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秦文 《科教文汇》2010,(17):100-100,123
以历史为认识对象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叫史学或历史学,也可以用"历史"一词代表。历史学的本质其实是把实际发生的事件转换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历史的过程和方法。关于历史学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讨,在西方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历史哲学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历史学从单纯的历史纪录发展成为对历史的解释和对历史规律的探求阶段。  相似文献   

2.
张昱 《科教文汇》2014,(5):45-46
关于历史学的“碎片化”问题最近受到了普遍而广泛的关注。那么我们是怎样认识“碎片化”的呢?大部分的反对碎片化的人,认为“碎片化”主要的含义是研究的方向和题目比较琐碎并且杂乱无章,对问题的认识缺乏全面的联系和融会贯通,即单独地列出一些历史现象,对各个部分之间也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总结,同时也没有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概括,总之,就是说对历史现象无法做出深刻的分析和把握。此外,还有一种关于“碎片化“的理解,就是相对于“整体化”而言的,即是说它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或者是一个细小的碎片。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我更想说明的是对历史学“碎片化”的研究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申文静 《科教文汇》2009,(8):235-235
詹把蒂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意大利人,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思想对美学、语言学、历史学、政治学、哲学都有深刻的影响,而他的诗性智慧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我国科学史学科发展迅速,学术地理版图变化剧烈。很多高校建设科学史系,是为建制化的科学史。建制化之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事科学史研究,主要一支是原自然辩证法建制的队伍,后来分化为科技哲学和STS等。由于自然辩证法的历史渊源,中国的科技哲学(加STS)是一个大学科,人数众多。而科学史则是一个小学科。但是在美国,科技哲学是一个小学科,科学史则是一个大学科。美国高校建制化的科学史系也不多,相当一部分科学史学者身在历史系。而国内历史系则少有学者从事科学史。并且,国内科学史界与历史学界交流不多。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国内科学史界呈现多样化趋势。科学史需要走出去,关心历史学,尤其是关心全球史和环境史。科学史与环境史的结合,有望开出一种新的科学史或文明史。  相似文献   

