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以教育部直属高校2009-2016年的科技产出数据为依据,运用线性模型分析RD人员投入对不同地区的高校科技产出特别是专利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RD人员投入对不同地区高校的科技产出表现出不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RD人员能够显著影响北京高校的专利产出;对非北京高校的专利产出没有影响,但非北京高校的科技论文数量能受到RD人员的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借鉴经济学中弹性理论,将RD活动产出指标变化率与投入指标的变化率的比值定义为弹性系数,选取我国31个省市2009-2013年RD投入与产出数据,在考虑滞后期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各省市RD产出对投入的敏感性,并探究RD产出对投入的弹性系数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表明:我国大多省市RD投入对专利授权量转化效率高呈规模报酬递增;科技论文数量对RD人员全时当量的弹性系数受各省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影响较大;各省市RD经费投入对科技论文数量产出的转换效率低呈规模报酬递减;对比2009年和2013年数据,各省市RD投入稳步增加,但弹性有下降趋势。因此,我国各省市科技政策制定工作的侧重点应该逐步从不断增加RD投入向合理调整RD资源的分配组合倾斜,推动各个级别的科研经费的改革与调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研发投入总量位居世界前列而自主研发效率偏低的背景下,优化RD资源配置对提高创新产出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包含三大研发活动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计量方法,利用1997—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考察了RD投入与创新产出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测算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创新产出弹性以及RD活动规模收益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分别以专利产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创新产出衡量指标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277、0.814、1.348和0.234、0.759、1.046时,规模收益分别为2.439和2.039,说明RD投入整体呈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较低的基础研究投入导致基础研究对创新产出的贡献偏低,拉低了RD整体的规模收益;因此,在增加RD投入的同时,应向基础研究投入倾斜,以便提升整体的RD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证明RD投入、专利产出与技术市场发展是可以相互影响的,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重庆市的RD投入、专利产出与技术市场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的滞后效应,根据重庆市的具体情况分析三者之间是如何发生影响的,并提出重庆市政府可以根据该研究结果合理配置RD资源,从而增加专利产出和促进技术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比分析我国不同类型产业的专利产出对RD投入要素的敏感程度,采用产业专利申请量变化率与RD人员全时当量变化率、RD经费总量变化率、RD项目总量变化率的比值作为弹性的计算方法,按产业年均专利申请规模划分产业类型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低规模和高规模专利产出的产业中专利申请量受RD人员全时当量的影响最为明显;中规模专利产出的产业中专利申请量受RD经费总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因此,在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产业的不同类型,以便建立最有效的RD投入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2008-2012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面板数据,对RD资金投入与RD人员投入对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RD资金投入对企业当期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均有负向影响,与滞后1期盈利能力呈现显著正相关,与滞后2期盈利能力相关性不显著;RD人员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投入对RD绩效的影响与研发资金投入对RD绩效的影响效果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陕西省2000-2010年RD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对陕西省RD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和Granger检验,研究发现,陕西省RD投入与创新产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陕西RD投入对发明专利授权数有显著影响,说明提高研发经费支出有利于提高陕西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产出。而陕西发明专利授权数构成RD经费投入的原因并不显著,说明陕西的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之间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技术赶超的研究文献中,还没有以中国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的。本文所研究的华为公司,从1988年创立到2009年的20年间,以持续高效率的RD投入,取得了在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数量、市场份额等全球领先,实现了技术赶超;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业绩?本文以爱立信作为华为技术追赶的标杆企业,运用道格拉斯模型计算2002-2009年间RD投资对销售收入的产出弹性;同时,以描述统计方式,对华为与爱立信进行了RD经费、人员投入和专利产出的趋势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为在持续高额RD投入的同时取得了持续的高投入产出效率,其RD投入产出弹性为0.85,远远高于爱立信(-1.0),表明华为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远高于爱立信;但同时,随着爱立信的RD人员数量的减少,华为的RD人员数量却迅速增加,在人员数量与工作量的投入远高于爱立信,人均专利申请数量却只是爱立信的一半;通过对研究结果的理论分析后发现,华为实现技术赶超的主要原因在于持续稳定的RD经费和高比重、低成本RD人员投入,明确的技术战略和先进的技术管理,有效的专一化、低成本与差异化的策略组合,在行业环境变化、领先者发展趋缓的时候,实现了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企业R&D活动过程的演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企业RD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与企业RD投入的研究视角,基于企业技术中心的创新体系,建立RD投入与创新产出中间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实证分析混合RD投入下企业RD筹资子系统、支出子系统和产出子系统间的结构关系和动态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企业RD筹资过程相比RD支出过程,对创新活动的促进效果更为显著;企业充分发挥了其在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企业自身的RD筹资额增加,还是对企业内部的研发支出增加,都会促进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从RD视角建立包含高校RD人员及活动单位、高校RD经费支出、高校RD项目与机构、高校RD产出4个综合指标和19个分指标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31个省区市的高校科技综合实力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得出各地区高校科技综合实力排名;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选取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其创新转化效率及极化效应。