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闻采访与记者的观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是新闻记者必备的基本功。通过观察 ,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 ,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 ;可以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可以抓住反映新闻事实本质的细节 ,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记者在采访中应有强烈的观察意识 ,应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选择最佳时机和位置、积极思考、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浅析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案例的选择。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教学性与适用性;经典性与典型性;时效性与突发性;可读性与启发性。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真正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写得新鲜、活泼,具有可读性,富有特色,要求新闻工作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读服务的思想,打破陈规,善于突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创新,不断实践,才能写出短小精悍,新颖别致,可读性好的新闻作品,这也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社会进步出现的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及各媒体出现的激烈竞争,为了满足受众积极健康的需求,可读性便成新闻报道的一大追求。该文对新闻可读性的内涵,增强可读的必要性和如何增强新闻可读性作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报业竞争的激烈化,促使报纸在打造特色上下力气.从追求独家新闻报道到新闻的深度报道,各家报纸首先将着力点放在新闻上,报纸对于新闻素材的深度挖掘,一定程度地弥补了纸媒时效性相对滞后的不足;新闻评论是报纸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又一记重拳,在重大事件的新闻大战中,新闻言论是否独到精彩,成为报纸比拼实力的又一考量点;各种类型的专刊取代文艺副刊在市场走俏,成为报纸招徕读者的又一看点,相较于文艺副刊,这些专刊更加娱乐化,更具市井气息,更像是文化快餐.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主编同志: 《中国考试》杂志,办得不错,有特色,很适合我们读者的需要。尤其是高考专刊,对高考后各科试题的分析、解剖以及精辟透理的阐述,对我们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更有帮助,读者看后也能领会掌握一些解题思想,还有常刊对国家考试命题的研究和综述,都是国家各教育部门的主要角责人撰写的,很具有研究价值和可读性,对于一些教育部门更具有参考价值。《中国考试》双月刊杂志总的来说,是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新闻要写得新鲜、活泼,具有可读性,富有特色,要求新闻工作者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打破陈规,善于突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于创新,不断实践,才能写出短小精悍,新颖别致,可读性好的新闻作品,这也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我国报纸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前报后刊的版面格局。专刊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给报纸带来新的经营发展思路。而健康专刊是从近10年才开始逐渐兴起的。它的发展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但反映了报纸的各方面变化,而且反映了时代心理的变迁。探讨专刊和健康专刊的发展原因和过程,以及新形势下健康专刊的特色,指出"新闻、服务、公益、经营"四位一体,才能创造和延伸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会议新闻是新闻报道中的常见类型之一,但长久以来会议新闻报道形式的模式化,致使其成为不受欢迎的新闻报道类型。本文以几篇风格独特的会议新闻为例,分析应如何挖掘新闻内容,以新颖的形式增强会议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可读性是衡量译文质量的标准之一,译文的可读性不仅表现在文笔流畅,还表现在与原文的基本风貌一致,准确表达出原文的思想,使译文和原文在深层意念上契合对应。本文通过新闻报刊文体的翻译,从文体、词义、句式三个方面来论述译文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近几年大量出现在新闻语言中的字母词为例.探讨其对汉语新闻语言的易读性有什么影响,并对其做易读性测量。据此,提出关于提高字母词易读性的策略性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传媒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直面受众选择的今天,新闻语言的易读性问题应该越来越引起传媒的重视,如此,才能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受众轻松快捷的阅读心理。遵循易读性原则的新闻语言首先应该是生活化的语言。遵循易读性的新闻语言同时是讲究艺术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3.
衡阳地方报纸所处的媒体环境及自身的缺陷使其新闻报道的必读性、可读性较差,通过新闻大众化提升报纸的可读性,依仗地方特色构筑报纸的必读性,在心理上与受众做到心有灵犀,是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同时,衡阳地方报纸的地缘优势、独立的生态位以及报纸本身的发展意识,给新闻大众化与地方特色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这种融合,内容上贴近本地受众,关注本土讯息;新闻编排注重"易读"性,报纸设计融入地方文化;塑造本地传媒品牌,提高读者忠诚度。  相似文献   

14.
陈映  许鑫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2):113-116
宏观经济报道的可读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具体可细分为易读性、鲜活性以及权威性等几个方面。因此,提高宏观经济报道的可读性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是对新闻记者和编辑综合素质的一个全面考验。具体而言,可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去增强宏观经济报道的可读性:一是解剖"麻雀",以小见大;二是关注热点,对接民生;三是见人见事,以事说理;四是跳出数据,寻找亮点。  相似文献   

15.
体育报道的“精彩指数”是体育新闻喜闻乐见的程度。不断提高报道的“精彩指数”,是实现新闻有效传播的需要。现代体育凝聚着人类精神和智慧,形象展示力与美,是现代文明和价值观的生动载体,体育新闻报道要多角度挖掘题材,走出“体育就是比赛”、“比赛就是金牌”的误区,个性化地展示富有新闻价值的片段或侧面,提高新闻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学》对“新闻”和“新闻价值”的定义都不够恰当。在把握词意、搞清定义对象的属性特征及其外延后,对二者的定义应该是另样的,由此可以引出相关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财经新闻报道往往因其专业性、严肃性而与一般受众“保持距离”,并导致其可读性与必读性降低。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使财经新闻报道情境化,而使财经新闻报道情境化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使用刻画、预测、类比、对比等技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闻的功能与内容、状态、方式的延伸,报纸文艺副刊以其文学性、可读性强之特质,历来为读者所喜爱,被称为“报纸中的期刊”、“报纸的魂灵”。时代不断进步,文艺副刊与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应当与时俱进。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呈现多元化状态,报纸文艺副刊应紧跟时代步伐,真正提高副刊的有用性,“留客”不走,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与多媒体的同时、综合运用,能够产生更典型、更真实、更富有现实主义的艺术感染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更能增强新闻性、形象性、典型性、真实性和艺术性,达到锦上添花之目的。专题摄影运用文学创作的艺术手法,把新闻摄影和多媒体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带有创作性的、具有感染力的、可视形象的宣传形式。  相似文献   

20.
可读性是党报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概念,但长期以来,党报指导性较强,可读性较弱。新形势下,确保党报指导性,增强其可读性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