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上海格致书院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格致书院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所新型的文化教育实体。它在办学目的、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方法上的创新方面所体现的时代意义是中国旧式书院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我们现在办学也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小枫把现代叙事伦理划分为"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本文立足于"个体叙事",试图比较分析《爱,是不能忘记》与《上海宝贝》两个文本,以揭示后工业时代中自由叙事伦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认为张爱玲的身上辉映着动乱时代的影子,这位在上海一夜走红的女作家,从骨子里到笔尖都流露出让人心寒的苍凉。虽然她的作品题材千变万化,但"中心话语"永远是苍凉,一种深入骨髓的乱世苍凉。这种苍凉是作者独特的审美艺术创造,它满足了人们超常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长恨歌》及张爱玲的部分作品分别描绘了不同时代的上海里弄里发生的是是非非,讲述平凡人的人生际遇与酸甜苦辣,在描述小人物的文字里,都透出一股悲剧意识,并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高度。通过对《长恨歌》及张爱玲作品中题材的选取,叙事手法的运用,切入点的选择等方面的比较,显示出她们笔下的上海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踩踏事故引发的关于新闻伦理的争论为例,分析了此次争论的三个焦点问题,从个人隐私、公共利益、人文关怀等角度,探讨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规范。笔者认为,媒体在报道中不可把底线当上线,把不得不做的和应该做的相混淆。  相似文献   

6.
有着"天堂上的地狱"和"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是作家们所津津乐道的对象,本就是"上海味"的"老上海后裔"程乃珊是上海书写中的一个小分子,她紧紧围绕着上海写出了一系列作品,而她对同一个上海的书写,却呈现出对"蓝屋"生活的批判和对"绿屋"生活的向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化学课演示实验精心设计一例吴永兴,鱼行洲(上海机电工业学校上海200003)(上海海运学院基础科学部上海200136)恰当的演示实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少课程,尤其是基础课的教学,演示实验常常是教学方法中的主要特点,也是主要优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出版于1909-1910年的上海《图画日报》系首次采用每日新闻画的独特报导方式,然该画报却出现多幅称呼“女界”(应即华人妇女等)的女子运动图像出现。笔者欲透过此图像去探讨,频现于华人新闻画事件与公共空间里的上海女界多样化活动,进而理解画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式女性活动寓意图像等,更形成本研究目的与旨趣。《图画日报》与当时上海颇多洋报或华报最大不同,在于呈现诸多以上海女界为主题式报导,另一面却揭示了上海华人妇女参与近现代运动的发展进程。其以图配文的方式让读者浅显易懂,且呈现时事新闻多样化,易贴近社会与时代。笔者企图透过该画报图像的人物、技法、文字之意等,配合时代背景、文化与社会等,让女界运动图像脱离历史研究的左证角色,成证史之要,亦成主角。研究结果显示:(1)该画报里的寓意画呈现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动与内敛建言方式;欲塑女界实应行中、西合体之奥义。(2)画报中的女界运动图像常以团体出现,呈现组织后的内涵。(3)1909-1910年上海女界图像史料,展现经过教育下的形像,呈现女界风尚之变迁。(4)《图画日报》透过图像欲传达对上海妇女的“女界”认同应具备:解缠足、受教育、接触运动的妇女、透过运动而体会户外活动优点等。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笔下有一组活生生的外国人群像.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张爱玲以亲善的态度关照这些男性和女性形象.任何形象都是作者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集体想象物.张爱玲出身于日渐衰落的豪门望族,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十里洋场,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作家,同时她又是一位女性作家.这决定了她无时无刻都在以这种写作身份和视角阐释她所接触到的外国人形象,从而为现代作家表述现代生活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0.
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打造北外滩航运服务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市虹口区是上海中心城区之一,北外滩紧邻黄浦江、苏州河,是上海航运业的发祥地之一.从1845年英商东印度公司建造驳船码头开始,北外滩的航运产业已有了整整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该区域内沿黄浦江的码头一直是上海航运业,特别是散货运输的重要操作场所,一度成为上海最繁忙的码头作业区间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不仅是主体的时代,而且是信息的时代,还是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现代社会的这些特点呼唤创新型人才,从而决定了教师教育的转型,即从传统的教师教育转向创新型师资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阅读》2011,(7):38-39
爸爸告诉我,2002年12月3日,是我的3岁生日,也是一个全中国人值得庆贺,值得骄傲的日子——上海申博成功。爸爸说,这意味着上海要办世博会了。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中国竞技体育的晴雨表,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的情况.以上海市7区县的471名市民为对象,从社会学视角重点探讨影响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因素和基础问题,在研究范围内,上海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出现社会学方面的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4.
发展港口物流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的城市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既是这四个中心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之一,也是实现这四个中心的标志性结果之一。配合上海四个中心的建设,尤其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举办像今天这样的物流研讨会,就显得尤其必要和适时。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女性得到解放的时代,又是崇侠尚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女侠作为全新的形象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也为唐传奇提供了全新的文学形象。探讨唐代女侠与唐传奇塑造之女侠特点,并对其进行人文观照,以便全面认识那个时代女侠的面貌,同时窥探中晚唐时代文化背景下小说创作者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16.
上海物流业人才需求和培育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调查和分析上海物流业人才存量与人才培育的现状入手,选取部分物流相关行(企)业进行典型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上海物流业人才现状问题、紧缺性和瓶颈等方面的思考,认为上海物流业人才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表明上海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中最紧缺的是物流管理高级人才和技能型物流操作专门人才,上海现代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人才建设瓶颈主要是对物流人才的认识瓶颈、使用瓶颈和培养瓶颈。  相似文献   

17.
东路扩军是东路抗战的现实需要.到上海扩军的理由是上海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学生和难民,且上海人民抗日救国热情高.部队直接派扩军小组到上海开展工作,既可以避免地下党的暴露,又能够稳定输入大量兵员.到城市扩军是一种创新,既拓宽了扩军的区域和对象,又改善了部队人员的结构,使得战士整体的平均年龄降低、文化水平提高、接受能力增强、政...  相似文献   

18.
回顾和论述了上海高等航海教育85年的发展历程。文章认为上海是发展航海教育最理想的地区;国家的重视和财力的投入是制约上海高等航海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上海高等航海教育必须走航海技术教育与运输管理、国际经贸、计算机信息教育等全方位发展的道路。并指出:随着上海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建立,上海的航海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时期;因此,必须抓住机遇,集中优势,大胆开拓,快速发展,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一流的航海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临港新城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建设上海临港新城,从产业集聚模式入手,分析上海临港新城引进公司运营总部和设立行业协会的重大意义,提出上海临港新城产业集群发展策略.该新城管理委员会与上海市南汇区人民政府之间功能的合并,充分发挥港口管理局的行政作用,以及商业用地的合理使用和科学管理,是上海临港新城应重点突破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上海分会是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最早的分会,它的成立聚集了社会各界名流.上海分会对早期电化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宣传和推广作用.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史料的整理和梳理,阐述上海分会成立背景和主要活动,总结该分会的工作特点以及对早期电化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