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会遗留一定的煤炭,这些遗煤大多数留在了采空区里,当采空区存在漏风时,遗煤便会在低温条件下缓慢的氧化,氧化达到一定条件时便会引起煤的自燃。影响煤在低温条件下氧化性质的因素有许多,既包括煤炭的自身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同时也包括采空区漏风情况,采空区遗煤量等外部因素。煤在低温氧化过程中会释放出一些氧化气体产物,而这些气体中有些可以作为指标气体,对这些指标气体进行理论分析,可有效的预报煤炭的自燃发火。本文通过对某煤矿7128工作面煤层的煤样进行低温氧化实验,得出低温氧化气体产物特征及变化规律,从而分析出该煤层的氧化规律,选择可靠的指标气体,预防采空区遗煤再燃。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4)
采空区自燃"三带"划分是矿井防灭火基础工作之一。根据井工二矿11煤21103工作面实际情况,沿采空区回风巷布置3个测点测定采空区气体成分,依据采空区氧化升温带长度,划分自燃"三带"范围,确定工作面最低推进速度,为防治采空区遗煤自燃提供科学依据,保证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天合创煤炭分公司葫芦素煤矿2-1煤样的氧化升温实验,研究了煤升温过程中H_2与CO的产生、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认为煤升温氧化过程中,CO浓度变化基本服从指数曲线变化趋势,H_2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符合6阶多项式分布。170℃以后,CO和H_2产生量开始急剧增加,均呈指数规律变化,且H_2温升率(△ppm/△T)为CO的168倍左右,H_2变化速率对现场实际灭火中判断火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安煤业公司残煳.采综放工作面老塘多种气体及温度的检测,确定煤炭氧化是老塘自燃的主要原因得出了西安煤业公司煤成自燃规律,提出了预防自燃发火的方法,认为系统可靠,合理配风,老塘注浆,加快工作面推进度,减少丢煤,老塘注氮等是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淮南矿区主要煤层的自燃特性,选取淮南矿区的五个煤样,采用热红联用仪分别在不同气氛下开展了煤自燃热分析特性及反应气态生成物的产生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各煤样来自不同的矿区,但各个煤样的实验曲线特征具有相似性,确定了各煤样自燃过程中的临界温度T1,干裂温度T2,活性温度T3,增速温度T4和着火温度T5等特征温度点;随着氧浓度的降低,煤样的TG与DSC曲线均存在滞后现象,即氧化相同质量的煤样,氧浓度越低,需要的温度越高;主要针对煤自燃氧化过程中CO,CO_2以及H_2O的气态产物进行监测,因煤样所含官能团种类相似但数量不同,气体生成物只有数量的差异,而无种类的差异。此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煤自燃机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金源煤矿2307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取该煤层煤样进行指标性气体的实验,得出了判定该煤层自燃的指标性气体为CO、C_2H_6、C_2H_4、C_2H_2等,根据实验得出的指标性气体的变化规律,能够判别煤自然发火所处的阶段,结合现场取样进行色谱分析,能够起到判定煤层自燃情况,有利于监测煤层是否有自然发火情况,为煤层的安全回采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7.
《内江科技》2015,(9):68-69
平顶山矿区己组煤自然发火周期短,属易自燃煤层。本文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台对平顶山矿区己组煤层自燃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测出煤的特征温度、耗氧速度、CO产生率和CO2产生率等参数,确定了煤自燃氧化特性、放热强度和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为平顶山矿区己组煤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苗苗  邵蕊  李仁强  杨吉林  徐明 《资源科学》2019,41(7):1286-1294
农业生产活动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不同作物栽培体系和管理方式都会影响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控制机理的研究,但关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和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中科院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试验站为研究平台,通过对新(刚从旱田转为稻田)老(过去20余年一直为稻田)稻田进行连续4年(2013—2016)观测,分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预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旱田转变为稻田后,前4年新稻田CH4排放通量显著低于老稻田,但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新稻田的CH4排放速率呈增加趋势,而老稻田的CH4排放速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耕作年限对CO2和N2O的排放速率影响不显著;新稻田的pH值和土壤有机碳含量低于老稻田。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缩短稻田轮作(水-旱轮作)期(小于7年)能够有效降低稻田CH4和总温室气体排放量。该结果表明利用老稻田的CH4排放系数可能会显著高估新稻田的CH4排放量。研究结论可为准确评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为区域农业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温室气体减排对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我国农田非CO2温室气体(主要指CH4和N2O)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4.3%,预计2030年我国实现碳达峰后,化石能源逐步被清洁能源替代,农田CH4和N2O排放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比重也将随之增大,其减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将日渐凸显。然而,现有农田碳减排技术由于缺乏立法教育宣传和成果激励机制等,并未得到充分转化应用与推广示范,使得减排成果难以落地坐实,不利于我国农业碳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章总结了我国农田CH4和N2O减排工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我国农田CH4和N2O减排所面临的问题,并在今后长效监测平台运维、新方法技术突破、大众减排意识提升及成果推广示范加强4个方面提出了技术和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位于河南省义马市东南,主采煤层为侏罗系中统下段义马组煤田,地质构造简单,为典型的长焰煤易自燃煤层。在回采过程中综放工作面的直接顶中有一老巷与采空区串通,造成工作面采空区漏风,致使上隅角CO浓度很高,采取防灭火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该工作面采空区CO浓度,使回采工作顺利进行,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采空区遗煤自燃是煤矿内因火灾的主要原因,准确测量采空区的温度是预防内因火灾的关键。本文介绍了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的测温机理及系统的组成,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煤矿采空区光纤安放形式,即沿工作面推进方向"V"型布置,可以达到对采空区温度的网格式监测,提高了监测的有效范围和准确度。通过用计算机比对煤氧化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达到临界报警温度时,发出报警信号,从而实现煤自燃发火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向采空区注入CO2使火区形成正压减少并杜绝空气进入采空区或火区,降低采空区或火区气体温度使煤氧化停止。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忻州窑矿8937放顶煤工作面顺利通过多条直通地面小窑入侵巷道技术。通过分段封堵小窑、综合防水技术、小窑巷道加强支护、防治冲击地压、防止古塘自燃发火、加强气体监测、治理空巷煤尘堆积等一系列措施,顺利通过小窑空巷,开采出15万吨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相同条件下过工作面过空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碱式硫酸镁5Mg(OH)2·MgSO4·7H2O、漂珠、水泥、油酸三乙醇胺溶液、双氧水(质量浓度27.5%)、柠檬酸、萘系减水剂等为原料,制备了密度250 kg/m3的漂珠-碱式硫酸镁保温材料。研究了纳米SiO2对漂珠-碱式硫酸镁发泡水泥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纳米SiO2对该保温材料形成过程的机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添加适量的纳米SiO2,其28 d抗压强度最多提高了23.3%,抗折强度最多提高27.2%。  相似文献   

