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蒲公英》一文中,“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和“像孩子似的儿子”的说法有错误吗?许多师生对此提出质疑,其原因是:蒲公英移植在“我”院子里“已经八年了”,而当初刚满周岁的小男孩“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如此算来,那么作者写此文时,那个小男孩刚好是八周岁,毋庸置疑,他仍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孩子。然而作者为什么偏要称他是?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像孩子似的儿子”呢? 我认为这并非作者的笔误,而是作者的妙笔。我们家乡讥讽人常爱说这样一句话:“你今儿怎么变得人似的?”那意思是说对方过去坏得简直不成人样子。《蒲公英》一文中的小男孩,刚满一周岁就被战争夺去了父母,有着蒲公英一样的不幸命运,蒲公英失去了抚养它  相似文献   

2.
蒲公英     
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噗”的一声把茸毛吹去。“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蒲公英的茸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使劲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下里飞散开,不见了。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找寻成了茸毛的蒲公英,争先恐后地赛跑着。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伙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孙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瞧瞧:“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噗!”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茸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茸毛像鸡虱一般飞…  相似文献   

3.
近读日本现代女作家壶井荣的散文《蒲公英》发现其中有两个译句不符合语言规范,现不揣浅陋,略加解析,以求就正于方家。1.我回忆到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个茸毛给瞧瞧。首先,这一句表意不明,容易产生歧义。照原  相似文献   

4.
壶井荣是著名的日本现代女作家。《蒲公英》一文是壶井荣散文中的精品,其构思的精巧,能使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赞叹不已。(已编入新编通用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 这篇短文写了“我”和“孩子一般的小儿子”吹蒲公英茸毛的一个场面。作者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借助回忆,巧妙地将“我”一生中三个时期与蒲公英有关的一些生活片断有机地、集中地组织在这一个场面之中。文章以回忆“我”童年在和平环境中欢乐的生活开头: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着“提灯笼,掌灯笼,聘姑娘,扛箱笼,……”的童谣,“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吸足了气,‘甫’地一声把茸毛吹去”,“在春光弥漫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现代女作家壶井荣的《蒲公英》,是一篇意蕴深邃、情文并茂的优秀散文,自1987年选入人教社统编高中语文课本后,颇受学生喜爱。但译文似较粗疏,如文中“孩子一般的小儿子”这句话就颇为费解。何富根的《〈蒲公英〉中的误译、童谣与背景》  相似文献   

6.
    
耿莉 《幼儿教育》2002,(5):30-30
妈妈领着她的小女儿在山路上散步。女儿说:“妈妈你看!蒲公英妈妈的孩子在飞,还戴着小降落伞。蒲公英妈妈不要他了吗?”妈妈说:“不是。蒲公英的孩子要去旅行,去认识河流,去认识瀑布,去认识山,去认识树……”女儿说:“妈妈你看!树叶宝宝从树枝上飞了下来,大树妈妈不要她了吗?”妈妈说:“不是。树叶宝宝要去给小蚂蚁当船,给小甲虫当伞,给小蚂蚱当屋……”  相似文献   

7.
《365则寓言》中有一则《曾子杀猪》的故事,说的是曾子的妻子上街买东西,小儿子又哭又闹,做母亲的只好哄他说:“一会儿我给你杀猪吃。”小儿子就不哭了。当曾子的妻子回来时,看到曾子正准备杀猪,她就责怪说:“我是和儿子闹着玩的,你怎么当真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要学父母的样子,你这样做不是欺骗孩子吗?将来怎么能教育好他呢?”说完,曾子便把猪杀了。做父亲的曾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有过亲身体会。那时我正上幼儿园,星期天,妈妈和爸爸正在家里剥玉米,让我做数学题。事先说好了,做完题就让我和小伙伴…  相似文献   

8.
初夏的一天,我早起晨练,慢跑在郊外的田间小路上。突然,我眼前一亮:啊,蒲公英!我小的时候,对蒲公英太熟悉了,放学后经常与小伙伴一起来到田野拿蒲公英进行放飞比赛,但现在的孩子,尤其是城里的孩子,野外活动的机会很少,还真难见上蒲公英。记得在去年冬天我上《植物妈妈有办法》(二年级上学期)这一课的时候,问学生:“谁见过蒲公英?”大家纷纷举起了手,开始我十分高兴,可当学生说“我们是在图画和电视中见的”时,我的心凉透了,我们的孩子认为图上和电视上见了就算见了,这样下去,怎么了得,将来何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可当时是大冬天,我也无…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孩子热衷于买路边小玩具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特别爱车、奥特曼之类的玩具。儿子上学后,我觉得孩子应该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上,玩具也就买得少了,特别对于那些学校外面小摊上的小玩意,我认为并不适合孩子玩,一般也不会给儿子买。儿子班上同学经常去买此类玩具,让他特别羡慕,经常要求我给他买。对此,  相似文献   

