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诗经》的诗体以四言为正格,而以杂言为变格。《诗》体的正变对《诗经》之后的文学体裁发生深远的影响。《诗》体的四言正格在汉魏被改造成三言及不同于《诗经》的四言,并发展演变为五言、七言和辞赋等诗体。四言在《诗经》时代的正格角色,在其后的时代里,让位给五、七言,而成为变格。《诗》体的杂言变格,成为后来五言、词和其他杂言诗体的直接源头。词、曲在宋、元时代成为诗体正宗,而四言则厕身于庙堂。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五律和七律。五律和七律在格律上都要求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的。仅就对仗而言,一般说来,五律和七律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是必须对仗的。例如盂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观猎》、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教材中选用的这些律诗,都是对仗的正格,但是律诗的对仗还有一些变格,对此,不可忽略。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音乐具有很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旋律与和声是其民族性语言的集大成果。它独特的和声体现在广泛地运用自然调式,尤其是自然小调的使用。自然小调中的变格进行、变格终止和正格进行。还有各式各样的中古调式的运用,包括交替调式的平行大小调,这些和声进行、和弦结构与各种调式音阶支撑俄罗斯音乐的和声领域,并展现多彩的俄罗斯民族性音乐。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明喻辞格除“甲象乙”这种常式结构外还有一些异于它的变式结构。即所谓的正格之外的变格。试分类举例如下: 一、修饰型。A:本体+的+喻体 1、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谁是最可爱的人》) 2、希望的肥皂泡虽然迸裂了,载在敞口船里的米却总得粜出。(《多收了三五斗》) 3、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弛到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南山诗》是韩愈雄奇险怪诗风的代表作,在诗歌艺术上,以赋法入五古,将汉大赋的作法移之于长篇五言古风;同时在遣词造句上险语叠出,独张一军;以文为诗,将古文创作的诸因素引入诗歌创作。《南山诗》又是山水诗的变格,是对六朝以来传统山水诗的变革创新。另外,关于《南山诗》连用五十一“或”字句的问题,历来聚讼纷纷,其来历应出自《诗经》和《文赋》。  相似文献   

6.
作为民族精神与民族智慧结晶的《诗经》,是中学生必读的中华经典之一。在教学中,《诗经》一般都被当做纯粹的文学作品进行解读,丧失了先贤立言之本意。从《诗经》的创作、收集和功用可以看出,《诗经》是源诗教而生,为诗教而用,三百篇皆有关君臣、夫妇等人伦大道。在《诗经》教学中加入义理阐释的内容是符合《诗经》源政治而生的本性的,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咏读中修身养性,培养心怀天下的美好品质。  相似文献   

7.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诗经》比喻的运用多数是通过使用喻词"如"来实现的。本文通过研究《诗经》中"如"字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如"字的古今义变化,以便把握《诗经》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8.
《泽螺居诗经新证》是近代学者于省吾先生借鉴《诗经》故训所取得的成果,是《诗经》训诂学史上一次大胆而卓有成效的尝试,是20世纪《诗经》训诂领域极具开拓性的一部大作。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泽螺居诗经新证》对《诗经》故训的继承和发展,以期总结出其训诂成就。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作为一个语言学术语的《格》,是《品词的一种形式,它表现出品词在句法上的职能,并确定它与句子中其它成分的关系。》(见《苏联百科辞典》条<1958,时代〉)蒙语中能够带有格的形式的词有名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形动词。此外,还有一部分时位词和后置词也可以带有某几种格的形式。根据词能否变格这个特征,我们把能够完全或部分变格的词叫作可变格词,把其它的词叫作不变格词。蒙语的可变格词在句法上的职能以及它与句子中其它成分的关系主要是凭借这个可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故而很多学者对其诗篇深究不已,对《诗经》的解释,一是以礼说《诗经》,一是以诗释《诗经》,这里谈谈以诗释《诗经》。以诗释《诗经》就是视《诗经》为文学作品,如同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一样,它是既要谈其诗的思想性,又要感悟诗的艺术美。而与之相应的是以礼说《诗经》,即是用礼仪礼制解释《诗经》中相关的诗篇,用产生《诗经》的那个时代的礼仪制诠释《诗经》中含礼之诗,这对于诗的解释来说似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狭隘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诗释《诗经》似乎显得合乎规范和常理,解…  相似文献   

11.
曹操对《诗经》既有接受,又有创新。他对《诗经》的接受具有经学和文学双重性,这两种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化用《诗经》诗句、四言诗体和现实主义精神三个方面,曹操都在吸收《诗经》养分的同时,予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东晋玄言诗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佛教对当时文人浸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佛教的影响 ,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郭璞五言诗创作以玄理入诗的作法 ,另一方面又扬弃了其中与玄理相伴的神仙家言 ,使得郭璞诗中尚存的“坎咏怀”的内涵与“飘飘而凌云”的审美感受消失殆尽 ,导致《诗》、《骚》体尽、“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创作成为一时风尚  相似文献   

13.
朱熹把“文体”与传统的“音韵”、“训诂”注《诗》重点并置,充分体现了他自觉的文体意识。《诗集传》对《诗经》文势相贯特点的重视,是对毛诗《传》《笺》《正义》的继承;而对《诗经》辞气的整体把握、对“温柔敦厚”的伦理意识所形成的含蓄文体风格的提倡,则是重涵养功夫的理学视野为朱熹带来的对前人的突破。有关体裁分类的辨析,朱熹引当时诗学已普遍使用的“体格”观念入《诗经》学,认为大小《雅》是对固有音乐典范的再创作,并将风雅正变与文体风格的正变关联起来。朱熹有关《诗经》的文体批评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分析了《诗经》中足句语气词所表示的两种语气:停顿语气和感叹语气。这对认识《诗经》语气词的语法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已被译成多种语言。《诗经》的英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理雅各是系统英译《诗经》的第一人。他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思想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沈德潜以格调说诠释《诗经》,强调温柔敦厚的审美风格,评析体法,突出情感对艺术形式的决定作用,借演绎"《诗》正而葩"诠释《诗经》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7.
四言诗,是从《诗经》发展而来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众多体裁中第一种正式流传的诗歌体式。先秦诗歌虽有《诗经》《楚辞》两大源流,但《诗经》的影响更大。在两汉,虽有汉乐府杂言及新兴的五言诗,四言诗并没有因此而湮灭,它一样被文人传唱,以它特有的形式特征抒发作者的感情,成为当之无愧的正体诗歌。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温柔敦厚"一直被看作是《诗经》的美学风格。但是事实上《诗经》中许多作品的美学风格与"温柔敦厚"是相悖反的。随后文学史上对屈原评价的争议和朱熹"思无邪"新诗教的提出都与上述事实有着紧密的关系。重新审视"温柔敦厚"与《诗经》美学风格,发现二者的系联并非真正的权威可信。通过比较推崇《诗经》的孔子的人格追求与强调温柔敦厚的《礼记》中流露出的汉儒理想人格,或许更能说明"温柔敦厚"与《诗经》美学风格的深层差异。  相似文献   

19.
《广韵》既为韵书同时又是一部字书,因此在解释字义时引用了大量的古代文献作为例证。对引《诗》的情况从引用形式、释义、字形及内容等方面与《毛传》作比较研究,可为《广韵》和《诗经》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用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