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国内外瞬息万变的新形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和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农村小学如何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玉林市兴业县大平山镇古城小学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归纳起来就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作用,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三线联动,形成合力,使教书育人有基地、有内容、有形式、有监督、有保证。其外在表现是学校与村委、教师与家长接触的频率增加,其内在表现是学校与家庭育人方式的日趋科学和价值观上的…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由于受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客观因素的不良影响,以及青少年自身的因素,一部分青少年形成心理和行为的偏激导致心理失衡,道德低下。其表现为打架斗殴,离家出走,沉迷网吧,生活上追求高档奢侈、盲目崇拜、金钱至上等现象,有的甚至走向犯罪(据统计显示,青少年犯罪呈现出数量上升,年龄偏低的趋势)。这就给家庭、学校、社会敲响了警钟:关注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和人生观教育。要落实在各个教育环节,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相似文献   

3.
从SARS谈对青少年应激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事件中,有许多青少年有不适的应激反应,从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等诸多方面剖析其原因,阐述培养青少年应激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重要补充。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仅学校负有主要责任,家庭父母同样负有重要责任。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有效地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有用的人才。可是,当今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认识上产生了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5.
黄守友 《教育与职业》2006,(21):120-12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了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加强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道德教育合力,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培养健康、积极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王铁民 《德育信息》2002,(6):32-34,19
青少年犯罪在近几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势头并出现了低龄化。犯罪活动出现团伙化,智能化,“好学生”、女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的趋势。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措施,从社会方面讲:1、要尽快建立起全社会的预防机制。2、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外部环境。3、努力做好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从家庭方面讲:1、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2、强化防范意识,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3、维护家庭的团结与和睦;从学校教育方面讲:1、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是学校中的经常任务。2、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措施。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的、  相似文献   

8.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有多种。有社会的、有家庭的、有学校的、有个人的等等。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家庭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尤为重要,这已经成为青少年整个教育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互动将对被教育产生巨大而不容忽视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缺损都会导致单方教育的动摇与背离。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当前青少年犯罪占各类刑事犯罪总数的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神圣使命,需要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有些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早期思想品德教育,致使部分青少年身上出现了大量不良行为的表现。我认为部分青少年品德不良行为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一、客观原因有:1.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点。探究其原因,与周围的诸多社会因素相联系,其中,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预防青少年犯罪,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要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进一步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边防线”。  相似文献   

12.
宋婷 《中国德育》2014,(7):74-77
正角色过渡是指从一种既定角色向另一种崭新角色的转变。青少年社会角色的过渡在心理方面表现为青少年开始认同自己是成年人了,在生理方面表现为生理的日趋成熟,在社会性方面表现为慢慢获得权力与地位,并履行义务。在现代社会,虽然对青少年社会角色的过渡期没有明确的界限,但一般以18-20岁为其开端。青少年社会角色的顺利过渡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家庭、学校、社会,分析并解决青少年社会角色过渡中存在的问题,关乎个人也关乎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升初中及初中阶段的学校适应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青少年期是人生中充满发展与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家庭内部各种因素和互动关系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如果家庭能适应这些变化,青少年就可能获得很好的家庭指导与支持。处于“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家庭、学校教育及家校协作都应关注青少年学校适应问题,使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时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常常处于一种困惑和矛盾的胶着状态。家庭不和谐.家庭以及学校教育方式不当等因素,则进一步导致了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极端性,集中体现为逆反心理。学校、社会、家庭应正确认识青少年成长阶段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恰当的引导,使其在获得成人感的同时向正确的方向过渡。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构成青少年教育的完整系统,至于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重要性,不用笔者赘言。笔者在此要阐述的是如何防止学生与家庭相分离而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从而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其成因十分复杂。总的来说,客观方面可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因素,主观方面则有人生观错误、价值观扭曲等因素。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青少年自身都应行动起来,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值得一提的是,预防大学生犯罪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高校在这方面应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健康、愉快、成功和幸福的基本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与青少年生活的家庭、集体、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目前,青少年中存在并逐年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已成为社会的热点.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使教育者成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个性健全、人际关系协调、能适应环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8.
吴亚林 《考试周刊》2011,(69):209-210
青少年违法犯罪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成人化、智能化、凶残化等新的犯罪特点,这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和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本文浅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提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朋辈及个体自身。要解决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我们的对策是:发挥榜样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发动社会与家庭参与,鼓励青少年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20.
毕宏君  相蔚  崔雪莲 《文教资料》2010,(29):142-143
本文在阐述人文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并剖析了导致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指出了,青少年人文精神的缺失有着历史、社会和家庭的种种原因,从社会大环境、家庭和学校教育入手对青少年加强人文精神培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