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天水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汇聚了丰富的书法文化,包括文字记载、考古发掘、建筑碑匾和名家及群体性书法活动,在具体的书法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好这些本土书法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热爱中国文化的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审美意识,丰富他们的情感,自觉地传承祖国的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2.
刘丁明 《考试周刊》2013,(43):37-37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本文从中国书法中汉字书写的元素对中华文化和思维的影响,汉字书写在形成中国文化思维和美学思维中的作用及中国书法与世界文化、现代文化的联系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书法的文化意义,希望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呼唤着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华文化"以文会友"的代表,书法在弘扬国家强大文化力方面应大有作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史学、儒学、古文字学等诸多学科在自觉研究和应用古隶文献方面卓有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学科进步。书法人也应唤醒"古隶"的书学价值,激活其对中国书法和文化力振兴的重要作用,续写中国书法文化的翰墨长卷。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巨大进步,呼唤着文化复兴时代的来临。作为中华文化"以文会友"的代表,书法在弘扬国家强大文化力方面应大有作为。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当代史学、儒学、古文字学等诸多学科在自觉研究和应用古隶文献方面卓有成就,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学科进步。书法人也应唤醒"古隶"的书学价值,激活其对中国书法和文化力振兴的重要作用,续写中国书法文化的翰墨长卷。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打破了文化垄断,大众对于高雅文化艺术产生了有效的需求,发展书法产业势在必行。书法艺术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发展书法产业应树立"大书法"的观念。本文介绍了"大书法"观念下,书法产业中的行业分类,分析了书法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及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促进书法产业发展,政府和企业两方面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育》2017,(3):13-20
文化起源于人的类本质活动,是有理性的人所具备的可以自由选择自身发展目的的能力。人类也正是依赖于符号化的文化思维和行为,才得以创建一个属人的世界。人的文化自觉是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的逻辑起点,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最低限度和最广阔的基准,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特殊形态。在中国教育文化语境中,学生的中华文化自觉,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渐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对自身作为中国学生的自我觉知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形成高度的学习自觉的实践历程。促成学生中华文化自觉的教育路径,包括构建一体多元的中华文化教育场域、将现代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成学生高度的学习自觉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必将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所戏曲专业院校,通过戏曲高级人才的培养、戏曲艺术理论的研究和戏曲文化的传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形势下,更应该自觉地承担起传承弘扬戏曲文化的历史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开辟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崭新道路,引领了中华文化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文化传承自觉,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立场自觉,坚持文化的自主性立场、民族性立场、人民性立场、科学性立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互鉴自觉,坚持文化平等理念,坚持文化交流互鉴,坚持文化开放包容,坚持吸收人类文明成果;文化创新自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党的文化创新理论是在思想解放及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潮流推动下,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创新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及其带来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为生活源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化发展方向,以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走向未来为发展特征,以振兴民族精神、复兴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战略目标的博大精深的发展理论创新体系。只有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创新文化发展理念,以制度创新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成为广西各级地方党委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程峰 《上海教育》2014,(33):93-94
书法,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最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但当前的书法教学并未真正找到传承的契合点,仍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由于过于追求成绩,教学方式有时显得不够多元;由于受到传统的影响,教学内容不够新颖;由于书法本身的特殊性,教学过程显得有些枯燥。所以,要真正弘扬中国书法,当前的书法教学亟需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育,归根到底是文化的教育。我国外语教育既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又要传播本土优良文化,需要有基于主体自觉的文化尺度。构建外语教育文化尺度的思路要清晰,主要体现为:在价值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方向,在方法上自觉践行文化评价尺度,在扮演文化身份中实现主体意识自觉、价值反思自觉、视野拓展自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大学的文化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引导大学生既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又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化,是提升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自强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伦理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与其相应的公民道德自觉则是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应成为当代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着力点。在文化强国的语境中思忖公民道德自觉培育的问题,必须关注公民的道德主体性,从启蒙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认识,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情感意志,开拓公民道德主体践履道德责任的平台等路径,激励公民道德主体发挥自我修养的主观能动性,从中孕育乃至强化公民道德主体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多重困境.为此,在理论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遵循文化自身的规律.在现实路径上,文化建设应注重文化发展的现代转型,文化理论的发展,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实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地提出文化价值观这一新的命题,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文化领域的延伸,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个人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高职学生文化价值取向存在着古今矛盾、中西冲突、义利之辨、科学与迷信等困惑,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从文化的感性自发向理性自强的转变,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呈现出主流文化与潮流文化交织的跨文化发展态势,容易使青年学生滋生出一些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问题。高校文化建设要主动以文化自觉引导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养成,用优秀传统文化夯实大学生道德基础,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反思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种反思、一种寻根的意识,谈传统文化和文化主体意识的人日渐多了起来。但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主体意识?文化全球化了我们怎么办?对这些问题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形成、内涵和特点,文化主体意识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面对文化全球化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9.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的自觉层面在于超越文化模式,追求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应该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觉悟、觉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进而发挥在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逐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实现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两者是互为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是划清文化先进与落后界限的重要标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文化自觉,通过文化自信、文化自立、文化自省,以历史的尺度、价值的尺度、自我的尺度观照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巩固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廓清文化界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