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让生活浸润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引领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每位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有效性。一、生活素材浸润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感受到熟悉生活的同时掌握好数学知识。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在数学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一、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不会感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在课堂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中的愉悦,发现数学中的美。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呢?一、在培养兴趣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兴趣的激发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堂不应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结合,融入生活找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张美霞 《考试周刊》2013,(39):78-7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生活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让生活经验数学化,让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着无穷魅力。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挖掘生活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思维能力;再现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魅力;解决生活问题,体验数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如何在生活中用好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使生活问题溶入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生活化。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生活问题溶入数学课堂呢?一、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应从让课堂凸显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探索的魅力;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作用等方面着手,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生活化课堂充满活力,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缩短数学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鲜活的生活题材引入课堂,用生活问题激活课堂,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巧用于课堂,生动的生活数学事例活用于课堂,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让数学课堂时时洋溢着生活气息,更富有情趣和魅力,使数学课堂学习更加自然有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努力尝试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让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生活课堂化,让课堂生活化,营造数学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从培智生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体验、实际生活中尝试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使数学和生活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上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教育体制改革,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全面、更有效率地学习数学,就得紧跟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了解新课标教学的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习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小学数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小学数学课堂中学习的内容都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从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入课堂学习的内容。教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来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呢?根据多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经验来进行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数学教学活动中时时处处可以引入生活情境,达到教学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现对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创设进行一些探讨.一、创设生活情境,让教学活动生动有趣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鲜活的数学,而不是人为编造、纸上谈兵,不是只动口不动手、只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让生活融入数学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题材,探索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让学生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数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体验,将初中数学课堂打造为"生活课堂"。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时,要架设好课堂与生活的桥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享受"数学,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一、创设初中数学教学情境,树立学生数学源于生活的意识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5.
应序芬 《海南教育》2013,(10):58-58
<正>让数学课堂回归生活,让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课堂,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社会、自然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知识的价值,增进学生的学习信心,并能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创设情境,引向指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教学内容大多数可以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为此,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以达到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和谐统一,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来自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知识结构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抓好双基,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在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体验、交流、合作、反思中领悟数学知识,学会数学思维方法."将生活问题引入数学课堂,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轻松融入数学教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  相似文献   

18.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我认为要在课堂中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应从以下“四个让”着手: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相似文献   

19.
王霞 《考试周刊》2012,(55):71-72
长期以来.我国的数学教育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不全面。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社会生活相脱节.教学中忽视数学与日常生活特别是学生的生活背景的关联。所以,教师要使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数学生活化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并学会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堂应是充满快乐、洋溢着数学趣味的高效课堂,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才会自动自发且富有个性。要奏响小学数学课堂"快乐""高效"的主旋律,就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就要展开竞赛,让学生在合作竞争中获得学数学的快乐;就要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与静的转换中找到学数学的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