15.
煤矿井下自燃是井下重大灾害,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及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基于现代化装备进行煤层自燃发火预测预报系统,采用束管监测技术,该技术具有测定气体组分较多、数据存储量大和分析较准确、监测连续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束管系统对井下气体组成及各种气体的含量变化能够在任何时候有效的实现监测,而且可以在地面监测中心分析预测煤自燃灾害程度及发生发展过程,能够对煤的预测预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而且易于操作、方法简单易上手。  相似文献   

16.
发生瓦斯燃烧后,可能引起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燃烧范围扩大、温度升高、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致使人员窒息中毒等事故发生。为了保证工作面火区熄灭;通过采取对发生瓦斯燃烧的火区进行封闭、注氮气、注液态二氧化碳、工作面上、下隅角注凝胶、地面钻孔注水、封闭墙堵漏等综合治理措施后,经取样化验证实工作面内火已熄灭,具备启封条件。该治理实践能有效指导煤矿井下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煤层自燃发火等事故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宫健  崔育倩  谢文霞  张艳 《资源科学》2018,40(1):173-184
甲烷(CH4)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增温贡献已达15%。受海洋和陆地双重影响的滨海湿地是CH4重要的自然来源。本文综述了滨海湿地CH4的产生过程、通量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动态。CH4产生过程的研究以分子生物学为主,在淡水湿地研究较多,因此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突破。滨海湿地CH4通量特征具有较大的时空差异,这种差异性受到不同地域特殊的土壤理化性质、水文状况和植物群落等多种因素影响。水文条件是CH4产生和排放的决定性因素,温度和pH通过影响产CH4微生物活性来影响CH4排放。盐分对滨海湿地CH4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浓度上,对盐分中SO42-等离子的组成上研究还不是很深入,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探究。植物的传输作用是研究CH4排放动态的基础,在植物种类和密度对CH4排放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多。人类活动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对滨海湿地CH4排放产生很大影响,相关研究较少,应给与足够重视。滨海湿地CH4排放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过程较为复杂,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①加强土壤理化性质对CH4排放的影响,尤其是盐分中各离子组成和浓度差异对CH4排放影响的研究;②加强植物体自身对CH4排放的影响研究;③加强人类活动对CH4排放的影响研究;④加强大空间长时间尺度下CH4通量的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背景实现碳中和是全球及我国一个创新的目标,目前还缺乏经济可行的科技路线。中央提出了顶层设计、先立后破、立足煤炭清洁利用等非常正确的政策。目前全世界每年化石能源利用向大气中排放了CO2360亿吨以上,超过了大自然自身平衡的能力,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广泛应用排放大量CO2,其主要利用方式如下:CHn=0.8-4+O2+N2→CO2+H2O+N2CHn=0.8-4代表煤、石油及天然气。  相似文献   

19.
甲烷(CH4)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一类重要温室气体,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是中国最大的CH4排放源。为编制高质量的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以及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措施,有必要对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不同排放源的CH4逃逸开展系统研究。根据《IPCC 2006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方法,对中国煤炭逃逸关键排放源井工煤矿开采和矿后活动采用本国特征排放因子法,其他排放源采用缺省排放因子法,计算了2010—2016年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量,分析了上述期间的排放趋势及排放构成,并开展了同其他国家隐含排放因子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①不考虑回收利用量时,2010—2016年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量先升后降,2010年排放量为2525万t,2013年达到峰值2716万t,之后缓慢下降到2016年的2269万t,最大的排放环节为井工开采,研究期年平均占比为83%。②2010—2016年CH4回收利用量年均上升17%,2016年回收利用量占总排放量的27%,扣除回收利用量后净排放量峰值年份前移到2011年。③不同国家本地化隐含排放因子差距较大,中国在主要产煤大国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波兰相当,低于德国、俄罗斯和美国,位于IPCC缺省值下限。④从排放源范围、方法选择和排放因子等方面来看,中国煤炭开采和矿后活动CH4逃逸排放清单在非附件I国家中属于领先水平,但同附件I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未来进一步提升计算范围的完整性,加强活动水平数据收集,以及深入开展中国特征排放因子研究,同时从管理和技术方面加强对煤矿瓦斯的回收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地球升温,成为全球科学家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其原因,大家都一致认为是全球人口增加、汽车、工厂等向空气中大量排放CO2、CH4等温室气体所造成的.但依我看来,主要原因也许是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石油、煤、天然气等大量开采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