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关于中原突围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在过去的历史记载和舆论中多有失实的误传。甚至给一些参战立功的老同志后来的待遇造成负面影响。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七·一”献礼片——大型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生动地再现了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围剿我军中原部队,我党在毛泽东、周恩来等高层领导者的指挥下, 组织中原突围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一些亲历中原突围的老前辈看后恸然泪下。 这里我们摘要发表了解放军报2002年7月刊登的夏夔同志的《关于中原突围的几个问题》的回忆录,以澄清史实,宏扬中原突围的伟大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是贵刊的一名热心读者。贵刊思想解放,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给我们的工作以很大的启迪。我们报社许多同志也与我一样,对贵刊特别偏爱。在1989年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订阅贵刊仍是人手一份。近读贵刊第11期《甘当一只勤于耕织的蜘蛛》一文中写到“1966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富汗、罗马尼亚、阿尔及利亚和巴基斯坦。这是周恩来总理伟大一生中的最后一次出国访问。”还说“这是周总理  相似文献   

3.
十六集历史回顾纪实片《伟人周恩来》在历时两年七个月的摄制之后,终于同电视观众见面了。《伟人周恩来》作为一个重大革命题材的大型电视系列节目,创作上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一、在采访摄影中“寻找”周恩来,从小事入手,“发现”周恩来拍摄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边熟悉材料,边就近采访拍摄一些当事人,明确了以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06,(2):4-4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弘扬以革命理想和信念为核心的长征精神,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部署,根据重庆市的出版实际,我局精心组织和落实了一批教育意义突出、本土特色显著的重点出版物,共计12种,即:《为了和平与民主——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集》、《苦撑危局——周恩来在1967年》、《重拳出击——周恩来在“9.13”事件之后》、《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主政大西南的历史经验——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集》、《我们的邓大组》、  相似文献   

5.
历史有它的承继性和借鉴作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魏征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他驾给唐太宗李世民近百万字的《谏言》、《疏文》、《史论》和《群书治要》等著作,是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编者的话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分上、中、下发表《周恩来与广播电视》一文,以表达我们对周恩来同志的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重温他的教诲,对搞好广播电视工作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新闻舆论工作,这几年他发表的多次重要讲话,为我们作好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期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的新发展──关于江泽民同志新闻舆论导向思想理论含义的思考》一文,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推荐大家一读。孙家正部长在今年的全国广播影视厅局长会议的报告中提出,要…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本期发表的《周恩来与广播电视》(下)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周恩来同志对广播电视及其工作者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些事情虽已过去多年,但读来仍不免令人心潮起伏。让我们牢记这珍贵的历史回忆,并以此为动力,将广播电视各方面工作推上一个新高度,以不辜负周恩来同志的殷切期望。1997年,中央电视台的宣传工作以及其他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在今年2月下旬召开的全台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孙家正同志本可以说一番表扬的话,可他却“从泼冷水的角度”提了一些意见,要求大家以更高的标准,更严格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本期将孙家正同志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总理生前右臂摔伤一事,各报刊说法不一。有的说:“恩来是在延安和江青一起骑马时,江青猛的打马,使恩来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下马来,造成粉碎性骨折的”(见1986年1月6日北京日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延安,1939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周恩来同志在日本飞机的空袭之后骑马外出时,不料马踩到炸弹坑受了惊吓跳跃起来,周恩来同志被摔了下来,不幸跌断了右臂”(见1986年1月11日《周末》《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总理生前右臂摔伤一事,各报刊说法不一。有的说:“恩来是在延安和江青一起骑马时,江青猛的打马,使恩来骑的马受惊,把他摔下马来,造成粉碎性骨折的”(见1986年1月6日北京日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同志的一些情况》);有的说:“延安,1939年夏天的一个黄昏,周恩来同志在日本飞机的空袭之后骑马外出时,不料马踩到炸弹坑受了惊吓跳跃起来,周恩来同志被摔了下来,不幸跌断了右臂”(见1986年1月11日《周末》《周恩来的  相似文献   

10.
《东行漫记》(阎涛著,河北人民出版社)是新近出版的一部书,但迅而引起国内外的注意,这是可以理解的。这个书名使人想起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的,“西行”和“东行”太是连续着的历史(虽然其间隔了一个伟大的抗日战争),陕北在1935年和1936年是“西行”的终点,而到了1947年和]948年,则成了“东行”的起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这些伟人东行的落脚点和终点在哪里呢?在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随后就是北京。所以《东行漫记》的副题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我们记得,《西行漫记》的原名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金海岸巡礼》系列报道,是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以来少有的大“工程”。“工程”的成功,凝集着全体“建设者”包括“设计者”的汗水。《巡礼》系列报道正值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之后陆续推出,所产生的反响是出乎意料的。我以为《巡礼》之所以获得不同寻常的效应,其一是推出的时机好;其二是体现了大主题,多风格的特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改革开放决策,是历史性决策。十多年过去了,这一伟大决策所带来的中华大地的巨大变革,特别是“黄金海岸”的巨大变革,有目共睹。如果说,经济特区的创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丰义、实行对外开放的第一个层次的实践,并已摸索出初步经验的话,那么沿海14个港口  相似文献   