5.
近来,关于"地方性知识"问题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不同的学者对于"地方性知识"概念的理解并不一致。基于不同的立场,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以STS领域的研究为限,对某种将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和科学实践哲学的地方性知识相区分并给予不同评价的观点,以及科学实践哲学的一些相关看法进行了商榷,认为"地方性知识"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知识,并不与普遍性构成对立,而是支持了科学的文化多元性的观点和文化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中数学三大思想方法之一,学习并熟练掌握划归思想对高中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而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难点,更需要应用划归思想,将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因此,划归思想对高中数学函数学习的作用不可小觑。在高中函数学习过程中,学习应用划归思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应用划归思想来辅助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本文首先介绍了划归思想,然后分析了划归思想在高中数学函数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了在高中数学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应用划归思想的方法。作为高中学生,锻炼函数学习中应用划归思想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将划归思想当成提高高中函数学习效果的一种主要手段,注重培养并巩固自身的划归思想,最终学会自觉应用划归思想解决函数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知识和组织的关系问题”拟定为图书馆哲学基本问题。并将这一原理引入图书馆历史领域,阐明“人本图书馆学”是关于图书馆历史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全新的人文图书馆学学科.并论述了人本图书馆学基本内容和创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自20世纪30、4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哲学界研究哲学问题、中国哲学问题及西方哲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历史文化整体的宏观比较,到具体哲学问题微观领域的疏异;从主题流变到方法的迥异等,无不牵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哲学爱好者去探究。本文意在中西方哲学的宏观差异背景下,细致地探讨"人的超越性"这一微观问题的中西差异,同时,对当下哲学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提供一种有益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自简-吉尔·伯格·奥尔森(Jan-Kyrre Berg Olsen)和伊万·赛林杰(Evan Selinger)主编的《技术哲学:五个问题》(Philosophy of Technology:five questions)。米切姆教授在文中分别就技术哲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技术思想史的发展、当前及未来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等进行了独到的解答。翻译该文旨在向国内学者介绍米切姆教授关于技术哲学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以便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曾多次就文中观点和语义请教米切姆教授本人,力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传达原文思想。不过,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文中可能存在翻译不准确之处,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的四大哲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认知转向是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协调发展的,人工智能的哲学问题已不再是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而是关于人的意向性问题,概念框架问题,语境问题以及日常化认识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人工智能科学的基础性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最新成果,称首次100%确定曹操家族DNA,证实曹操并非汉相曹参后代,同时推翻了曹操为夏侯氏抱养而来的说法。据报道,相关研究论文去年上半年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人类遗传学报》上发表,并得到国际认可。下一步,复旦课题组将研究孔子及其后人、尧舜禹、黄帝、炎帝等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2.
S&TS ,是英文“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的缩写,即关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或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在欧美诞生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它将传统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学史、技术史等学科整合在一起,形成以科学技术为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内学者普遍将其翻译为“科学技术学”。近年来,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在我国学术界逐渐兴起。值此《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 0周年之际,我要予以高度评价的正是这一刊物有关科学技术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导向。首先,《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苗东升 《今日科苑》2010,(1):116-119
为什么是钱学森 所谓科学论,指的是从哲学上论述科学这种社会存在的理论,也就是关于科学的起源、本质、特征、发展规律、社会价值、历史作用这些根本问题的哲学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主要是恩格斯建立的,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技术:论历史与批判及资产阶级“技术哲学”的前提与功能》一书是原东德著名学者沃尔尕斯特与班瑟合著的一本技术哲学著作,此书因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而相当具有代表性,至今仍得到技术哲学界的高度评价。文章试图打破著作原有的结构以问题为纲对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分析,以期展示一个认识与对待现当代西方技术哲学的“新”视角,引发国内学者对西方技术哲学地深入认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略论科技哲学"语境论学派"核心纲领的本真路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科学技术哲学领域,郭贵春教授领衔的“语境(实在)论学派”已现端倪。此时,如何完善自身的学派纲领,就成为了学派思想理论能否扩展、学派群体能否扩大、影响力能否扩张的关键所在。此际,结合近些年在语境问题和文化哲学方面的些许思考,就其核心纲领的路向谈点浅陋看法。实在论论题是哲学的逻辑起点,是关乎哲学立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关于科学认识活动以至人类的其它认识活动事实的哲学解释,语言-符号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与认识活动紧密联系的重要对象。因此,语言-符号就历史地、现实地、必然地成为了哲学人文社会科学普遍的实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由意志问题作为一个经典的哲学论题至今仍引发着不断的争论。当代哲学关于其讨论主要集中于相容论与不相容论之争。实验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方法,挑战了一些传统哲学家的论断,同时探究了人们关于自由意志问题直觉下的心理机制,揭示出情感、人格特征以及对决定论场景的描述都会影响人们关于相容论问题的判断。但当前实验哲学的工作对决定论情境的描述存在着一些困难,并且也并未研究不相容论者所诉诸的具体原则或论证前提的直觉。然而,对这些困难和不足的反思也正提供了未来对自由意志问题研究的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研究对于"技术哲学"与"哲学认识论"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现代信息技术朝着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国内外学者基于信息技术哲学来探讨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路向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信息技术哲学出发引申或拓展到对当代认识论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从作为哲学元理论的认识论出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三是将认识论哲学与信息技术哲学作为并列重要的理论基架"直接"研究信息技术的认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系统探讨中国与西方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强化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历史维度;进一步打开"技术黑箱",基于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纲领,全面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各子领域诸多更"具体"的认识论问题,丰富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大厦的完成,以于1790年问世的《判断力批判》为标志,其时康德已66岁。在康德人生最后的阶段中,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了“人”的问题本身,即人的历史、人的归宿,此即康德的历史哲学。在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所收录的八篇论文中,康德从阐明历史本身入手,逐渐过渡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人类社会为终结。这一论述体系较之之前已成文的三大批判而言略显粗糙,但仍可自圆其说。康德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的阐明,是带有鲜明目的论色彩的立论,是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集中论述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  相似文献   

19.
徐岸 《中国科技信息》2011,(7):177+183-177,183
语言哲学是当今语言界既前沿又热点的领域,关于语言哲学的探讨还在进行中。那究竟什么是语言哲学呢?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语言哲学,即:语言哲学的起源、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语言哲学的范畴以及学习语言哲学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帮助对语言哲学感兴趣的人加强对本学科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在这个语言的新兴领域学习、研究。  相似文献   

20.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及其《技术哲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的《技术哲学》一书,详尽地论析了技术的本质及其与工具、程序、方法的关系,讨论了技术概念的广义化和广义技术的基本类型问题,阐释了技术与科学、发明与发现的关系以及技术的社会功能、技术所引起的社会性和道德性问题、技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等。三木清主张对技术做出整体性的规定,将技术定义为人为了适应新环境而发明的新的行为形式。三木清涉足技术哲学领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青年时代留学欧洲,主要居留国恰是作为技术哲学策源地的德国,二是他经历了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学术界关于技术本质的大讨论。三木清的学术探索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技术哲学是一个疆界开阔的研究领域,技术哲学研究者应广泛地借鉴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城市科学、工程科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