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的班主任生涯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两件事。一次,一位姓杨的学生在晚自习时外出玩耍。我好不容易在一家偏僻的电游室找到他,当场痛骂了他一顿,接着又摸黑连夜赶到他家中,向其家长反映了具体情况。这位学生的家长是个火爆脾气,一气之下跑到学校对孩子就是一顿拳打脚踢。第二天放学回家,走到卧室,我突然发现床铺上洒满了一床的砂子、纸屑。通过调查,我才明白是那位姓杨的学生在“报复”我。又一次,一位姓周的学生和邻班一位学生打架。我得知此事,心中顿生怒气,因为这个月的班级评比就剩下今天这最后一天,前面的积分我们班是最好…  相似文献   

2.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我一直是个优秀的学生。上了初中以后,因为我的同桌喜欢上网,他总是在我面前吹嘘网络如何如何的神奇,如何如何的过瘾……三番五次,我终于经不住他的引诱,跟着他第一次走进了网吧。我的同桌家里很富裕,他身上总是带着很多钱,随便伸手到口袋里一抓,就是数张百元大钞。开始上网的钱都是他帮我支付的,我没有出一分钱。他不但帮我出上网费,还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操作,如何打字。  相似文献   

4.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词。这是为什么?之后,我向周老师讨教了一番,原来是“幽默”帮了忙。  相似文献   

5.
马士明 《教育文汇》2013,(12):28-28
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我正翻阅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看到一个漂亮的硬皮本。这么好的本子,看来这位学生对数学还比较重视的。可打开一看,是一本日记,刚写的那页全是骂我的话。我惊呆了。这是谁的“杰作”?翻开扉页,我最欣赏的一位好学生的名字出现了。前几天,我在班里批评了他几句,他竟如此记恨我。我的怒火从心底噌的一下窜了出来,把他的日记本猛地摔到地上,又狠狠地踏上一只脚。我真想去扇他几个耳光!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了“强而弗抑”的主张。所谓“强而弗抑”。意思是要鼓励学生尽力钻研,切不可压制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见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强”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尽力钻研探索未知的愿望。激励学生萌发积极思维的动机,自觉地使寻求答案的认识活动有始有终。在课堂教学中,若能兴激励之举,废压制之为,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他们的智力,是大有裨益的。有一次考试,我出了一个划分文章段落的题目。讲评试卷时,我照例先公布了标准答案,然后说明了理由。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比您多分了一段。我不要求改动分数,但是,我觉得我那样分也有道理。”我细心听取了他的意见,认为他的分法并不正确,便耐心地有针对性地给他作了解释。但是他还没有弄明白。我又换了个角度给他讲了一遍,仍无效果。于是,我只得表示他可以保留不同意见,有待以后解决。此后,每逢讲解文章的段落结构时,我总要有意结合那个学生的问题讲上几句,但始终也未能解决他的问题。一次,我又讲一篇课文的篇章结构,当讲到某处可以分段也可以不分段时,那个学生立即举手要求发言。我很高兴,以为他的问题解决了。可是他却说:“我比您多分的那一段,就是属于这种情况。既然可分可不分,分了也不错呀!”这一次,我仍没能解决他的问题。就这样,过了整  相似文献   

7.
一天刚上早自习,一位学生就向我报告,他放在男生寝室衣橱里的一包“旺旺仙贝”饼干不见了。同寝室的学生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这时,我发现只有一位学生坐着,一言不发,一副坐立不安的不自然样子。凭直觉,我觉得这事与他有关。怎么办?当面去问他吗?那太挫伤他的自尊心了,而且,他是个很要面子的孩子,肯定不会承认,说不定还会引起对立情绪呢!早自习结束,我悄悄地把他请到办公室,整整他的红领巾,拍拍他的肩膀说:“你们寝室,今天发生的事,你都知道了?”他点了点头“那老师要请你帮个忙,做一回‘小  相似文献   

8.
教室里,学生们在忙着复习,有一些学生举手问我题目。在我给一个学生辅导时,沉寂的教室突然发出一声巨响。"他头上淌血了!"有人在叫。我吓了一跳。举目搜索,目光锁定在一个叫兵的学生身上,他正倒在地上,用手摸着头,一脸惊恐地看着我。幸好我发现他的头上没有淌血,我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赶到他的身边后,我心有余悸地问:"怎么回  相似文献   

9.
赫耳墨斯一气之下 ,来到一所中学当了教师。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给学生订了很多书 ,并且布置了很多作业。他的教学赢得了普遍的称颂 ,他很快被评为特级教师。可是有一天 ,他偶然发现有位学生觉得书包太沉 ,把书朝垃圾堆里放 ,便大喊道 :“孩子 ,别糊涂 ,那些书都是对你考上神仙最有用的资料呀 !”不料学生却冲他吼道 :“我不要神 ,我要活人 !”。这是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写的一篇寓言。笔者在某中学上《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文时 ,要求学生以赫耳墨斯另一故事为内容 ,写篇讽谕性寓言 ,便得到了这篇让人心灵震撼的佳作。我从中听到了学生在不…  相似文献   

