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冬天来了,雪花飘了起来。小璐穿着厚厚的棉服,正窝在家里看电视。寒风从门缝间穿过,呼呼作响。坐着一会不动,小璐就感觉自己的脚很冷,不得不打开空调,让房间内的温度提高一些。人类过冬,有空调、暖气,有坚固的房屋,有厚厚的羽绒服,还有充足的粮食。寒冷的冬天,动物们又是如何度过的呢?小璐经常为野外的动物们担忧。其实,对于动物们来说,每一个冬天,对它们来说都是一场生死战役,只有在这个战场上存活下来,才能继续自己的繁衍生息。想知道动们的生存之道,请看——《动物们的冬之战》。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9,(2):58-58
姓氏,作为血脉延续,最早出现在中国。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5000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男子称氏,氏随父亲而来。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是私有制社会的特殊产物,表示功勋和地位。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  相似文献   

3.
温一壶春色     
一阵细雨轻轻飘落,染红陌上枝头。不知不觉间,时空流转,春天悄然来临。"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季节到了,浓郁的春光充塞天地,不仅山野万紫千红,就连山房的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柳条在春风里荡漾,一片山花吹落在笔床。诗中,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是盎然无边的。"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忽然感觉,在这春意盎然的日子里,应该邀上几位好友,临水而居,以诗当茶,以花代酒,让和煦的风柔柔抚摸,让季节的韵味慢慢浸润,让僵硬了一个季节的心尽情去体悟旖旎与风情。  相似文献   

4.
难说再见     
我,曾是一粒种子,藏在黑暗的角落里沉睡。那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冬天啊。在冰冷黑暗的梦中,我依稀记得,自己曾经长大过。不知哪一天,我的身体温暖起来,润泽起来。我伸展了一下腰身,啊,我居然长出根了,包围我的是  相似文献   

5.
正初春,春寒料峭,校园一角的一棵老树在风中抖动着枯枝。我有些失望地想,虽说立春了,可没有一点春天的感觉。你看这树,浑身上下灰不溜秋,干瘦而枯槁地静默着,像一个可怜兮兮的老者,一点精神也没有,简直就是一树枯枝。这棵老树没有主干,干瘦的枝干成簇。所有的枝干散乱地拢在一起,像一堆干柴。有些横斜的枝杈早已被风劈成两段,折了的一段抖动了一个冬天,摇摇欲坠。冬天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太深了,要焕发生机很不容易。谁知,过了没几天,我竟然发现老树上萌动了新芽。点点新芽,像素色的背景下浅绿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里有一处景色宜人的湖,湖边绿树成荫,倒映水中。湖水清澈,微风吹过,涟漪一圈圈荡开,一派田园风光。然而让这风景活起来的还是湖面上缓缓游来的野鸭。瞧它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结对,或形影孤单,悠然自得地畅游着,嬉戏着,旁若无人,坦荡至极。天冷的时候,湖面上没了它们的踪影。原  相似文献   

7.
青鸟 《科学生活》2014,(9):78-81
九寨沟有多美?没去过的人不能体会。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确如此。游览九寨沟最好的时节,就是九月与十月,稍稍再晚些,就错过了最美的时光,需待来年。前往九寨沟之前,有必要先查好天气,晴天最适合游玩。有条件的游客可以在附近预定旅店,减少劳累。若是想节省开支,那也要及早预定交通可达的住所,以免无处落脚。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20世纪是力量的世纪,钢铁、煤炭、天然气,乃至火器的使用,使人类有了强大的臂膀。21世纪则以智能为特征,以人才为动力,被称为信息化时代。有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事业。也因此,人类更加重视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以人为本,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性语汇。  相似文献   

9.
<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相同的作品,于不同的读者,有千百种解读;同样的职业,在不同的人看来,也有不同的感受。整日穿梭在崇山峻岭之中,在别人眼里是辛苦,是寂寞,而对于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侯成林教授来说,却是幸福,是享受。  相似文献   

10.
每年五到七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环湖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蓝天白云,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飞过。有人说,青海湖是高原的一滴眼泪。如果,这一滴眼泪逐年蒸发,消失的将不是风景,而是整个生态。每年五到七月,是青海湖最美的季节,环湖两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五彩缤纷的格桑花,连绵起伏的祁连山脉,蓝天白云,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空中飞过。有人说,青海湖是高原的一滴眼泪。但是,这一滴眼泪几年前逐年蒸发,消失的将不是风景,而是整个生态。  相似文献   

