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牟丽 《出版参考》2009,(20):16-17
IT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占了先机,在数字出版领域先下一城,但在进一步发展中所遇到的内容“瓶颈”使其不得不承认拥有自主版权的内容至关重要;传统出版企业更是从市场被抢占的痛楚中深刻领悟到,内容是与IT新贵抗衡的唯一武器,不仅要牢牢掌握,还要对其进一步创新和增值。本文着重阐述非内容性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大多数出版企业选择了"出版流程管理系统"作为构筑出版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虽有诸如"出版流程管理系统"、"出版信息管理系统"、"出版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生产流程管理系统"等不同的称谓,其实际包含的管理内容也有一定差别,但系统的中心内容均是将出版管理思想与IT技术融合,应用流程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以出版社业务为主线的管理平台.此类系统一定涵盖了出版社图书编、印、发等各重要生产环节.  相似文献   

3.
2001年5月,国际出版商协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了第26届大会.德国的Diebold公司向大会代表展示了他们的"出版企业网络发展战略研究"成果.Diebold是德国IT界一家著名的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全套的管理方案和技术支持方案,其近期的研究项目主要包括传统企业如何开辟网络市场,并向网络化转型等."出版企业网络发展战略研究"成果长达450页,内容涉及到杂志业、报业和图书出版业等传统纸介质出版业.针对目前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造成的冲击,Diebold为传统出版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如何在互联网上寻求发展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媒体融合中,优质内容资源的合理运营是传统出版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基础.但当前许多传统出版企业尚未找到合适的内容运营策略,出版融合之路步履维艰.本文就我国传统出版企业内容运营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媒体融合中"内容为王"策略的重要性,结合武汉理工数字传播工程有限公司RAYS平台的探索与实践,从生产与消费互动的独特运营模式、出版行业大数据服务、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和内容运营人才培养方面分析其帮助传统出版企业展开内容运营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出版企业的内容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IT已成为我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企业来讲,IT系统是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支撑平台,是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科学管理和高效决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转企改制后的出版集团,IT除了支撑和保障作用以外,还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因此,出版集团如何对IT进行高效管理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时期,我国出版"走出去"进入新阶段,作为数字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数字出版产品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方面,其"走出去"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中国数字出版产品想要进一步"走出去",亟待政府、出版企业和出版行业协会共同发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大力拓展渠道平台,坚持精准施策和效果优先,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更深度地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助力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产业融合: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惟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并形成了出版业主导的数字化改造和IT企业主导的数字出版两条并不成功的发展路径,而出版与IT的融合才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惟一选择.可以通过跨产业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建立产业集群区、统一技术标准等途径实现这一融合.  相似文献   

8.
技术"绑架"了数字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先进技术应用于某行业时,就会促进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其逻辑关系是技术被行业所应用.当前在数字出版领域,这一逻辑关系似乎发生了颠倒,不是出版应用了IT技术,而是"技术应用了出版",或者说,技术强行"绑架"了数字出版.  相似文献   

9.
夏丰 《出版参考》2021,(8):55-57
文章基于"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经验,探讨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出版企业如何利用已有内容、渠道资源实现数字化教育产品的开发和运营.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行业共同面临的应用场境和商业模式,逐步梳理出中学实验教学与互联网教育融合发展的模式特征及市场前景,尝试进一步探寻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出版产业中,"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格局,使作者、出版社、印制企业、发行商、读者之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每个环节各居其位,出版方占据相对优势的主导地位.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变革将这个平衡打破."内容为王"的出版业准则在网络环境下被进一步放大,更使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边界逐渐模糊,催生出更多的竞争主体.中小型的专业出版企业,能否凭借自身"船小好调头"的优势,率先实现"突围",走出一条专业而无法被复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营销渠道是一个出版企业的图书流向消费者(读者)的渠道,出版企业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控制力度的大小.对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出版企业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特别是专业出版企业,因为其出版的图书有独特的内容和特定的读者.因此其营销渠道建设有着一定独特性。随着出版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各出版集团对一些专业领域的渗透.专业出版企业的营销渠道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12.
云计算的高速增长令人痴迷,正席卷整个IT界,以IT技术和出版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数字出版进入云出版时代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对于云出版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初浅的阶段,似乎恰如其名字一样,如"云",还飘在"云端",如何让其落地,体现以共享、集约、自由路径获取、便捷服务为主要特点的云计算与快速发展的数字出版结合的魅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本文从云计算的内涵与运营保障两个方面来看云出版,以期让云出版可以切切实实找到落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经举办两届了.总结和交流两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的经验,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做好原创出版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我国出版"走出去"承载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责任.自"丝路书香"工程实施以来,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支点从欧美国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关照下,尽管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离"走进去"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文化强国视阈下,出版"走出去"应进一步做好海外市场的受众细分工作,在受众本位思路的指导下,加强深耕内容建设,在翻译工作中融入跨文化传播理念,尤其应推动我国的数字出版"走出去".在为海外用户提供文化内容和阅读服务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类知识文明的数字化传承储备,数字出版产业在近年的信息化浪潮下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随着媒介迈向融合互通,数字出版的生存环境及内容需求等外部属性发生了巨大改变,为其产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用户的选择和技术的进步也为数字出版业的进一步成长孕育了潜在的发展良机.如何转"危"为"机",实现更加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数字出版产业不得不思考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16.
闫玉刚  王芷 《出版广角》2021,(14):53-56
"双一流"语境下,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使得"双创"教育成为"双一流"高校评定的重要标准和建设重点.而教材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载体,其出版状况值得业界关注.当前,我国"双创"教材编写和出版呈现以其他出版社为主、大学出版社为辅的出版格局,存在数量少、缺乏实践性、与专业结合度低等问题.未来,出版社应在教材体系、内容侧重、专创融合、编写流程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双创"教材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真正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台湾"中华电信"推出革命性电子书云端数字出版平台——Hami Publisher,以数字出版联盟最新的ePub 3规格,为出版业者提供了一个操作便捷的出版内容数字化工具. 正式上线后,其将提供给加入Hami书城的出版社制作电子书的服务,并逐步向台湾所有出版社提供使用,他们期望藉由降低电子书制作编辑的门坎与成本,提升编制电子书的意愿,进一步充实数字阅读的内容质量,让台湾读者能够享有丰富多元的数字出版内容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前,"融合"正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应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融合"已经成为理解媒介变化的一种新范式.聚焦到"出版融合",其实质是传统出版延伸至互联网技术或多种内容传输技术的范式;其要义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共享技术平台以及出版内容;其形式包括一切与出版要素的结合和汇聚;其目标是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通融,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改制后文化出版企业如何坚守其社会责任,避免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走钢丝"?通过分析文化出版企业应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提出其实现社会责任、避免"走钢丝"的对策方法.  相似文献   

20.
传统出版产业中,"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格局,使作者、出版社、印制企业、发行商、读者之间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关系,每个环节各居其位,出版方占据相对优势的主导地位。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变革将这个平衡打破。"内容为王"的出版业准则在网络环境下被进一步放大,更使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边界逐渐模糊,催生出更多的竞争主体。中小型的专业出版企业,能否凭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