10.
我接任初一级班主任时,有一股热情,决心把工作搞好.谁知一上课,课堂乱哄哄.班里有个全校有名的绰号叫“管不了”的学生,上课时做怪动作,带头起哄.他还和几个同学议论我,说我没有“料”,是“妹子”.我很恼火,很想抓他的“辫子”,整他一顿,杀一警百,看你是“管得了”还是“管不了”.一次他上课打架,我可抓到“辫子”了,新老帐一齐算,严厉地批评了他.没想到,他却和我顶起牛来.一次他又用石头把一个同学的额头打破,我硬把他拉到办公室当众训斥,并吓唬说:“你是一个附读生,再不改,叫你回家.”谁知不到一个星期,他又和同学打起架来.事实证明,靠压服,不仅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使自己陷于被动.我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的教导.我想,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怎能这样简单粗暴对待学生呢?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师必须以无产阶级感情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无产阶级的红色后代.于是我在班里主动地检查了自己的缺点,和学生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批判“四人邦”煽动无政府主义、破坏师生关系的罪行,划清了“师道尊严”与“严格管理”的界限,使学生了解“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  相似文献   

11.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先生教两个学生 ,一个他非常厌恶 ,一个他非常喜欢。一天 ,两个学生都拿着书本睡觉了 ,老先生朝着自己厌恶的学生抽了一巴掌 ,教训说 :“看看你 ,一拿起书本就睡觉 ,你看看人家 ,睡觉了还拿着书本 !”这是一个笑话 ,可是我看了之后 ,怎么也笑不起来。我不知道这位被先生厌恶的学生当时怎么想 ,但我确为他愤愤不平 :这位先生太不公正了 !老先生之所以这样对待学生 ,除开他那师道尊严、偏爱等思想作怪之外 ,最重要的是他还不懂得怎样去批评学生。  批评也和表扬一样 ,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之一 ,也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2.
杨伟元 《班主任》2013,(7):45-46
几年前,我接手一个新班。当时,交班老师特意叮嘱我,班上有个自暴自弃、不求上进、一无是处却常常制造麻烦的学生,名叫杨曦。只要能把他治住了,其他学生就好管理了。于是,我就对杨曦采取了以下行动:1.“你和其他人一样有优点”也许是换了新班主任的缘故,杨曦第一次交上了周记。他在《我的优点》中写道:“我没有什么优点,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眼中我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坏学生。”读到此处,我一惊,连他都给自己贴上了“一无是处”的标签,显然已经是破罐子破摔了。前任老师的“治”没有效果,那就换个方式给他找找“是处”,贴上新标签,或许能激发起孩子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朋友在北京教书,有天邀我去听他的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周长"。他准备了一些大大的树叶,让学生描画叶子的边线。这种叶子在北方很少见,学生和我一样很好奇。及至让学生做"练一练"的题目时,有的学生对手中的叶子还是恋恋不舍,左看右看。  相似文献   

14.
我有一个学生名叫威廉,是个黑人学生,很有礼貌,也很聪明,一年前选学过我的逻辑课,可是上了几节就不来了。后来他说他爸爸死了,所以缺了很多课,我谅解了他。  相似文献   

15.
很多年前,在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老师。大多数学生讲起了他们的科学老师——周老师,说他很搞笑,喜欢听他的课,愿意和他说心里话。而谈到我,大家都用了尊敬、严格、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  相似文献   

16.
农忙假复课后,一位学生缺席了。要是其他学生,我要‘打破砂锅到底’,对他,我却不了了之,因为他是‘优生’,相信他不会无故旷课。出乎意料,他偏偏是为了买双白跑鞋,跟了村上人到苏州去了,事后我没有批评他,仅仅问了问。谁知他倒叽哩咕噜的不停:‘厂里生产白跑鞋,当然要人去买’;‘缺几天课跟有什么关系!’我没再做声,以为他会改的。但恰恰相反,他又接连几次违反了校纪。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高考逐渐升温的今天,“艺术生”这一熟悉而又特殊的字眼,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怎样去正确看待艺术生,成为了一个新的话题。不久前,我的一个学生退学了。我很吃惊,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专业素质不错,很有上进心的学生。怎么会无缘无故退学呢?我带着疑问,特意去了他家。在他的家里,我见到了正斜躺在床上看书的这位学生。和他聊了许久,最后问起了他退学的原因,他眼圈红红地告诉我:“老师,我不是不想上学;我实在是没法在班里呆下去了,因为我忍受不了文化课老师看我的那种眼神。……”尽管他的父母也是苦口婆心地劝他,却也无济…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教育》2012,(31):39-40,30
他是我在新学期认识的第一个学生。当时的他,正被班主任罚站在全班的前列,高高的个子在同学们面前显得海拔有些高度。当我看到了他有些窘红的脸,毕竟是刚入学的新生,班主任已把他作为班里的重点关注对象——据说是不服管的"主",刚来就敢顶撞老师。不轻易否定学生当时我在教室外面等着给学生上课,班主任在里面给学生训话。我看到了被班主任叫到学校里来的学生家长。我微笑着和这位家长打招呼,家长却一  相似文献   

19.
一天,在办公室前的走廊上,我遇见了一位学生。他看到我的时候,躲躲闪闪,欲言又止。我迎上去问:“你,找我?”他点了点头。我想起来了,他是五(2)班的小安同学,是他们班上有名的待进生。我教他们班的社会课。许多教师看到他都有点头疼,他找我有什么事呢?我把他请到办公室,让他坐下,他显然有点受宠若惊。我问他:“你找我有什么事?”“老师,我还要当小助手。”他激动地说。“噢!”我明白了。他说的“当小助手”,是上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我在他们班上课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一上课,我对全班的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想找一个小助手,为大家写一写课题…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小G,籍贯安徽,全家租住在南京,是我所带的走读大专班40名学生中唯一一名住校生。他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寡言少语;学习成绩一般,但从不违反各项校规班纪;在我了解、关心他在校生活情况时,他的回答一直都是:"很好","不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在所有老师眼中让人"省心"的学生,在高二下学期刚开学不久的一个周五下午,竟然"失踪"了。一、初起那天下午,在外进修的我收到了我班班长的一条短信,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