11.
不同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模式中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新华  王晗 《资源科学》2016,38(9):1702-1710
基于天津、广东、成都三地问卷调查所获数据,探讨不同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模式中农户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户主年龄、宅基地距城镇距离、人均住房面积对农户参与宅基地资本化改革的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参保人数、家庭主要从业类型、非农收入比例、家庭拥有宅基地数、经济发展水平、村庄特色、对政府行为的评价、对改革的预期对农户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模式差异来看,农户在政府主导模式下的参与意愿更多地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对政府行为的评价”的显著影响;在市场主导模式下的参与意愿更多地受到“家庭主要从业类型”和“家庭拥有宅基地数”的显著影响;在自主治理模式下的参与意愿更多地受到“村庄特色”和“对资本化改革的预期”的显著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资源禀赋及经济发展水平,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模式,同时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规则和农民自主治理机制,从而提高农村宅基地资本化改革绩效。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房价与地价相互关系的再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价的整体快速上涨和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房价和地价相互关系的争论十分激烈,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实证研究是判别各方观点正确与否的关键。已有的实证研究文献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测定二者的相互关系,但由于在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研究难以进一步刻画两者之间的动态联系以及政策变化对其相互关系的影响。本文在基于向量自回归类模型的方差分解这一分析框架下将前人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论统一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内,并完整而细腻地描述了二者的相互关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计量分析刻画出政策变动导致的二者之间反应模式的变化,为正确认识土地出让方式改革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浅谈国有老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必将向住房商品化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住房制度改革的难度很大,它涉及面宽,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文章指出了我国老企业住房改革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阐述了物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加强物业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镇住房消费需求实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达强 《软科学》2001,15(6):37-41
上海房地产业能否真正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关键在于住宅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住宅能否成为新的经济的增长点,关键是看住房能否成为一个消费的增长点。上海作为一个房改走在全国前列的大都市,住房已成为如今上海市民生活消费中一种特殊的商品,本文拟从实证性的角度对上海城镇住房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风险认知、抗险能力与农户宅基地退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新华  陆思璇 《资源科学》2018,40(4):698-706
农村宅基地退出对于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户作为宅基地退出主体,其风险认知与抗险能力将极大程度地影响宅基地退出实践。基于江苏和安徽的1094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相关性和差异性的多重实证检验,考察农户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同时探究不同特征群体的农户在抗险能力方面是否存在个体的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样本地区农户的风险认知、抗险能力对其宅基地退出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农户抗险能力与退出意愿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倒U形特征,即一旦抗险能力的财富效应大于宅基地退出改革成本效应,抗险能力便从总体上表现出了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的抑制;另外,宅基地区位、宅基地利用类型、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的差异会导致农户抗险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故此,农村宅基地退出改革政策须关注不同特征农户群体的多样化需求,并提高农户对宅基地退出改革风险认知的能力,同时健全农户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以提高农户的抗险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宅基地的区位类型和利用类型,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安排,诸如差别化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研究:基于国别经验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严峻问题。通过对其他国家解决城市外来人口的住房、治理贫民窟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住房政策应该是:政府高度重视并将农民工纳入城镇公共住房视野、大力推进公共住房建设并出台配套政策和长远规划、培育城市房屋租赁市场、改变农民工安置区的建设理念、妥善规划城乡结合部的发展、集合社会大众的力量等。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和房地产价格无疑是现今社会极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两者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两把双刃剑。通过实证分析可知,人民币升值是房地产价格上升的Granger成因。人民币升值和房地产价格走高通过预期效应、财富效应、溢出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密切联系。结合我国汇率改革的历程,并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货币政策和房地产泡沫的经验教训,不难发现需要多管齐下地应对人民币升值和房地产价格高位现状。必须稳定汇率预期,积极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完善外汇储备管理制度;引导国外热钱流入生产投资领域,严格监管外资动向;拓宽国内更多的投资渠道,完善QDII制度;完善国内住房结构,引导房地产市场理性繁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房地产泡沫,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的社会需求及其在国家产业结构中的位置日渐突出,房地产行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税源增长点。但我国现行房地产税收政策繁杂,给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带来难度,同时也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偷逃税提供了可能。应加强房地产交易环节涉及的各个税种的征管,逐步从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一体化向房地产税收一体化过渡,改革和完善房地产税制,从源头上堵住房地产企业的偷逃税漏洞。  相似文献   

19.
现代住房租住制度是以住房权理论为支撑、以租者权益保护为重点并充分体现政府对个人基本人权尊重的一项制度,旨在确保弱势群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的目标。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主要通过立法、行政与司法等手段给予租者充分的制度性保护,以此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打消租者"不安全"、"不稳定"的寄人篱下心理,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合理的住房消费结构,而政府仅对市场边界之外的人群提供住房保障。中国的房价之所以演变为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政府对房价的宏观调控之所以出现目前的尴尬局面,与中国现行住房制度未能有效吸收现代住房租住制度的理念不无关联。在中国住房制度未来的改革之中,准确把握现代住房权理念,确立租者权益保护法则,建立现代住房租住法律制度体系,完善住房租赁市场,无疑是一种必然而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包艳 《科教文汇》2012,(19):177-177,197
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公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高校学生社区的党建工作已日益引起重视和关注。在高校形成基于"党员之家"有效载体的高校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