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著名太极拳家崔毅士系太极宗师杨澄甫入室弟子,北京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其所传杨式太极刀姿势纯正、动作朴实、舒展大方,刀法实用、柔中寓刚。太极刀亦称“十三势刀”,以十三句刀诀为衣钵,由劈、截、砍、斩、扎、撩、按、推、扫、带、捛、缠、裹刀法组成。刀形细长,既有刀刃,又有剑刃、剑尖,刀护手为S形,刀柄可  相似文献   

2.
浅谈太极刀     
太极刀,并不是指一把武术刀,它是一种刀法,是由河北省广平府杨禄禅得自陈长兴所传的武术体系中的短兵器技法。该种刀法,理与太极拳共通,称太极刀法。太极刀的型制是源自西汉时期已广泛使用之环首刀,所谓环首刀,其特征不仅是刀首有环,更重要的是刀之型制。刀身狭长,较一般佩刀超长逾尺,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6,(1):12-13
一、新书、畅销书 书名 拳道功法学 杨式太极刀入门—~崔毅士太极刀真传 中国武术教程简编本 中国武术概论 截拳道脚踢技法 截拳道功夫汇宗 截拳道连环技法 截拳道手击技法 截拳道攻防技法 截拳道擒跌技法 现代散打技法 /又圭卜掌4多务趁 少林武术理论一1 少林武术满攀本功一2 少林拳一3 少林棍--4 少林常用器械一5 少林稀有器械一一石 少林拳对练-7 少林器械对练一8 少林武术精华 少林拳技击人门 少林正宗太极祖拳法 少林七十二艺与武当三十六功 杨式太极六十六式弓林拳 杨式秘传一二九式太极长拳 杨式太极刀 杨少侯太极拳用架真诊 杨式太…  相似文献   

4.
李雅轩练的杨式太极刀共40个动作,包括劈、刺、撩、扫、截、挑、磕、挂、斫、剁、崩、点、抹13种刀法。在技法上,又有跳步冲刀、跳步勒刀、跳步旋风的特点。演练起来,既有太极拳轻灵沉稳的风韵,又有雄壮威武之气势,还有龙腾虎跃之敏捷,其架子舒展大方。  相似文献   

5.
高飞 《中华武术》2001,(4):30-32
廉让堂太极刀,是武式太极拳的主要器械之一,由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年)的外甥、武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亦畲(1832~1892年)于1861年在武式太极拳架的基础上创编而成。此刀,过去一直在李氏家门内秘传,从不示人,为武式太极拳李氏门内嫡传功法,即便是武派传人,作李家血统,皆不可得,故被后世名之日:廉让堂太极刀。  相似文献   

6.
王善洪  吴兰 《精武》2005,(5):44-45
吴式太极刀传统套路的练法是面东起势,全套动作演练结束只有两分多钟。在我们编出这个套路之前,也有吴式太极拳的名家对太极刀的套路进行增改。为面南起势,演练时间为3分多,速度稍快,难以展现太极刀快慢相间的特有风格。在笔者的恩师、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太极拳家柳恩久老师的指导下,笔者参阅了大量资料,研究了吴式太极拳南北两派各位名人的太极刀练法和特点,完成了对吴式太极刀的增改工作,起势改为面南,全部演练时间约需3分半。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6,(3):14-15
书名 邮购价 书名 邮购价 武术硬功速成 15元 南少林—秘传功力拳法 24元 二十四式太极拳 vcDI 20)己 截拳道攻防技法一 15元 三十二式太极剑 vCD 20)云 截拳道连环技法 14元 四十八式太极拳十VCD 22)己 截拳道功夫汇宗 14)己 杨式太极刀人门—崔毅士太极刀真传 18元 秘林传绿或禾瞥篆封挪黝膺象摹黝{耀{ 攀彝豁彝镰 杨式太极拳论释—理论篇 14元 糊鑫毛斌笨鬓的爸舞黔聋镖麟;耀瓤燕豁参 瓤谁翡命考 杨式太极拳诊释—练习篇 18元 粼杯卸赛攀莽黝歉舞耸龚攀耀瓢黔黝 }熬介黔聋攀 杨式太极拳 8元 蛛杯黔需黯才彝瞬赣寒戮豢黝撇黝赘 幸禁鹉{…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48年出生,北京市人,祖籍河北。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现任北京市武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西城区武协副主席。自幼随祖父崔毅士练习传统杨式太极拳。多次出访日本、美国等国传授太极拳。主要著作有《杨式太极拳体用图解》《传统杨式太极拳入门》《传统杨式太极拳教程》《太极刀》《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和三十二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108式》《杨式太极剑》《杨式太极拳56式》《杨式太极拳拆招》等,并录制了太极拳光盘和录像带等教学片。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6,(1):F0002-F0002
1926年7月29日生,河北永年人。杨式太极拳 创始人杨露禅之曾孙,杨澄甫之三子。现任山西省武 术协会副主席,山西省杨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国际杨 式太极拳协会会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当代“中华武 林百杰”。1985年开始出国授拳讲学,前后曾到新加 坡、法国、瑞典、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美国等 国。著有《中国太极名师精典·杨氏太极》《杨氏太 极拳、剑、刀》等,并录制出版了《杨氏太极拳,剑 刀教学录像带》。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1,(4):2
钟德祥,男,1946年生,浙江省浦江县古城乡人。自幼习武,1972年正式拜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钟士焕为师,开始系统习练杨式太极拳剑刀。此后,经过30多年的不断刻苦磨砺  相似文献   