研究得出:我国专利申请导向的产业创新转化效率为0.864,而专利授权导向的创新转化效率仅为0.398;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区域极化效应呈现倒U型,四大板块区域内差异高于区域间差异,东部、中部、东北部三大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收敛;七大产业间,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的极化效应高于其他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类专利申请主体中,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极化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许可专利与转让专利的总体情况、专利的地域特征、专利技术年龄以及专利技术领域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高校许可专利数量远大于转让专利数量,主要是发明专利,集中分布在作业运输类以及化学冶金部类;(2)许可与转让专利输出和输入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和高校资源较丰富的地区;(3)转让专利的技术年龄大于许可专利的技术年龄;(4)许可专利比转让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更加广泛,不同技术领域的专利适合不同的技术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证数据检验了浙江省科技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科技研发投入主体对专利产出的效用是不同的,这种效用差异既反映了各级研发投入主体的利益机制,也反映了原有专利产出体系存在的根本缺陷。研究进一步指出,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的效用差异显著影响了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绩效。  相似文献   

14.
孙玉涛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73-1180
在R&D经费-专利产出关系和R&D经费来源-执行结构研究基础上,构建R&D经费组织结构与专利产出关系分析的理论框架,以美国为例对R&D经费组织单边结构和交叉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测算R&D经费组织结构与专利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美国R&D经费来源和执行组织结构多元化程度处于适中水平,R&D经费组织单边结构演变呈现"倒U型"曲线、交叉结构演变呈现增减互现态势;R&D经费来源结构通过研发强度对专利产出产生影响,R&D经费来源-执行结构多元化与专利产出之间呈现"倒U型"或者"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传杰  万小丽 《科研管理》2008,29(5):167-172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进行了计量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和公共研发机构的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且这两类创新主体在不同类型的专利产出效率上存在差异,即公共研发机构的发明专利产出效率高于企业,而企业的实用新型专利的产出效率高于公共研发机构。  相似文献   

16.
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分布滞后、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G 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研究型大学研发投入与首都区域专利产出进行了动态计量经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研发投入在影响专利产出过程中存在2期的滞后效应;研究型大学研发经费投入每增加1%,首都区域研发产出当年将增长0.3%,大学研发投入在3年内共使得专利产出增长了0.6%;大学研发投入与专利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但是其对专利产出没有表现出预期的促进作用;专利产出是大学研发投入G ranger意义上的原因,但研发投入没能有效地促进首都区域专利产出,二者之间还没有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专利合作网络,该网络结构及其对医药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2011至2015年间的专利数据,以京津冀区域医药上市企业为搜索起点,依据组织间共同申请专利行为获取区域专利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以及渗流理论分析方法解析该网络结构;最后结合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实证该网络结构对上市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医药产业专利合作网络整体以及北京地区子网和天津地区子网都是连通的,并且该网络整体的连通性主要由北京和天津地区所属结点来维持;该区域上市医药企业专利产出受到企业自身拥有的子网内以及子网间连接数量的正向影响,受其所属子网内部连通程度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选取广西2003—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专利产出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广西各类专利产出与产业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专利产出与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专利申请总量对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非常大;不同类型的专利对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一样;不存在受三类专利影响均明显处于优势的产业。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层面以R&D支出和科研人员全时当量代表科技投入,分别以高被引论文和三方专利代表科技产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D、CES和VES生产函数均能较好地揭示科技投入与论文产出的关联,而对科技投入与专利产出数据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在分析要素产出弹性EGERD、ERFTE与规模报酬m的基础上,指出R&D经费投入过量或科研人员投入过量均不利于提高论文产出或专利产出,同时模型选择也至关重要。建议在把握论文产出与专利产出具体关系的前提下,参照等式φEGERD+ψERFTE=1动态调整科技投入量从而提高规模绩效。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2000-2010年中国企业的专利技术许可和专利申请数据,研究专利技术许可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并考察三种邻近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专利技术许可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关系受到不同邻近性的调节。其中,技术邻近负向调节专利技术许可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组织邻近正向调节专利技术许可与企业创新产出的关系,地理邻近的调节作用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