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指代词是指在句内回指有指称内容的名词短语的代词,它主要出现在汉语话题句和关系小句中。复指代词在两种句式中的分布基本一致,大致可分为三种:必须出现、自由出现和不能出现。复指代词的出现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成分提取要遵循的等级,即名词短语可及性等级。可及性较高的成分提取后,原位一般不会出现复指代词;可及性较低的成分提取后,原位必须留下复指代词。二,复指代词本身的句法属性。当空位违背句法限制时,复指代词就会出现来挽救句子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
Halliday指出小句与小句之间可能呈现各种功能语义关系,概括起来有两种:相互依存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投射”是一种逻辑—语义关系,它存在于小句复合体和嵌入等结构中。逻辑—语义关系在小句复合体中表现得较明显和典型,但嵌入结构在实际语篇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嵌入式“投射”句的功能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3.
小句整合与小句宾语句时间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句宾语句是指小句充当一个单句宾语的句子,该句式是由代表两个事件的句子整合而成.在整合过程中,主句与小句分别会舍弃自身的一些特征,同时又会保留并产生一些新的整合特征,以适应整个句式的需要.考察主句与小句带"了"、"着"、"过"三种时体标记的情况,可总结出小句宾语句时间性的四种整合模式,这四种模式体现了主句对小句的整合度.同时该句式从整体上看时间性不明显,呈现出一种弱事件性倾向,更像事态句而非事件句.如果需要体现时间特征时,时体标记的首选位置是小句.  相似文献   

4.
格是名词的语法范畴之一。它是名词和代词的一种变化形式,在句中表示与其它词的关系。名词有三个格:主格、宾格和所有格。在英语中有些名词可以加“’s”来表示所有关系,带这种词尾的名词形式称为该名词的所有格,如:a teacher’s book。它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有一种"NP+就是NP"的修饰结构,其中"就是NP"是后置型非限制关系小句。其表达动因是,话主开始所用词语受话不熟悉,故需用另一事物帮助识别,这种表达方式后来固化为一种普通修饰结构。该结构具有对话性,表现在:话主向受话对"就是NP"之NP作为共享知识的确证,对话双方共同构建一个核心词和关系小句的修饰结构。  相似文献   

6.
小句宾语句是由表示两个事件的小句整合而成。当主句为疑问动词时,包括探究和描述两种不同类型,它们对小句宾语有不同的整合要求,这就形成了主句动词的整合特征。  相似文献   

7.
小句宾语句是依靠语法整合形成的一种句式。进入宾语的小句从语义的角度分为现实句、虚拟句两大类,其中现实句包括动态句和静态句,虚拟句包括虚拟动态句、虚拟静态句和虚拟语气句。统计数据显示,宾语小句的整合特征主要是现实句多于虚拟句,静态句多于动态句,非事件句多于事件句,宾语小句整体有非事件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小句宾语句是由表示两个事件的小句整合而成。当主句为陈述动词时,包括十二种不同类型,它们对小句宾语有不同的整合要求,这就形成了主句动词的整合特征。  相似文献   

9.
仿拟是言语活动中进行语言创新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仿拟辞格具有溯源性、语境依赖性和可及性认知特征,同时它还有使语言表达新颖、生动、幽默以及突显新信息的修辞功能。根据仿文的语言形式,仿拟分为仿词、仿句、仿篇和仿体。  相似文献   

10.
“被”“把”同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语法现象。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义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这种同现句和其他句式的转换度来看,可以发现诸多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施受关系来看,它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被”字句;从历时视角观察,它是汉语的一种传统句式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实验本)第四册选入了沈括的《采草药》一文。其中有“一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一句。教材第184页对“粪溉”的注释是“施肥浇灌”。这显然是把“粪”当成了名词用作动词“施肥”。我认为这种解释欠妥,应该把它看作名词用作状语“用粪”。要辨别一个词在句中活用为哪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中所处的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结合,和它构成什么样的语法关系等。名词活用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1.名词后面有代词,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  相似文献   

