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学会感恩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段话:“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态度,感恩是一种尊重,感恩是一种给予.”当我们在享受他人或大自然给予我们的快乐时,是否学会了感恩?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感恩 感恩老师——  相似文献   

2.
人们往往“感恩”养育你的人,他们给了你无私的爱;“感恩”大自然,大自然给了我们美好的享受;“感恩”的挫折,(改为:“感恩挫折”。或将文中三个“感恩”换成“感谢”)  相似文献   

3.
董玉梅 《考试周刊》2011,(62):69-70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回忆了母亲在美丽宁静的夏夜,伴着明月星光,为儿时的“我”唱歌谣童谣、讲神话故事、说谜语的动人情景。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教学过程中,我逐层深入,引领学生知恩、感恩、报恩,领悟母亲在月光下把她爱故乡、爱亲人、爱生活、爱大自然、爱一切美好的事物传递给了我,表达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4.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们应当心存感恩。我们感恩父母师长,是他们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感恩国家和社会,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每个人对生活心存感恩,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如今,我们常常听到老师和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难管、难以沟通……在这样的背景下“,感恩教育”被学校和家长重视起来,希冀孩子们从小通过对生命的体悟,进而珍视,到学会“感恩”,建立起对自我、家庭、集体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它既不是希图回报,也没有功利色彩。然而在现实操作中,我们发现让施教者和受教者真正领悟“感恩”的真谛绝非是一蹴而就的易事。本刊综合各媒体近来对此话题的报道,以期大家来关注、思考。  相似文献   

6.
病人对医生感恩,学生对老师感恩,百姓们对好领导感恩,而我却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恩。对“酸”的感恩爸爸妈妈要去深圳出差,我却不知情,照常不带钥匙出门。中午回家吃了个闭门羹,才懊悔万分。“楚翘,爸爸妈妈去深圳了,午饭自行解决!”这张令人措手不及的字条出现在门缝里。无奈之中我蹲在门前,脸上那两行本是咸的泪水,不知不觉地已变得酸了。数天后旧戏重演,令人讨厌的纸条又在门缝中摆出那张丑脸,可我早就有所防备,带好了钥匙。感谢那酸楚的泪,让我学会接受生活的挑战。对“甜”的感恩写字台上又是妈妈精心准备的糖水,正如妈妈的爱一样,这味道甜美极了,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今晚甜蜜的糖水,明天快乐地学习,将来幸福地生活……感谢那甜蜜的爱,激起我对未来的无限遐想。对“苦”的感恩我不是个爱生病的孩子。妈妈说这是因为我小时候从来不怕吃药,就算再苦的药眉头不皱一下就能咽下去。可是人长大了,却对这小小的药丸产生一种强烈的畏惧感,因为那苦味让人久久难忘。所以面对它的时候,只想到了要将它服下会很苦,却未曾想过服下它后病痛会减轻。前天,我鼓起勇气吃下了那颗难以入口的药丸,现在就可以轻松、认真地打字写作文了。感谢那苦涩的药丸,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的内容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如《只有一个地球》告诉我们生我养我人类的是地球母亲;《黄河魂》能让我们心潮澎湃,壮怀激烈。  相似文献   

8.
“老师,您就像是一台播种机,时时刻刻在我们心中埋下希望的种子;老师,您又像是一柄扫把,时时刻刻抚去我们心中的灰尘。”听过这样的比喻吗?或许从未有过,又或许觉得这么形容老师未必合适,可我却非常欣然地接受这两句比喻,因为这两句话来自于真实课堂,是一个智障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表白。思绪还得回到不久前我开的一堂主题为“感恩的心”的主题教育课上。那堂课分三个过程,即“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  相似文献   

9.
归心自然     
柴小桠 《初中生》2014,(35):34-35
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给世间万物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能量,为人们带来触手可及的美的享受。无论是莺歌还是蝉鸣,生命的吟唱总是那般美丽动听,因为那是自然之声,那是在用最亲切的语言诉说对大自然的喜爱,是在用最柔美的歌声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念,是在尽情歌颂每一缕阳光、每一滴水珠的恩泽,感恩大自然赋予自己美好的生命,感恩大自  相似文献   

10.
陈静 《陕西教育》2010,(12):20-20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必须加强德育教育.必须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会尊重与感恩.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尊重的基础。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的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发射。  相似文献   

11.
感恩,也是一种道德,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从感恩父母做起。口。“”那就是没有完成老师的作业了!?“”哎,再等等吧,我要酝酿一下感情。”儿子自我调整着。中午,儿子吃着我做的可口饭菜,凝望着我“:妈妈,你真好!”丈夫有意地更是发自内心地搂着我的肩膀:“老婆,我爱你!”儿子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喉头咕噜了一下,却没有发出声音。饭后,我们带儿子去看姥姥,我决定“抛砖引玉”为儿子作榜样。我为母亲买了许多好吃的,到家后,我又是擦地,又是洗衣服。母亲怜爱地看着我,不时地让我歇会儿。母亲疼爱我,可是我仍然没说“我爱你”。儿子暗自发笑。临走了…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文字,流露的是同学们对于“感恩”的领悟。正如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副理事长、市人大科教文卫主任夏秀蓉老师所说,帮助他人和回报他人的关爱,同样可以获得快乐,感恩既是道德的体现,也是自身人格的完善。所以,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感恩”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学校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感恩”与“爱”的教育,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3.
“优雅阳光”四个字是我们花桥中心校学生成长文化素质的内容之一。为使这一目标得到有效训练与落实,我们从感恩开始。因为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感恩,还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然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很少会主动关心长辈、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与大自然。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如果—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去感恩的人,又会感恩谁呢?优雅阳光又从何谈起呢?为了帮助孩子舍弃“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娇气,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当培养孩子从幼年时起就有感恩之心。孩子有没有感恩之心,通常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有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当孩子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可能产生报恩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第二,要亲身体验。孩子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认为那是父母的  相似文献   

15.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伴着一曲《感恩的心》,我的思绪随着那悠扬的旋律飘向了远方!那一天晚上,我和爸爸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一条新闻上说,某校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6.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每次听到这首歌,心里总会涌起一股暖流。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师长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抛却愚昧,懂得思考。  相似文献   

17.
感恩生活     
每天,忙碌的生活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还要面对人生那么多的不如意甚至是痛苦,可无论如何,千万不要忘了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这是我的生活准则。记得五六岁的时候吧,我还在上幼儿园。那个时候别的小朋友都很讨厌下雨,因为下雨就没法出去玩,下雨会很容易摔跤,下雨会带来很多麻烦。然而我却恰恰相反。因为妈妈告诉过我,下雨也是大自然的礼物,并不是只有明媚的阳光才值得我们喜爱,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接受大自然的每一项馈赠。一到下雨天,我就会期待妈妈穿着红雨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在世,无时不在接受着来自各方的恩惠,父母有恩于我们,师长有恩于我们,国家有恩于我们,社会有恩于我们,大自然有恩于我们。人人都应当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社会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感恩”教育的缺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青少年感恩教育意义重大。一、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家庭缺乏…  相似文献   

19.
【文题】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的恩惠,类的文明来源于大自然的启示。人类,要聆听自然的回响,领悟自然的真谛。请以“大自然给我的启示”为题,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人需写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词语叫谢谢,有一颗心灵叫感恩。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文章,它那扣人心弦的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让我体会“谢谢”和“感恩”的魅力。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父母双逝的情况下,在别人的嘲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