12.
“在为周恩来治丧期间,‘四人帮’发出种种禁令,竭力阻挠和诬蔑群众性的悼念活动,激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愤怒。”——《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周年》1976年1月8日上午10时,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与世长辞。一位伟人过早地离开了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十二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周恩来》播出后,我们听到不少反映,总的评价说:“不错。”当你再追问一句:“怎么不错”时,回答几乎是一致的:“有新鲜的感受,有真实的感受。”这个回答使我们创作人员得到很大安慰,也得到很大满足。因为,我们所希望的就是这种效果:给人以新的感受,给人以真实的感受。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的确很不容易。众所周知,周恩来是一位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伟大历史人物。他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析周恩来同志1921-1922年写的“旅欧通信”中的某些篇章,我从图书馆借来一些书,主要目的是想弄清通信的写作背景。这些书包括:《周恩来早期集》(上下卷)、《周恩来自述》、《周恩来经历记述》、《周恩来思想与实践》、《周恩来研究述评》、《周恩来年谱》、《张申府访谈录》等。不看则已,一看倒发现一个新天地: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内容相当丰富,相当有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原来在这方面的浅薄知识,于是产生了写作章的冲动。最初,我把章定位在单纯介绍周恩来早期有哪些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上。在写作过程中,我又阅读了一些同志写的研究周恩来新闻实践的章,使我发现我要写的章,仅仅定位在“单纯介绍”这一点上,已经不够了,是在炒冷饭了。那么写什么好呢?苦苦思索,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豁然开朗,发现已有的研究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但在挖掘材料方面还大有余地,在评价方面还远不能说已到了山穷水尽把话说完的地步。对周恩来早期的报刊活动和新闻思想来一番再梳理、再认识,不是很有必要吗?于是,这就有了本现在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楚文 《出版科学》2001,(1):14-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是在世纪之交我国即将胜利完成“九五”计划,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是指导我们在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纲领。江泽民同志在全会上的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内容深刻,对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志新 《今传媒》2006,(1):16-18
2006年1月8日,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周恩来同志逝世30周年纪念日。缅怀他光辉的一生,特别是他从事新闻工作和领导新闻工作的伟大实践,至今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的新闻思想与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的新闻思想一样,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印记,学习、领会和实践周恩来的新闻思想,对于做好当前的新闻工作很有现实意义。报刊是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生于1898年的周恩来,早在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上学的时候,就养成了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当时的《盛京日报》、《民报》、《苏报》、《新民丛报》就是他常常…  相似文献   

17.
信息交流     
在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本刊的《广电史学》栏发表了赵玉明、贾临清同志撰写的文章《试论周恩来对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贡献》。文章从事业建设、新闻宣传、节目设置、对外交流和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8.
1988年2月12日人民日报的一、二、三版上登载了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撰写的长篇回忆录《学习继承周恩来总理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文。文章史料翔实,读来亲切感人,勾起了人们对周总理的无限情思。连邓颖超同志看了也高兴地说:“这篇文章写的不错。恩来的许多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然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11日,是新华日报创刊77周年的日子,恰逢新华报业传媒广场正式投入使用,事业发展,薪火相继,令人鼓舞。大家知道,由周恩来同志亲手创办的《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历史上的第一份大型日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风雨如晦的战争年代,《新华日报》始终高举党的旗帜,传播真理,揭露黑暗,成为我们党带领广大群众英勇奋斗的锐利思想武器,被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毛泽东同志称赞《新华日报》“同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作战一样,抵得上党的一个方面军”。  相似文献   

20.
1958年7月,周恩来同志与国家档案局工作人员谈话时指出:“到档案馆工作不仅要整理和保管好文件,更重要的是熟悉业务,……你们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编写历史资料。”到第二年6月与国家档案局负责人谈话时又进一步指出:“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司马迁,当司马迁。”可见,“档案工作与档案文献编研”这一观点,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同志就给我们提出来了,不仅要搞好档案的保管利用,还要搞好历史资料的编研,并要求我们要当司马迁,要当史学家。所以我们搞档案工作的同志,肩上的担子是重的,是艰巨而光荣的。档案是一门学科,从事档案工作就是从事一门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