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梦。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中国梦"逐渐上升为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共识,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明确了"中国梦"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要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内在地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本质地反映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文化内涵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心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是一部苦难而又辉煌的历史,"中国梦"与近现代以来曲折与发展的历史是分不开的。"中国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本质特点。"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其特点体现在开放性与包容性的结合、丰富性与目标性的统一、人民性与个体性的融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的提出,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深入研究"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中央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第一次响亮地提出了"中国梦",十三亿华夏儿女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翘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正确而又准确地理解"中国梦"就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入手。"中国梦"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的发展之梦;"中国梦"的实现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片土壤上才会结出"中国梦"的果实;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社会的变革中不断完善制度,努力构筑"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秘钥和前进导航,坚定制度自信是成就"中国梦"的内在动因和现实需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接续政治动力。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成熟定型、尽善尽美的制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整固、不断优化,才能永葆"中国梦"的政治本色和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6.
分析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主要内涵及其开展意义,并提出开展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措施。研究表明,大学生"中国梦"主题教育主要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3部分内容。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步入新的台阶,为实现"中国梦"输送高素质的圆梦中坚力量。高校可通过形成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推进体现"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校园景观文化,推动贴近"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组织融入"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校内文娱活动等措施深化主题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固有优势.社会主义文化优势体现在制度、体制和发展等多个层面.社会主义文化优势是相对的,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文化还存在种种不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优势,需要完善文化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提升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史以来中华儿女致力奋斗的目标;"中国梦"体现中国人民爱国爱民的伟大精神;追逐"中国梦",推动中国近现代史以来理论的创新发展;践行"中国梦"是改变中国近现代史贫穷落后的根本。"中国梦"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之纲主要体现在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进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因此,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讲授中要把握好这条"纲",让学生了解"中国梦",自觉践行"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梦"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通过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及承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勇气等三个方面阐述"中国梦"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进一步提出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营造浓郁的文化教学氛围等方法来深化"中国梦"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宣传画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起过巨大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教的主要载体,"中国梦"框架下的系列宣传画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民的愿景有机结合在一起,对解决当代人们的"道德危机"和"信仰危机"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青年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国梦"宣传画创作,既体现了高校为培育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的努力,又是对现有"中国梦"宣传画的一种剖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