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爷爷的相册     
我的爷爷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他有这么一本相册,收藏了大小共一百来张照片,这是他六十多年来所拍照片的荟萃.  相似文献   

2.
怎样使孩子喜欢科学园丁编译那年我上初中二年级。一天,我和同学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参观。我发现在校园的喷泉前有一位老人,正向右歪着头观看像瀑布倾泻似的水帘。走近老人,我看到他还在自己的眼前,从上向下晃动着叉开五指的右手。这位观察喷泉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  相似文献   

3.
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许多信件和书稿上的署名都是“帕帕”(Papa),有不少人以“帕帕”称呼海明威。那么,他从何时何地又何以被唤作“帕帕”则很少有人知晓。101岁的古巴老人格雷格里奥·富恩特斯曾是海明威的“皮拉尔号”渔船的船长,他从1935年到1960年一直以船长的身份陪伴着海明威。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老人与海》中捕鱼老人的生活原型。他在晚年回忆了与海明威相识相伴的岁月,也透露了“帕帕”一名的由来。下面是老人对往事的一段回忆。我是一艘古巴渔船的船长。有一年,古巴人派我去美国的新奥尔良。渔船在航行途中遇上了…  相似文献   

4.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10万英镑了。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自己的健康状况不好,他是不会买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跟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非常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但是,它的底价是8万英镑,”老人淡淡地说道,“现在它已升到10万英镑了。”青年并不沮丧,真诚地说,“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  相似文献   

5.
正丹是一个82岁的老人,他退休后就一直待在家里,孩子们因为忙于工作不经常回来陪伴他,而他的老伴也在几个月前生病去世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很多年轻人都会时常感觉被边缘化,更不用说像丹这样年迈的老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直到他遇到了4岁的小女孩儿诺兰。那天是诺兰的生日,妈妈带她去超市里买蛋糕,而丹恰巧也在这里买东西。妈妈正专心致志地选购货品时,忽然听到站在购物车里的诺兰对着路过的丹说:"你好啊,老人,今天是我的生日。"妈妈吓了一跳:当面叫别人"老人"可  相似文献   

6.
时间回到2018年8月19日,我们再次走进大栗树村,循着一位老人的足迹,了解他的故事.一个个苦难岁月里坚定执着的奋斗故事,加深了我对尹老的认识.尹何春,这个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尹老"的人真不简单,以前我看了很多关于他的情况介绍,都没有如此深刻感动我,可是当我走进大栗树村,走进他的家(悟牡丹),顿感再多的材料都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它们描述不出尹老一生奋斗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7日上午,我去邮电局旁的报刊亭买电视报时,碰到张旭老师的外甥宗道老乡,他告诉我说:"昨晚十二时零五分,张旭老人故世了……!"听到这个不幸的噩耗,使我一下懵住了!顿时热泪夺眶而出,茫然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跌坐在路边,不知不觉间,往事一件件涌上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8.
老兵父亲     
一父亲到了晚年的时候,记忆逐渐开始衰退,这对于一个有着许多坎坷经历的老人来说,不知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总缠着父亲讲他作为一个士兵时候的故事。那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年代,有着百团大战和淮海战役经历的父亲无  相似文献   

9.
沈建中 《寻根》2001,(6):46-49
在复旦大学第九宿舍院里的林荫道上,常常可以见到一位瘦小的老人在散步、沉思。这就是颇有人生传奇色彩的贾植芳教授,八十又六的高龄,犹如一棵经冬愈茂的不老松似的,更加健朗沉毅。他说:“我生平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人’这个字写得还比较端正。”老人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荆棘密布,极为坎坷,可谓备尝凄风冷雨;虽然老人平日常于烟酒间风趣幽默、喜交三朋五友;但是,他一以贯之的奋斗精神、人格操守和处世态度则是极为严谨、真诚的。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人格意识的现代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0.
回忆毛姆     
威利——从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起,我就这么称呼我的叔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无疑是当代最著名的作家,或许,可以说是最可悲的作家。这位瘦小、弱不禁风的老人有一张干瘪、布满皱纹的面孔,活象一位中国的圣人,总是拖着脚在法国南部弗拉角的豪华住宅——他那莫雷斯克别墅宽敞而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来踱去,象个迷了路的幽灵。他追索过去的安逸,对现实感到迷惑,对未来又充满恐惧。 1965年,当我陪他一起住在这栋里维埃拉赫赫有名的别墅那阵子,几个月来,我是他的第一个客人。“你知道,”他口吃得厉害,对我说,“我活  相似文献   

11.
正"碧碧,"71岁的安布罗斯·比尔斯坐在凉亭里,出神地看着大街上一位拖着脚走路的老人,对女儿说,"你看到那个老头儿了吗?我永远不会变成那样。上了年纪的人毛病多又烦人。"碧碧提出让他搬来和自己住,他笑了笑,说他一直想去墨西哥,去看看那儿的革命战争,"瞧瞧他们的子弹是不是走直线"。几个月后,他写信给侄女:"再见了——如果你听说我在墨西哥被人射成马蜂窝,要相信这是很好的死法,胜过老死、病死、摔死。死在墨  相似文献   

