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第四册教材选取了八篇说明文组成两个重点单元,加强了说明文教学。这八篇中,有三篇是新增的,即《死海不死》、《蜘蛛》、《统筹方法》。本文就这三篇新增的课文,谈一些教学意见。一、理解说明文的结构。《死海不死》以地理位置、海水特性、海水的成因及历史演变等几个方面作为说明的顺序,逐层说明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三册,共有六篇说明文,分为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的前面和后面,各有一篇知识短文. 根据大纲对初二年级读写说明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可以确定初语三册说明文教学的要求为: 1.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初步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懂得描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说明事物的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语言及说明方法,能阅读一般的说明文并能书写说明文。说明文集中在第三册语文书中,占全册书的 60%左右。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一接触的主要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初学说明文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呢?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在比较中求异、求同,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学习、掌握说明文。 一、单元比较阅读。初中第三册第一单元是一个由记叙文向说明文过渡的单元,共有五篇同样题材的文章,但只有《中国石拱桥》是说明文,可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总体阅读思考】这篇课文收入了同一作者写的两篇科普说明文。这两篇文章在构思上,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运用上各具特色。阅读这两篇说明文,可以采取前后对比的方法来进行,可以集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在说明的顺序上,这两篇说明文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说明序列? 二、作者在撰写这两篇说明文时,根据说明对象的各异,采取了什么不同的构思方式?前后比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借鉴,我们只有靠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仅以《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第一步:选择一则引导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两篇短文(一为记叙文,一为说明文),并谈谈阅读感受。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了解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教学环…  相似文献   

6.
全国通用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的“附录”中有一篇知识短文《谈谈说明文》。该文指出说明文有两种类型,一是说明事物特点的,一是阐明事理的,并把《死海不死》归属于阐明事理的说明文。把《死海不死》看作事理说明文,不无道理。但是,把它作为典型的事理说明文,这就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8.
陈张燕 《教书育人》2014,(12):67-68
《麇鹿》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在教学时仅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尝试从“故事味”、“文学味”、“神秘味”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9.
【初四册】第一单元 教学设计○教学导引1 从教材的整体安排上来看 ,第四册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是 :联系生活 ,着重培养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因此 ,全册六个单元有三个都是说明文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联系文体特点阅读说明文。写作方面的学习重点是恰当安排说明顺序 ,正确使用说明方法。2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 ,有介绍建筑物特征的 ,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 ;有说明某种自然现象成因的 ,如《日本平家蟹》 ;有解释某个科学道理的 ,如《万紫千红的花》 ;有介绍某种动物习性的 ,如《蜘蛛》。阅读这些文章 ,可以…  相似文献   

10.
《赵州桥》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说明文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通过对赵州桥设计特点的说明,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本组课文,要着重复习巩固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节选了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第九章(ThePonds)的一部分,另外取名为<神的一滴>,这篇课文里有四个比喻句,教学中如果能抓住这四个比喻句进行分析,就可拎起全文,上课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四个比喻句别是:  相似文献   

12.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13.
李建新同学问:“《天气陛下》这篇文章很长,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进行说明的?”《天气陛下》这篇说明文有72个自然段,篇幅较长,但文章以说明人与天气的关系为中心,分两部分来进行说明。第一部分为第1—28段,说明天气陛下的威风;第二部分为第29—72段,说明人是怎样跟天气陛下进行斗争的。这两部分安排的先后顺序,是逻辑顺序,每个部分具体说明时,也是逐层深入地进行的。第一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第1—9段,说明天  相似文献   

14.
侯志中 《读写月报》2023,(27):32-35
<正>先来看一个教学镜头。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我们先来梳理说明文的文体知识。说明文学习需要我们掌握四个知识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师: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找?生:开头、结尾、文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语……师:我们可以根据说明对象将说明文分为两类。  相似文献   

15.
中师语文课本《文选和写作》前四册共选入说明文二十三篇,占课文篇目总数的17%。这二十三篇说明文组成四个单元,编排了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要求、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结构和几种常见的说明文等系统的读写知识,并安排了相应的读写训练。这部分教材确实很  相似文献   

16.
一在第四册的第一单元之中,《死海不死》是一篇通俗而饶有趣味的说明文,它共有八个自然段,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点明死海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特征(水的咸度很高),并且以生动的例子说明死海的“不死”。此后,第二部分,引用历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目的1、了解古人类发展的概况;2、了解说明文观点与材料统一的写作要求;3、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二、自学提示《人类的出现》是一篇介绍古人类发展史、阐述人类发展的科研成果的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具有高度的科学性.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三段)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概述了人类的起源,简述了人类起源的探索史,引用拉马克,达尔文和恩格斯著作中有关资料,说明  相似文献   

18.
说明文就说明对象而言,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说明事物的特点;二是阐明事理。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入选的三篇范文均属后者。 怎样阅读事理说明文呢?我们应该掌握其规律,学会其方法。下面我们即以《人类的语言》一文为例进行解说。 第一,要明事理。即明确该文究竟说明的是什么事理。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二年级在初一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记叙能力,着重培养说明能力.课本从第三册起,虽然教学重点开始由记叙文逐渐转向说明文,但记叙文仍占很大比重,这一册共收有记叙文(包括散文)十二篇,分组成四个单元(一、二、三、六),其中第三单元为重点单元.下文就这四个单元的教学谈一些初步设想,重点谈谈第三单元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0.
通过本单元学习,应着重提高综合阅读能力。本单元四篇课文中,三篇都是说明文,它们以介绍知识为主,主要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散文,语言具有文学性。我们要认真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重点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安排结构层次的,理出作者的思路。在自学三篇说明文时,可运用说明文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