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于是把孩子委托给自己的父母或者亲戚照看,就形成了大批的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与教育,在学校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不好,成为学困生,因此,留守学困生也成为当前农村教学的一项棘手问题,这需要教师、家长给予这些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潜江市教育局利用暑期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三谈心”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一是与负责抚养的“隔代老人”谈心。全市各学校的所有教师对这部分留守儿童进行一次家访,了解这部分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帮助家长纠正一些不良的家庭教育行为。二是各班老师与本班留守学生谈心。了解这些孩子的心理状况,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同时给予这些孩子学习、生活上更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感受更多的温暖。三是让留守学生与父母谈心。要求学生给在外务工的父母写信或打电话,汇报自己在学校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让在外的父母放心。  相似文献   

3.
<正>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有父母的"孤儿",他们就是留守儿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耿马县五华民族小学也因此形成了一个由365名儿童组成的特殊群体———留守学生群体。留守学生数量的增加,给五华民族小学的教育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据调查,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照顾和正常的生活环境,有一部分留守学生在心理、学习、生活习惯及品德行为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自身  相似文献   

4.
正如今的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父母教育的缺失给孩子的成长教育及社会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交由其他亲人照顾的一些孩子。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大体上这些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不够、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问题、学业成绩差等。语文  相似文献   

5.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厌学混学,综合素质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让学生喜欢语文,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多元化评价,从而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刚入园的留守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消除他们离开父母的消极心理,教师不仅要承担起妈妈的角色,给孩子以温暖和关爱,及时弥补他们心中缺失的亲情,还要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离家外出务工或经商.于是,背井离乡的父母们便把孩子委托给双亲或亲友看管,“留守儿童”群体便应时而生.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缺乏亲情与关爱,他们大多性格孤僻、自私厌学、逆反心理严重、价值观扭曲……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们学校教育只有不断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才能确保“留守学生”和其他学生一道共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陆先美 《新疆教育》2013,(15):229-229
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农村和祖父、母或其他亲属抚养教育管理或单独生活的孩子。目前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子女”,由于长时间和父母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矫正,学习上成绩差,生活上卫生差,行为上不良习惯多。其中“厌学倾向严重”更是“留守子女”诸多学习心理问题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如何关注农村初中“留守子女”,帮助“留守子女”克服厌学,对于提高浓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4):11-12
社会的发展进步让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青壮年为了家庭生活而外出务工,将孩子留在家乡给家里老人带或者让孩子自己生活,很多留守儿童从出生开始父母就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缺失正常的父爱母爱,影响了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农村学校很多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因此农村学校的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灵教学,让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关心留守儿童是农村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让学生享受心灵的富足。本文通过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趋势,得出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创造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学的教师参与进德育教学、教师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三种策略辅助学校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德育的教学工作,让农村的留守儿童都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常常遇到这样几类学生:有些孩子思想消极,集体观念淡薄;有些孩子性格孤僻,厌学弃学;还有些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思想极端等。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案例:学生A,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看护,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幼小的他得不到孩提时代应有的父爱和母爱,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不愿意看到甚至嫉妒同龄人享受父母的关爱。缺失的情感使他的心灵容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承受现实。他孤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尤其是教育界和学术界极为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少关爱与照顾,心理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与焦虑,性格孤僻,不合群,严重扭曲心理和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嫉妒、憎恨、仇视心理,大面积地厌学。通过平时的教学与调查发现,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厌学及一些不良的心理状况有促进作用。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平时通过合理组织和安排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多加鼓励照顾,可以使他们融入集体,积极参加体育课外活动,能够改善留守儿童心理状况,有效改善留守儿童的厌学及心理状况。各个学校应注重体育课外活动,在体育活动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正确地疏导存在显性和隐形心理压力的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地成长,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体育课外活动,来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2.
所谓留守儿童,特指那些留在家乡,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在一起生活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如今,农村中越来越多的父母踏上了外出谋生之路,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们与其他孩子相比,缺少父母的关爱,缺少与父母的交流,缺乏亲情的呵护,更容易出现心理上的问题。笔者从教多年,在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建立监管体系 关爱留守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留守学生比例日趋增大。目前,应城市共有留守学生3.8万名,约占中小学生总数的40%。这些学生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监护,很多形成孤独离群、固执偏激、自卑自弃、放任自流等心理性格缺陷和不良行为习惯,是厌学、逃学、辍学的重点群体。为此,我市着力构建留守学生监管体系,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监管与教育。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初中学生厌学的多方面原因,应对策略要因势利导。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理想意识,要以信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指导学困生发现自己的优势,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自信的心理暗示。这样才能使厌学的学生走出阴霾,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教师要关爱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会产生自卑、叛逆、消极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心理疏导,使他们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在广史农村特别是西部山区,许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后,将年幼的孩子或留给父母。或托付给亲戚朋友,甚至让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关爱,厌学孤僻,全国人大代表到明华呼吁,“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在广大农村地区形成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孩子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疏于监管、缺乏关爱,极易造成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等严重问题。为此,这一群体越来越受到国家顶层以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教师是留守儿童最亲密的接触者,更应该倾注全部的爱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琐事,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从长远意义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合并小学的趋势发展,大多数孩子从六七岁就离开父母在外住宿,而且留守儿童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孩子长期离开父母照顾,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思想封闭,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学生的这些性格特点对小学低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起步作文"教学举步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采用有效措施进行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9.
钟文花是玉山县南山乡枫林村的一名普通教师,15年来,35名农村“留守孩子”在她的关爱下健康成长,其中有7名学生考上了大学,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农村“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如今,赣东北大地人们正在争相传颂“代理妈妈”钟文花关爱“留守孩子”的感人事迹。倾情关爱,给“留守  相似文献   

20.
苏炳艳 《学子》2013,(7):86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十分普遍。他们远离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只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不能给孩子更多的照顾、关爱。孩子们由于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