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古人云:“教亦多术”,“善教者得其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救”,学生才能“乐学”。因此,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善救”,并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于漪说:“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矻矻、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仅使他们“学有所思”,而且“思有所得”。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善教”的教师“得其法”,就在于根据大纲,紧扣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善教”与“乐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比如教语文,文章的体裁不同,内容深浅不一,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需要讲  相似文献   

2.
农广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具备“六善”素质,即“善学、善思、善创、善导、善补、善联”,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向树林 《教育艺术》2000,(12):11-12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先有教师的“善教”,才有学生的“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前提.“乐学”是目的。没有老师的“善教”,何来学生的“乐学”?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否乐于学习,与教师的“教”密切相关。教师“善教”,学生才能“乐学”,反之,学生就会视学习为苦事,甚至产生消极、对立、厌学的情绪。在“善教”与“乐学”之间,“善教”是条件,“乐学”是结论。没有教师的“善教”,也就没有学生的“乐学”。 笔者在教数学课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在“教”上下功夫,力求做到“善教”与“乐学”的  相似文献   

5.
必须知人善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要知人善教,就要熟悉学生,从思想感情上热爱学生,从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对学生炽热的“爱”和科学的“严”相结合,是知人善教行之有效的一条措施。尤共对后进学生不是厌恶、歧视,而是亲近热情;不是急躁简单,而是耐心细致地教育;不是训斥谩骂,而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微小进步,正面进行引导;他们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和缺乏知识分不开的。因此,要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急躁,不怕反复,循循善诱,设法帮助他们树立争取进步的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向老师吐露真情,才能找到善教的根据,对症下药。因此,教师平时要与学生打成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会创造和发现。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善疑、善问、善思、善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巨大的创造力。一、培养学生善疑有一句名言:“怀疑是智慧之母”。说的是“疑”是寻求知识的开始,是“悟”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多为学生设疑,而且要培养学生敢疑、善疑。例如,在《动物的进化》一课的教学中,对于很久以前的自然界,学生知道甚少,又满怀好奇,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首先设疑:“通…  相似文献   

7.
孙海云 《辽宁教育》2007,(1):64-64,65-66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8.
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在于"善教"与"乐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教学互动的关键是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乐学”是在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互动式教学旨在使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动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9.
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有诚心。有爱心。有真心,才能换取学生的热心,赢得学生的信心。班主任是班级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学生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以心换心才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我认为“严管善导”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具体细分为两个方面、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臻于至善     
“臻于至善”源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臻”是“到达”之意,含“不断趋向、不断接近”之意,“至善”,即最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我以为,一堂好课的境界还是在“善教”、“善导”上。顾黄初先生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一名语文老师,其课堂教学艺术的出发点就是“教”与“导”。只有进人了“善教”、“善导”的境界。才能真正让课堂变成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场所。而他所称道的“善教”、“善导”。正是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最核心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古人的教学,讲究依据学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讲究学生“先学”,教师顺势而导。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长善”而“救失”,达成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善教必须善学,善学才能善教。我校函授教育的目的是培训合格的初中教师,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善教与善学的内在联系,在教育实践中努力做到善教善学,无论对函授教师,还是函授学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函授教育中如何做到善教善学,本文认为应该处理好以卞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不管是应试教育也好 ,还是素质教育也好 ,课堂教学始终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讲好课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善”讲不善“听” ,是课堂教学的一大弊病 ,尤其是语文教师 ,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己任 ,自己的听辨能力过不了“学生关” ,又怎么能训练好学生的听话能力呢 ?教育心理工作者调查认为 :在日常生活中 ,听占 4 5 % ,说占 30 % ,读占16 % ,写占 9%。所以 ,我以为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做到善讲与善听兼顾才行。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叶圣陶先生认为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与‘本’ ,不可偏指…  相似文献   

15.
读中善悟     
读中善悟广东省台山市台城镇二小李妙霞语文教学要注重在听与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善悟能力,这样,可为学好其它各门功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善悟能力,应教给学生学会快速、广泛阅读的方法,做到先有善疑,后有善悟,才能“读中善悟”。首先,要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16.
“学贵善思,教贵善诱;学贵善悟,教贵善导。”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应当努力成为循循善诱的“师者”。  相似文献   

17.
有的学生容易在被“看恶”以后,自暴自弃,因而教学中尤其要警惕“看恶”的言语,教师要注意所说的话,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言语的影响,做到“看善学生”,方能引导学生生善之心,行善之事,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8.
“教师”这一概念不是抽象而是具体的。最终它总是落脚于学科上,体现为教师的学科。由于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不同学科的教学活动,因而,学科成为教师职业活动的领域,成为教师存在的根据所在,而学科内含的美也成为教师职业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别林斯基认为,只有在美的感情下,才能有智慧。学科的美就是一种智慧的美,它是在人类美好感情的土壤里培植起来的,是思维的舞蹈,智慧的体操。学科的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科教学蕴含着真、善、美学科教学的使命就是向学生揭示人间的真、善、美,发展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自由创造的意识和…  相似文献   

19.
袁逸仙  赖学军 《文教资料》2013,(28):47-49,60
“善假于物”语出《荀子·劝学》,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人之所以为人才”的识别技术和方法。发现和认识人与人才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可以帮助理解语文特级教师之所“特”,对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取部分语文特级教师“善假于物”的教学案例,根据教师所“假”之“物”与所授内容之间的相关性联系对特级教师之“善假”进行实证性研究,期望能为语文教师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师要做到﹃十善﹄肇东市第七中学郭庆云一善备课。就是教师要善于在备课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并认真研究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把“双基”落到实处。二善开头。良好的开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