12.
所谓仿句题,也叫句式运用题。它用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品析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对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这种题型虽小,但所涉及的能力层次较多,可谓“一石三鸟”,是一种很妙的题型。下面就2002年全国各地中考仿句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一、解读主题,分析教材本单元的主题是We love animals,学习内容是“动物”,属于“人与自然”范畴。学习内容以对话为主,主要谈论身边常见动物的名称、外部特征以及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节课教学内容为Part A Let’s learn&Let’s talk。在Let’s learn部分,Sarah和弟弟一起玩手影游戏,通过手影引出动物词汇。Let’s chant是与动物相关的韵句。学生通过韵句来操练本课时学习到的重点动物词汇。Let’s talk中Wu Binbin和Mike在一个漆黑的房间里玩手影游戏,一个做,一个猜,引出本单元询问近处物品的问答句,整个语篇情节转折有趣。  相似文献   

14.
先行语的可及性是研究语篇衔接、照应的基础。但可及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距离、竞争、凸显和一致是影响可及性的四个主要因素。多数学者认为距离是影响可及性的最主要因素,但实际上他们只注意到了先行语与指称语之间的线性距离而忽视了逻辑距离。本文证明:距离并非总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对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说,它对可及性的影响在汉语里要明显大于在英语里。  相似文献   

15.
双宾兼语句是指双宾语句中带兼语的句子,是现代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式。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双宾兼语句的语法、语义和语用特征进行分析,能够更全面了解这种句式的特点,从而加深对现代汉语句法结构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双重主语句又名主谓谓语句,即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一种特殊句型。其格式可用NP1+(NP2+VP)表示,NP1是全句主语,叫大主语;NP2是充当全句谓语的那个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叫小主语;VP则称之为小谓语。在这种句式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存在领属关系的占很大比重,因而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隐性的"NP1のNP2"关系。从语用上分析,一个句子通常有主题和述题两部分。主题是语用分析的重要概念,它与主语属于不同层面:主语是属于句法关系的概念,它是与谓语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句法成分;主题是交谈双方共同的话题,是句子叙述的起点,常以"は"代表旧的已知的信息,它是与评论(对主题的说明,即传递新的信息的部分)相对而言的,是一种语用成分。双重主语句也不例外,在语用层面上,大主语是主话题,小主语是次话题。这种关系也使得双重主语句在语用功能上存在很多不同于偏正型名词短语构成主谓句之处。  相似文献   

17.
写作成功之路上的起点,绝非一个。写句,也是写作成功之路上的一个起点。如果说一篇佳作,是一片蔚蓝色的大海,美句,便是这片大海上的一叶白帆。王勃的《滕王阁序》你欣赏过了,也许部分内容忘了,但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美句你怎么也忘不了。具体到一篇成功之作中,名句之“名”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1)揭示题旨之句。这种句子是作者的命意之点,有了它,作者的思想之火就明晃晃地燃烧在你  相似文献   

18.
仿例造句题自1994年在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首次出现,至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又再度出现,已是第三次了。这种题不仅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而且还关联到语言的连贯与衔接,句意格调的和谐与一致。它是一种考查考生能力的主观题,属 D 级,也是属于灵活而难度较大的题。这种题的得分率之所以如此之低,是因为它是最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上才出现的。不但新颖而灵活,而且具体综合,考生一时尚未把握它的脉搏,扼住它的咽喉,为其迷惘而有棘手之感。倘若剖清例句的特点,写好仿造句也就不难了。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特点规律的,仿造句也不例外。仿造句,顾名思义,是模仿例句的特点来造一个  相似文献   

19.
佤德语支属于典型的VO语序语言,VO语序语言的名词短语结构为前置词语言,Hawkins对前置词语言的研究分析发现VO语言具有7种类型特征,其中,佤德语支的名词短语类型特征具有:Pr&NDem&NNum&NA&NG&NRel的语言共性。根据田野调查获取数据整理分析发现:佤德语支关系小句无非限定性小句和无标引标记,且关系小句的词序有SVO→VOS语序转向的类型特征;佤语关系小句的句法结构位置普遍在核心名词右边,但德昂和布朗语的关系小句既可以在右边,可以左边的类型特征;关系小句均属于无标志限定性从句,小句结构模式和词序由语序特征确定。  相似文献   

20.
I there be结构的特征there be结构在英语里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句子结构.它以引导词there(由副词there变来)开首,后常接各种形式的动词be,再后是主语,主语之后又常有表示地点和时间的状语.它像是一种倒装句,但又非倒装句,因为这种“倒装”已成为一种自然的词序.这种结构中的there本身无词义,常弱读作[(?)] ,其后的动词b具有“存在”的意义,所以there be结构又叫there—存在句(简称存在句Existential Sent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