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1.解读逻辑斯谛曲线 逻辑斯谛曲线又称“S”型曲线,是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因为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大多数种群的指数增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种群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种内斗争加剧,同时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以K表示)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用坐标图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种群增长曲线模型有"J"型和"S"型两种,它们表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物群落的演替、种群数量变化的预测以及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但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知识时,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现对此解析如下。1 种群数量两种增长方式的差异种群"J"型增长曲线是指在理想环境中,空间、资源无限和不存在任何天敌、寄生者和竞争者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朱国梁 《生物学教学》2009,34(10):42-44
1 “J”型曲线和“S”型曲线特点 1.1 “J”型曲线的特点 “J”型曲线(如图1)是指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入倍。它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编高中《生物》(试验本)(必修)教材中,对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是这样叙述的。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2=N1·λ=N0·λ2;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t=N0·λt。我认为表达欠妥,学生不易理解。根据高二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这样表达: (1)如果种群是世代重叠的;种…  相似文献   

5.
1.解读逻辑斯谛曲线逻辑斯谛曲线又称"S"型曲线,是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因为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大多数种群的指数增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种群密度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随着种群密度的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讲解(一)生物因素之间的各种关系 1.种内斗争 如图1,当达到a点时,种群密度达到极限值,虽然生殖率变化不大,但因种内斗争导致存活率下降,因此种群个体数量只能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保证生存。  相似文献   

7.
1 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原因 酵母菌是一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个体较大,能在高倍显微镜下清晰可见。酵母菌的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以及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下降、波动、稳定等,“J”型曲线与“S”型曲线是两种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在实际环境中,由于资源空间的有限,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该曲线有一个K值,即环境容纳量。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物教学》2019,(6):59-60
<正>误区1混淆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例1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特点,为了获得最大持续产量,应该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理由是在这个水平上(B)A.种群增长率最大B.种群速率最大C.种群数量在增加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解析根据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基本原理和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特点,应该在捕鱼后使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不少学生存在"捕捞最佳时间在  相似文献   

9.
试验本高中生物第二册 ,在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中举了两个例子 ,第一例是 :“以某种动物为例 ,假定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 ,年增长率为λ ,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 ,那么 ,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1 =N0 λ。”这个例子给本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内容在教法上增加了难度。我认为 ,应用实例剖析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之所以难以理解这个例子 ,是因为单就这个例子来说 ,如果对一般动物而言 ,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 =N0 ( 1 λ) ,从形式上看教材中出现了知识性的错误 ,其实不然。教材中所说的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 :N1 …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第二册(人教版)P.76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图1);高中生物选修本(人教版)P.84有:“细菌的生长曲线图”(图2)。笔者研究发现,两图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现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以苏教版教材必修3第4章第1节"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例,阐述笔者在课堂教学时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及一些具体做法。1课题的导入笔者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假设你父亲承包了一个水库养鱼虾,如果一次投放的幼苗过多或延迟捕捞,由于环境的负载能力有限,不能达到效益的最优化;相反,如果大量捕捞,使鱼虾数量大大减少,其种群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延滞期才能进入指数增长期,  相似文献   

12.
<正>在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计算包括种群的调查、种群的增长、酵母菌的计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下面对相关计算题的解法进行分类指导。1种群数量的有关计算1.1种群数量的计算(1)标志重捕法:种群数量N=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中的标志数(2)"J"型曲线种群增长率计算:设种群起始数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生物学的生态学部分中,种群数量变化是一个常见的考点。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的代换是考试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本文例析了种群数量变化的考题,用数学推导和推理的方法,归纳了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变化的种群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  相似文献   

14.
1 考点知识 1.1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生物因素(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 1.2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4)生物群落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一、考点分析 种群增长曲线在历年高考中属于高频考点,主要考查对种群增长“S”型曲线的理解,以及在虫害防治、远洋捕捞、人口增长等方面的应用。常以坐标曲线题、实验数据分析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叙述了根据创设的种群数量变化的具体情景,首次通过"三维模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标志重捕法,自行绘制J型曲线、S型曲线并结合创设情景及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各模型的条件、增长特点,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物教学》2017,(10):57-58
<正>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一般规律;阐述建构种群数量增长数学模型的方法。1.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形式的活动,尝试建构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通过理解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数学模型在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教学过程2.1复习导入复习:种群具有的数量特征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引言:研究种群数量的特征主要是为研究种群数  相似文献   

18.
强劲的经济增长.宏伟的企业目标,以及数量有限的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人才.这一系列因素使亚洲企业卷入了一场争夺高级人才的大战.从正在扩张生意的澳门赌场到迫切希望吸引矿业工程师的澳大利亚西部新兴资源城市.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9.
苹果园植被结构对害螨和天敌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为捕食性天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和补充猎物,使苹果园天敌数量数量增加,叶螨种群下降,夏至草是苹果园杂草的优势种,该杂草可提供天敌生存所需的花粉,花蜜和猎物,使东亚小花蝽发生时间早,发育速度快,夏至草与紫花苜蓿混合,可使地面植被上天敌的数量增加2-3倍,苹果树冠天敌数量增加70%,苹果叶螨种群数量降低30%,夏至草与紫花苜宿的比例变化,影响苹果园节肢动物物种数量,当夏至草的覆盖度大于25%时,对地面植被和苹果树冠捕食天敌种群数量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当环境容纳量是单调时单种群增长模型解的渐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