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声屏博客     
《声屏世界》2009,(4):18-18
钱超:珍视自己的价值一位禅师为了启发他的门徒.给徒弟一块很大很好看的石头,叫他去蔬菜市场。禅师说:“不要卖掉它,只是试着卖掉它,然后告诉我在蔬菜市场它能卖多少钱。”徒弟从蔬菜市场回来后告诉师傅:“许多人想买石头,说它可以做很好的摆件,或者可以把它当作称菜用的秤砣.但是他们只愿意出几个小硬币。”禅师说:“现在你去黄金市场,问问那儿的人,但是不要卖掉它。”从黄金市场回来,  相似文献   

2.
今年我们的结婚纪念日恰逢周六。一大早,老公赶着问:“今天怎么庆祝?我请吃饭怎么样?”我说:“好啊,咱俩上哪去?”他听了顿了顿,说:“只有咱俩吗?还是带着孩子一起去吧!”我瞟了他一眼:“庆祝结婚纪念日带孩子好吗?这日子,不都是两个人去浪漫一下吗?”他嘻皮笑脸地回答:“既然是庆祝,当然要带着成果了,没有成果怎么叫庆祝呢!”于是,我们就带着三个“成果”一起去吃饭了。  相似文献   

3.
老君山草甸     
<正>在石头乡工作的两年,我走遍了当地的山山水水,也让我对老君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受。石头乡的山全是老君山的支脉,水全是老君山的甘泉,一草一木都属于老君山,石头乡的人是受着老君山的哺育长大的。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角度,你都可以领略到老君山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老君山的草甸,它是如此美丽,那简直是一幅妙不可言的画面,如同天堂一般。  相似文献   

4.
“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这是我国大学者金克木晚年的读书方法。他说:“读书也可以说是听古人、外国人、见不到面或见面听不到他讲课的人的话”。因之“听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金克木这种读书方法,实际上是把书放在社会大环境下去读,读书和读社会上的大和事物结合起来。这种连字带空白一起读的方法,使许多大学者有着警世骇俗的发现。例如大文豪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写了两个字‘吃人’”!从“空白”处和“字缝”中看出问题的本质,这才是把读书和读人、读物结合起来,发现前人没…  相似文献   

5.
蔡淑莹 《大观周刊》2006,(18):I0034-I0034
“每一只蝴蝶都是从前的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我希望自己是只美丽的蝴蝶,但又觉得有一朵花的芬芳就可以了……直到有一天,来到舍得茶庄我才顿悟:人生的过程会有很多的结果,我可以做的就是在给予和得到之间寻求一种心安理得。  相似文献   

6.
感受文化     
春天,是一个灵动的季节。我有幸随《天津档案》编辑部一行。和一些文人学者一起游览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说有幸乃三:或曰我这个没有文化的人和文人学者竟“爨”在了一起;或曰有缘结识了“爨”字,我的菲薄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爨”在了一起;或曰把现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感受“爨”在了一起。总之没有枉走一遭。[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敖包相会》曾是一首令我痴迷的歌曲,敖包因此也成为我心中一个美丽的谜。少年不知愁滋味,不知情为何物,亦不知敖包为何物。去科尔沁草原之后,才知道,敖包只不过是一块块石头堆砌的石堆。空旷的草原,风吹草低,没有任何可以作为标志的东西,远行的牧人,无论在哪里找到石块,都会带回来堆在那里,敖包于是成为一个标志,一个图腾。  相似文献   

8.
据说,美国<读者文摘>的院子里,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三行字,这就是杂志社里人所共知的"编辑三问": 它可以被引述吗? 它实用吗? 它有恒久的趣味吗? 第一次见到这则材料,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有一点感觉.我觉得它问得淡而无味,缺少我所喜欢的机智和锐利.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每当读到<读者文摘>,脑子里总会出现这块石头.  相似文献   

9.
听说《天津档案》月刊要到北京地区搞个笔会,我的心情格外舒畅。笔会前夜,编辑部的仲达陪我一起到南开大学安顿下来。我问他:“明天计划到哪里?”他说:“去爨底下村。”开始我没有听清楚他说的是什么地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错过的舞会     
“你愿意在后备军官训练队舞会上 做我的舞伴吗?”里克问道。我不敢相信 他在邀请我,里克是俱乐部最可爱的小 伙子!他想要约我一起去?“你是认真的 吗?”“这是半正式舞会,所以你需要一 件连衣裙,而我的父母会付门票钱和车 钱。”他回答说。我还能有何奢求?我的 心兴奋得狂跳不已,嘴里吐出“愿意”两 个字。我以前从没有参加过这种半正式 的舞会,这次可是我的机会。这会是我一 生中最美好的夜晚! 我一回到家就告诉妈妈里克邀请 我跳舞的事。她立刻带我去买了一件合 身又得体的连衣裙。我们还去了发廊,预 约了周五舞会前的时间去美发并且修剪 指甲。我想让里克看到我时惊得目瞪口 呆。我想让他看我一眼就坠入爱河。这能 发生吗?我能成为美丽的公主吗?在我知 道答案前,日子已经一天天过去了。我根 本无法入睡,紧张得直恶心,头部也剧烈  相似文献   