11.
钟德祥     
《武当》2015,(1):55
钟德祥,男,1946年生,浙江省浦江县古城乡人。德祥先生自幼习武,于1972年叩拜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钟士焕为师,开始系统习练杨式太极拳剑刀。此后历经三十多年的刻苦磨砺,学而善思,思则求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大胆创新,终于创出了一套融入自己风格的钟氏太极拳法,并于2007年被浙江省武术协会命名为钟氏太极拳。他现为钟氏太极拳研究会会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校师生员工因各种疾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的屡有增加。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对开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体疗方法进行尝试,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一、聘请名师来校指导自1972年以来,我们聘请上海武术队教练傅钟文老师教授杨式太极拳及太极器械等,请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顾留馨先生担任我校太极拳教学的顾问,其间陈式、吴式、简化太极拳及太极刀,太极剑、推手的教学也有开展。据统计共举办了各式  相似文献   

13.
皮传琼  杨伟丽 《武当》2014,(8):25-26
《太极拳术十要》,是杨澄甫先师口授,杨澄甫先生的弟子陈微明先生笔述的。发表在陈微明著《太极拳术》、杨振铎著《杨氏太极拳、剑、刀》、傅钟文《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和赵斌著《杨氏太极拳正宗》等著作中,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新中国推广的太极拳,诸如24式、48式与88式太极拳,都广泛采用《太极拳术十要》为技术要领,也包括上世纪推广的竞赛套路和近年来推广的标准化套路。因此,我们称其为“太极拳十大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2007,(6):I0001-I0001
编创者张勇涛,1943年出生,祖籍河北任县,是第四代杨式太极拳大家崔毅士的外孙,杨式太极拳传人,中国武术七段。现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委员、北京杨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并兼任北京市老年体协太极拳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香港杨式太极拳总会名誉会长等职。  相似文献   

15.
李正     
《武当》2015,(3):48
李正,山东济南人,生于1953年,现定居广东珠海。其自幼习武,曾先后练过太极拳、查拳、八卦掌、形意拳、通臂拳等。自1966年始习练太极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拜翟英波先生为师,专攻府内派太极拳。在此期间,又得到冉国颜、王桂深、刘春宝、李金成、孟国堂等几位师叔、伯的传授指点,学习掌握了府内派太极拳的十套拳法和推手、剑、刀等全套功法。为追根溯源,提高拳艺,他还先后拜西安杨式太极拳第四代宗师赵斌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王光德道长为师,习练杨澄甫先生所传杨式太极拳  相似文献   

16.
龚编辑信箱     
《中华武术》2005,(4):58-58
我有学习杨式太极拳,需要杨振铎老师演练的杨式太极刀VCD光盘,请问到哪里可以购买?  相似文献   

17.
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4名太极拳练习者运动中和运动前、后的HR、血压、心脏泵血功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了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40式杨式太极拳属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2)练习40式杨式太极拳能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循环,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3)超声波的实测证明40式杨式太极拳对心脏的泵血功能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好,好在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功效的人体运动。多年来,我所接触的习练太极拳的中外人士,从亲身受益中一致称赞太极拳好。 太极拳在中国走过了几百年的漫长道路。初时有“十三势”、“长拳”、“炮锤”等套路。18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太极哲理解释拳理,撰写了《太极拳论》,从此出现了“太极拳”的统称。太极拳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流派,主要的有陈式、杨式、武式、孙式、吴式等太极拳。除了拳,还有太极刀、太极剑、太极枪和技击性的太极推手等太极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于1956年组织太极拳专家,以杨式太极拳拳架与素  相似文献   

19.
李迎 《健身科学》2012,(5):38-38
吴式太极刀是由哈尔滨吴祥式武术俱乐部总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吴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承祥先生口传身教、由李迎执笔归纳整理的一套传统器械套路。其风格特点是紧凑舒伸、松静轻柔、川字步型、隅中求正  相似文献   

20.
我1930年生人,退休前是承德市委党校学员处主任,现为承德大学副教授、国家级社会体育辅导员、承德市杨式太极拳委员会会长、扬式太极拳指导站站长兼总教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