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新选的黄蓓佳的儿童小说《心声》,通过主人公李京京的故事,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和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教师教学用  相似文献   

2.
<正>给学生一个深度发挥的舞台,让他们创造一片天空。这是我在小说与戏剧教学中的深刻体会。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小说与戏剧的兴趣,让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并能走进这扇艺术之门,在小说与戏剧的教学中我强调用兴趣激发能力,让讲台成为舞台。一、让兴趣与能力并行我们回顾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单元。其中不少篇章,它们不仅具备文本,更有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祝福》、《边城》、《林黛玉进贾府》、《智取生辰纲》、《失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定版(简称新大纲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强调指出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就“学科间的融合”而言 ,在新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果我们暂且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叫做“正学”,那么教材中的非语文学科知识就叫“杂学”了。纵观小学语文新教材 ,我们认为融合的“杂学”主要有以下一些。一、哲学知识。如《刻舟求剑》一文中 ,那个过江之人不慎将宝剑掉入江…  相似文献   

4.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教学中,很少有语文老师会把《麋鹿》和《钱学森》联系起来教学,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阅读两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品味出它们的共同点——用如电影一般的特写镜头引出文章的主人公。在品味中学生懂得了用这样的方式开头,既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更为整个文本的展开渲染了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情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解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教师要结合课文,挖掘课文中的爱国主义情愫,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教材在这方面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最后一课》、《谁是最可爱的人》、《最后一次讲演》等课文中的主人公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春华 《现代语文》2011,(4):116-116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五,选入了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小说的主人公处处身陷"套子"不可自拔,最终在"套子"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由此笔者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8.
正"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针对江苏考纲"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要求,小说阅读试题中,常有分析文本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考题。因此,针对这一命题现状,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相应地在课本小说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就显得很有价值了。鲁迅先生的《药》是我校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实验教科书·语文《小说选读》"中的篇目,这篇小  相似文献   

9.
被选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最后一课》是一篇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叙述主人公小弗朗士所上的最后一节法语课的过程,展现了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这一经历在小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宋颖 《学语文》2014,(3):27-28
比较,是一种很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语文阅读过程中,阅读者很有必要有意识地将比较的方法引入其中,以便更好地走进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咀嚼品味。如《一个人的遭遇》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  相似文献   

11.
葛敏芸 《广西教育》2012,(33):16+26-16,26
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一定数量的小说被选编或改编作为课文。以苏教版小语教科书为例,有中国小说,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打洪教头》等;有外国小说,如《爱之链》、《船长》等;有短篇小说,有选自长篇名著中的某个章节。纵观小说课文,它容量小,篇幅短,  相似文献   

12.
《半张纸》是新课标选修教材秒《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小说,作者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小说家斯特林堡。小说以半张纸上的电话号码为线索,连缀起回忆中的一个个牛活场景,牵引小主人公两年问的悲欢离合的回忆,深刻地再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流程。小说虽然选材角度很小,篇幅很短,但语言洗练,结构巧妙,精彩纷呈。这对于喜欢小说创作的同学来说,无疑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是必不可少的文体之一。学习小说时,学生很自然地想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在阅读中,学生能较容易地梳理出小说的情节,也能较全面地分析出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也能根据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语段,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但是,小说中的主人公学生却难以确定。最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学生对小说主人公的判断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于勒是主人公;有人认为菲利普夫妇是主人公,为此争论不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把握好确定主人公最根本的方法。怎样确定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4.
审美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形式过程中,中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语文是中小学最基本的课程之一,它与审美教育关系极为密切。著名语文专家苏灵扬说过:"语文教学进行美育的广泛性和深刻意义,远胜中小学的其他课程。"所以,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渗透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的载体是教材。语文教材中充满着美的篇章。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语言中,领略各种各样的"美":如《看戏》中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苏州园林》中的…  相似文献   

15.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通常的理解是"反战"。如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就认为这篇小说"通过一  相似文献   

16.
《木兰诗》是入选在部编版新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以往也常编入在各个版本的语文课本中。一般来说,我们教学会把重点放在木兰这个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上,通过木兰的言行举止去分析其人物性格及体现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向往。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作为传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抓住一切契机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打好精神的底子。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教材中,有很多渗透着德育思想的好材料。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出这些材料中的德育素材,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追寻名人的思想、足迹,能受到道德的启迪,这已毋庸多言。从学生喜爱的小说如《最后一课》《背  相似文献   

18.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编排在初中语文(非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关于小说,学生不陌生,一方面,有较为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在前五册的教材中,已经学过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范进中举》、《麦琪的礼物》等。而且,在第五册还学过一篇《谈谈小说》的语文知识短文。联系本册教材中“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教学重点和本单元“在已有基础上,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的教学重点,处理好这篇课文的思路,应抓住…  相似文献   

19.
传记是有悠久历史的文学体裁,它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在文学史占据一席之地。高中语文各版本教材中都一直有传记作品,而今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对于传记越来越重视。除必修教材中的传记作品外,又有了专门的传记选修,如人教版《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苏教版《传记选读》和《(史记〉选读》等。入选传记都是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结合,生动有趣且文学价值极高;传记中的主人公各具特色,极具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20.
正陶丽群是广西作家,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林白和现在的朱山坡,因为他们的小说中有着相似的扑面而来的南方的燠热与眩晕。至于《宽恕》中的女主人公父亲墓地边那丛丛阴凉如伞的蓖麻,则让我联想到了林白《子弹穿过苹果》中父亲长年累月地熬煮蓖麻油提取颜料的古怪情节。还有在林白小说中出现的芭蕉,也与《宽恕》的女主人公稀薄的童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