,凡是读过作品的人都会想起《荷花淀》《芦花落入眼前就会浮现出一望无际的密密层层的荷塘,滚动着露水珠的大荷叶,那粉嘟嘟高高挺起的荷花话,还有那神勇骏健的雁翎队,编席的妇女,采莲的姑娘,水淀上悠扬的歌声……呵,生活,竟是那样地优美!在这里,作者正是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心血和感情,奉献给了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用他那支出神入化的彩笔,创造了艺术美的极致。展示普普通通的生活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开掘出深刻的思想意义,平凡见伟大,小事吐光辉,是孙犁短篇小说艺术创造的…  相似文献   

14.
杜牧的“青楼薄幸名”是怎样赢得的?伍大希在中国文学史上,杜牧是一位同妇女有密切关系的作家,他的很多诗篇都取材于妇女。另一方面,他又以纵情声色、行为放荡而为后人所诟病,人们一谈到文人无行,就很自然地想起他.一般说来,人们对他的评价,政治上是肯定的,品行...  相似文献   

15.
李继东 《辽宁教育》2010,(11):32-34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西方一些国家正悄然流行一种“慢”生活——慢慢说话,慢慢吃饭,慢慢走路,慢慢读书。物极必反,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人们正在尝试选择一种相对“慢”的生活方式。这不由让我想起了当前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天意君须会     
贺绍俊在他的著作《作家铁凝》中,谈到铁凝在文学道路上幸运地遇到老一辈作家孙犁,两次重复下面这句话:“这多半是上帝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一 孙犁是一位很有艺术个性的作家。在四十年代,他把崭新的艺术趣味带进了中国现代文学。他的执着的艺术追求、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现、当代的一批中国作家。  相似文献   

18.
孙犁的作品诗思如火,情真意美。他“不一定妄想超越别人,但是他希望向读者提供一点新鲜的东西,就是希望在艺术园林里栽培一株新树。”他的创作实践说明,他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成功的。 第一,独特的感受。孙犁的作品浓郁的抒情洋溢其中。这种抒情,来自于作家对他笔下人物的热爱,对生活的理解和熟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家乡人民正直、朴质、勤劳、善良的可贵精神,家乡人民在艰苦斗争生活。正义战争中的不屈表现,激发滋养了作家“爱”的思想,因而他能够更深刻更本质地理解所要描写的人物和生活。无论在他的战争题材小说《荷花淀》、《嘱咐》中还是在他的现实小说《铁木前传》中。作者都把挖掘人民心灵深处的美作为重笔来写。而战争过程,农村政治运动则几笔带过。他把小说作为“思想感情的体现”。 第二,精巧的构思。孙犁捕捉生活形象的方式很独特。他具有“诗人气质”,他往往紧紧抓住与自己心灵相契合的那一部分,最打动自己的一瞬间,加以精巧的构思,浓墨重彩地描写。孙犁小说善于抓住人物思想性格或事件最重要最特殊的部分,强调它,突出它。让读者通过这样鲜亮的环节,去抓住整条的环链,看到全部的生活。而人物思想性格非主要的特点、不鲜明的地方则坚决地舍去,以期达到构成质朴、单纯和完  相似文献   

19.
孙犁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一贯风格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小说如《荷花淀》、《光荣》、《山地回忆》、《铁木前传》等,一贯显示的深入浅出、含蓄蕴藉诗一样的风格与神韵,堪称独树一帜。茅盾把孙犁小说的风格概括为“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好处在于  相似文献   

20.
孙犁是现代作家.他很多作品鲜明地塑造了晋察冀一带劳动妇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成长的形象.作者描写人物着力于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出人物之间符合生活规律的发展变化着的关系.茅盾评价孙犁的作品时说:“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说好象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绘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风趣而不落轻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