11.
一次,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瀚在上海某医院养病,我去探望他。谈话中,他告诫我:“一个出色的记者。能抢新闻,那才算得上有真本领。”她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特别是那个“抢”字一贯穿在我的采访活动中,也真“抢”到了一些好新闻。其中一那次杭州“抢”新闻之行,至今仍让我心潮激荡。你有没有胆量写那年春天。我到浙江省公安厅去采访一起轰动全国的诈骗案。当我正在厅长办公室看档案时,副厅长陈明从文件箱内取出一份简报,递到我面前说:‘然看看这份简报,你敢不敢报道?’俄取过简报,只见上面刊登的是几百字的案清简介—一今…  相似文献   

12.
坚强的鱼     
海底多么五彩斑斓。有鱼,有珊瑚,有石头,还有泪。我是一颗鱼儿的泪。我属于一条水蓝色的飞鱼。它每天载着我在海面上跳跃,飞腾。但我始终无法滚出它的眼睛,因为它是快乐的,它没有理由让我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感受那清凉无比海水的温度。我梦想着:假如有一天它老了,在海水深处再也飞不了了,假如飞鱼哭了,那样我就可以自由了。我盼望着飞鱼快点老去,每天想像着逃离它之后,就可以在海水中自由自在地跳舞、欢歌。于是我盼啊,盼啊。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飞鱼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痛苦无比。我大笑道:快,快哭啊,你哭了,我就自…  相似文献   

13.
克隆广告     
“电视开关一开,广告满眼飞。通俗高雅各异,共同把己吹。不见观众喜上眉梢,但见广告屡出新招。未见观众乐陶陶,唯见广告抄抄抄!呜呼,克隆滔滔!” 广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电视剧中有插播,娱乐节目中有插播,甚至新闻中有插播。广告无处不在。然而不可否认,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它早已变成包装商品的美丽“外衣”,正因它的美丽,才有了广告艺术。深思一下,我们看到的广告都是艺术吗?我无法恭维广告策划的水平,当没有好创意时,便去克隆其他广告。这样看多了,肯定会觉得单调,艺术也就失去了美丽。 广告老师曾讲:“中国没…  相似文献   

14.
新闻失实能“杜绝”吗?在深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认为应当弄清楚下面两个问题:一是新闻能不能失实,二是新闻真实性的原则是否包含事实的真实这一层含义。在此,我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杜绝”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没有真实,也就没有新闻,这也是我们之所以十分看重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5.
“盆景”的启示这是这样的一些石头:它们各有特色,但同时也有缺憾。盆景的制造者当然不难发现这些石头特色的一面。他们把石头组合起来。这组合的原则就是突出每一块石头特色的一面,同时掩盖它们缺憾的一面,然后再装饰上一些灌木、花草什么的,于是,一个美丽的盆景就...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的一个双休日,笔者本想看书“充充电”,可几个战友却非要我与他们一起去长城当“好汉”不可,恭敬不如从命,便与他们一起去了。长城,15年前我已游览过,它的古老、雄伟、险峻、壮观,我记忆犹新,那为中外游客开设的小商店、小摊前的人声鼎沸,也犹如在耳。兴许是第二次来长城的缘故,也许是记者的“职业病”的驱使,长城的美景没有吸引我多少目光,而那些在长城上摆摊卖长城画册、长城T恤衫、长城留念纪念章等各种纪念品的小商贩们洋腔洋调的叫声却吸引了我。这场面把我的思绪牵回到了15年前,那时这儿的商贩只会…  相似文献   

17.
去国外出差,最大的烦恼是无法上网,或者说是不会上网。 原来是准备带着我的笔记本电脑出来的,可是一是闲东西多了行动不便:二是怕“贵重之物”飞入贼手:三是不想因为此类“值钱货”在进出关时增加麻烦。于是,终放弃了这美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说“转产”     
说“转产”阎玉才“转产”这个词,木是企业方面常用的名词,现在有人把它转用到社会日常生活中去了。一次开会,碰见一位原来的同行。我说好久没有在报纸上见到你的大作了,干什么去了?他答道:“现在‘转产’了,正忙于搞开发(经商)。”在闲聊中,我才知道,我们同时...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新闻天地》2010,(9):27-27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相似文献   

20.
“石头”在有一年的节日报道中唱起了歌。这块石头的独唱,引得许许多多的石头都扯起嗓门。其后。报纸版面上,“石头唱歌”比比皆是。那场面,就好似全世界的石头在嘹亮地合唱。当“石头会唱歌”第一次出现在节日报道中,它是新鲜和睿智的,就像第一个形容姑娘像花儿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