10.
育儿经点滴     
转眼,儿子晖晖已6岁,回首这6年来孩子成长的足迹,感触良多。我深刻体会到育儿要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育儿要有“童心”、“耐心”、“律己之心”;要“愿意”做孩子的朋友,教育孩子要“注意”场合、方式。教育孩子要有童心。父母要学会用儿童的表达方式去与孩子交谈,这样会使话语更生动活泼,很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进行更有效的沟通。一天,家里阳台的花池忽然冒出一棵小小的蒲公英,上面开出了几朵小花,晖晖惊喜地对我说:“妈妈,这里有一个蒲公英妈妈,我想看看她的孩子是怎样跳降落伞的。”说完,他就轻轻摘下那些…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说到用语言教育孩子还是用行动教育孩子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件事:一个父亲带着孩子去参加儿童攀岩比赛,父亲是个攀岩爱好者,儿子的身体素质也不错。比赛时父亲站在场外不停地给儿子喊加油,儿子也能清晰地听见父亲的声音“别紧张!”“快一点儿!”“别害怕!”可是最终儿子还是输掉了  相似文献   

12.
冬的告白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必说我要做些什么只为了孩子们天真的笑容只为了稚嫩的冬小麦也许我并不招人喜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必说我要做些什么只为了意志更加坚强只为了生活丰富多彩也许我并不招人喜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也不必说我要做些什么请带走舒畅留下不快让春给您带来欣喜吧我想我会笑着离开蒲公英拖着小伞飘飞、落地生根、发芽、直到老死,它的一生历尽艰辛。但是,“小作家”笔下的蒲公英却快乐得像个天使!不信,你听听,它分明在歌唱:“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忧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飞…  相似文献   

13.
在家里,8岁的儿子最喜欢吃小白菜。到饭店,我执意要给儿子点一份,可儿子一再拒绝,我问:“你不是最喜欢吃小白菜吗?”儿子说:“我喜欢吃你炒的小白菜,我要吃有爱心的小白菜”。8岁的孩子要吃有爱心的小白菜,他纯洁的童心最渴望的是爱。  相似文献   

14.
孩子穿着一套并不合身的衣服蹒跚学步的模样可能非常可爱,就算衣服大了点或者小了点。丝毫不会有碍观瞻,更不会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像孩子穿着一双并不合脚的鞋却能撒丫子到处跑。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实际上都像给孩子着鞋,只有当鞋合脚时,才能不妨碍孩子健康地成长。 我理解上述关于“鞋”与“脚”的理论始于儿子上学之后,尽管在这之前,一直都在无意识地实践着这套理论。说实话,在儿子上学之前,我从来没为孩子发过愁。直到有一天,儿子背上小书包成了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烦恼才开始降临到我头上。儿…  相似文献   

15.
一天儿子放学回到家里,还未等放下书包,便告诉我一件事儿:“妈妈,老师说星期天让我们到车站广场参加绘画大赛,愿意参加的到班长那里报名,我第一个就报了名。”看到孩子那兴高采烈的表情,好像要过节一样,我也为儿子的主动参与和能有一次锻炼的机会而高兴。于是我到商场里给孩子买来颜料、画笔、纸张,给孩子讲解如何立意、如何选配颜色等等。孩子也显得胸有成竹,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可第二天孩子回到家里却说:“老师说不能每个学生都去参赛,只能选去一部分,老师没选我。”看得出儿子很失望,连那顿饭吃得也很少,一连几天情…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今年七岁,上小学一年级,特别爱车、奥特曼之类的玩具。儿子上学后,我觉得孩子应该把注意力转到学习上,玩具也就买得少了,特别对于那些学校外面小摊上的小玩意,我认为并不适合孩子玩,一般也不会给儿子买。儿子班上同学经常去买此类玩具,让他特别羡慕,经常要求我给他买。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为什么我的建议常被孩子拒绝? 我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了,他似乎对我们的各种指导和建议都产生了抵触情绪。爸爸对他说:“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好,你也应该看一下!”儿子说:“你看就行了,我觉得我没有必要看。”有一天早晨我说:“今天外面很冷,你要穿厚一点儿。”儿子却说:“一点儿都不冷。”而且穿着很薄的衣服就出了门。我们都是出于好意给孩子提出建议,却遭到孩子的拒绝。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总是妈妈教育儿子,但有时,儿子也在教育妈妈。这是苏联一位年轻妈妈的体会。早上,妈妈还想多睡一会儿,儿子却催妈妈起床。“妈妈,起来吧,我想吃早饭。”“别吵我。”“该做早饭了。”“去拿火腿肠吃吧。”妈妈也知道,早上还是让儿子吃热的东西好,但又不想起来。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主张诱导吗?有时强制孩子干什么往往失败,但通过做游戏,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干他们本来不乐意干的事。  相似文献   

19.
一次儿子对我说,他最讨厌上图画课。我便紧接着说:“我小时候也最讨厌上图画课了。”儿子像是找到了知音,连连问我:“你小时候最不喜欢画什么?”“老师一直给你批什么分数?”我一一耐心回答,最后说:“这是教育局规定的课程,尽自己的能力吧!”我想一般家长听到孩子这么说,通常都会严肃起来:“不可以,你一定要认真对待等,画出最好  相似文献   

20.
父母们很少与孩子谈及金钱,有的父母为了防止孩子“有钱容易学坏”,干脆连一分零用钱也不给孩子,他们认为,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基本的物质需要完全可以由父母给予满足,金钱对于孩子来说不但没有意义,反倒还可能让孩子养成任意挥霍的习惯。事实真的就是这样吗?我以前对儿子也抱有类似的“禁钱”心理,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口袋里都不曾有过任何零用钱,尽管他常向我抗议,但我总是严把金钱关。然而一天上午,还没到放学时间,儿子就被班主任张老师送回了家,原来儿子早上没吃早餐,因为低血糖在课间操上晕倒了。张老师一见到我便责怪我怎么连早餐都给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