12.
闲话二则     
家 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贫困落后的山村里来了几辆豪华的轿车,人们围观着这几辆车在村边一间空荡的草房前停下,车上的人用担架抬下一位年迈的老者.围观中的一位老人上前认出了这位老者,他就是当年这间草房的主人,几十年前他去了海外谋生.据这位老者的子女介绍,老人得了绝症,他告诉子女:他最后的人生愿望就是,他想回到当年的家中度过他生命的最后时光,因为这些年来无论他身居何处,在他梦里出现的家始终是这间小草房.  相似文献   

13.
克尼斯纳的一位老伐木工曾经告诉我,他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原来早就知道了的。他的话听起来很自相矛盾,特别是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来说,更是如此。我想寻常人的智慧是了不起的,可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从未学过的知识呢? 那时,那位老人正在解释伐树的方法,并且指出如果你不知道所伐的树要倒向哪一方,那末,动手砍树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树总是朝着支撑力最小的方向倒去,因此,你想让树朝那个方向倒,就该减少那个方向的支撑力,”他说。我有些半信半疑——难道一丁点儿差错就能毁掉这边珍贵的圆顶小房子或那边砖砌的车库吗? 我疑虑重重地在那两座建筑物之间正中央的地  相似文献   

14.
爱在深秋     
肯尼斯·罗伯茨是一位心碎神伤的老人。在里奥斯餐馆,他经常抱着一堆光盘穿梭于各张餐桌间,询问陌生人是否愿意了解他已故妻子约瑟芬的故事。罗伯茨一边发放免费的光盘,一边告诉人们,他的妻子陪伴他度过了宝贵的55年,他特别思念故去的爱妻。这些光盘上录制的是罗伯茨自己出版的书《怀念约瑟芬》的语音版。在79岁的老人罗伯茨讲述他的爱妻的时候,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并充满好奇。在光盘的封面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位充满魅力的年轻女性,那是罗伯茨夫人摄于1943年的照片。罗伯茨告诉人们说,他的妻子内心和外表同样美丽,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一…  相似文献   

15.
孙晓云     
《寻根》2010,(2):F0002-F0002
孙晓云 一九五五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  相似文献   

16.
俯拾仰取录     
正一株龙血树隔壁的单位新找了好的办公地点搬走了。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了,遗下一盆盆栽在办公室里。有一天我不经意地从窗外向里瞟了一眼,那株盆栽长时间无人浇水,叶子已经发蔫,干瘦卷曲,无力地垂了下去,宛若一位迟暮的老人,蹲在角落里打着盹。也就是这一眼,我不禁心里一颤,想起母亲生前曾唏嘘着说过邻居的一个老人,在稻草堆下蹲着晒太阳,蹲着蹲着一歪头就老去了。我开始为着这株可怜的植物心伤不已,每次走过窗前都  相似文献   

17.
尽管已是耄耋老人,但是一进入排练厅,佩蒂便立即进入状态。所有与之在排练厅共过事的人,都不会忘记他犀利深邃的眼神和他神采飞扬的动作。他“用心灵舞蹈”的艺术不朽,也是他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陈关超 《寻根》2005,(3):122-126
八句法国老人河南探亲 100年前,一位法国工程师援助修建汴洛铁路来到河南,在这里生活3年,拍摄了500多张照片。在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一直精心保留着这些“原生态”照片。如今,工程师的儿子已经85岁了,老人多年来一直有个梦想,要来到河南,来到父亲工作过的地方,向河南人民展示这些从没有被披露过的照片……2005年4月16日上午9时,老人历经曲折,携带这些传奇照片,第一次踏上中国的领土。  相似文献   

19.
善举的回报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即便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剧院门外仍排起了等待购票的长龙。队伍的前面有一位身材瘦小而年迈的妇人,她一只手拿着三明治,另一只手撑着一把湿淋淋的黑伞。剧院的门终于打开了。恰恰在这个时候,那位疲惫瘦弱的老妇人昏倒了。开门人连忙上前将老人扶起,并把她抱进经理办公室。过了片刻,老妇人慢慢地睁开双眼。她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感觉到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透着善意。“我可以送您回家吗?”他问。老妇人一下子坐了起来,“天啊,我是来看电影的,现在可能连票都买不到了。”说话时,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头还在不停…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组极其珍贵的黑白摄影照片,他出自美国摄影家杜肯之手,在凌乱的画室,一个老人穿着短裤,赤裸着上身,坐在画架面前,时尔神情专注地画画,时尔对着自己的绘画作品陷入沉思,空间、体积、线条的运用令他无比着迷。为了抓住喷涌的灵感,他无暇顾及对年老的恐惧,也没有心思讲究衣着打扮,甚至视堆积如山的荣誉如过眼云烟,他只专注于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绘画就是他生命的语言。这位老人就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绘画大师巴勃罗·毕加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