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对花腰彝民族体育的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内涵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腰彝民族体育的产生和发展与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花腰彝人民生产与生活习俗的真实记录与反映,是花腰彝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花腰彝的民族体育具有浓郁的宗教性、明显的地域性、健身娱乐性、艺术表演性和依附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花腰彝剪纸是花腰彝族妇女富于灵性的艺术表达,它从单一的服饰剪纸发展演变成门类繁多的剪纸艺术。滇中花腰彝民间剪纸艺术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花腰彝民间剪纸艺术发展不得不面临诸多问题,其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3.
从花腰彝表演艺术的发展来看,在与外来文化艺术接触的过程中,花腰彝人不断地将外来文化整合并纳入自身文化体系。也就是说,花腰彝文化的符号意义系统已不再只来自于原生的文化体系,外来文化的符号与意义也被跨越体系地使用,成为其重构文化的元素。由此可见,花腰彝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集,虽然呈现的并非是一种单纯的主客体关系,却也体现出了其文化上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在李大钊早期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其核心是“民彝”思想.“民彝”是李大钊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的同“民众之意志”相对应的概念,在李大钊看来,“民彝者,吾民衡量事理之器”;“民彝者,民宪之基础也”、“信其民彝,彰其民彝”.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虽然中国彝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和突破,但作为一门严格的学科而言,真正独立的彝学学科尚未正式建立;囿于彝学研究内容的庞杂散乱,加上长期以来彝族自观学术共同体内部未能形成一种交流与对话的机制与惯习,导致中国彝学研究总体上呈现一种碎片化倾向;这无疑造成一种彝族文化的非整体化假象和彝族社会的离散性幻象;对于彝族学者而言,民族文化自觉首先必须学术自觉,我们应全面深入地加强彝学研究,进一步推动中国彝学学科的建设和完善,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供科学严谨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民族文化互化总是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各方影响,它们之间不总是对等、平衡的。滇中塔甸村彝汉杂居现状,是彝汉两个民族在共同地域上长期文化互化的结果。塔甸村彝汉双语使用现状,因汉语作为国家民族共同语的强势地位,总体上呈现出彝母语语用功能有所减退的趋势。为保持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民族语言关系,应大力开展相对弱势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单向度的彝母语教育和传承,离不开作为母体的彝族文化传统的整体传承和教育。  相似文献   

7.
范崚瑱 《阅读》2010,(6):22-23
花开真的有声音吗?爱较真的同学一定会这样问。老实说,我实在没有办法肯定地说"有"。但为什么有许多人总是充满神往地描述自己聆听到的花开的声音呢?原来,这里的听不是用耳朵,而是用心,用想象去把握的。聆听花开的声音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方式,强调的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羌人作为历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在藏羌彝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走廊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统。因此,从藏羌彝走廊的考古文化、走廊内非羌民族与羌人的族源关系、羌人作为"输血民族"三方面,可以很好地评价羌人在藏羌彝走廊的历史地位,而"藏彝走廊"被定义为"藏羌彝走廊",是给予羌族历史地位最好的界定。  相似文献   

9.
徐继立 《阅读》2013,(11):22-23
各种各样的植物将大自然装点得五彩缤纷,异常美丽。在习作中,我们如何让笔下的植物"活"起来呢?一、多种角度观察植物。同一棵植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看它的根、茎、叶、花、果的形态、颜色,还可以用鼻子闻一闻花的气味,用手摸一摸叶、茎等,看有什么感觉。如:喇叭花色彩繁多,有白的、红的、蓝的、紫的……一朵朵喇叭花像一把把撑开的小花伞。走近一看,有的花朵上面还镶着一道乳白色的花边。这里小作者具体观察了喇叭花,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从“腰为轴”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进行了分析及论述。从何谓“腰”?腰在太极运动中的重要性、以腰为轴的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太极拳中腰运动的价值,阐述了如何做到以腰为轴、以腰为轴对“腰”的要求。旨在进一步增进太极拳练习者对“以腰为轴”的认识,为其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胡瑗是历史上极为重要的解易之人。他把"师儒"看成是教育者的主要责任。就其教学内容而言,他是以解经释典为主的,但他讲经释典,不离人事,很有特色。他极为看重易的功效,把易看成是圣人君子、天下百姓可以万世遵行的法则。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易言道,治国安民,以儒化人。  相似文献   

12.
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彝族人民在夏朝就自行创制了"十月太阳历",而且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彝族学生学习英语有自己的优势与困难,如果其优势得到很好地发扬,困难和不足得到克服,再加上政府给予彝族教育更多的重视,彝族地区的英语教育一定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彝族,是凤庆县除汉族以外人口最多的民族。近年来,国内对彝族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是,有关凤庆彝族的源流问题,还很少有文章对其进行专门探讨。文章主要结合凤庆的历史沿革,参考古代典籍文献,对该问题作一个初步梳理。  相似文献   

14.
彝族体育与本族信笃的原始宗教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彝族体育文化之根在其本族信仰,彝族的原始宗教是其体育文化的渊源。原始宗教与彝族体育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蜀南彝族咪苏唢呐在历经几百年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彝族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始终保持着古朴、原始、独特的彝族民俗风情和民俗文化,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人文历史积淀深厚,在对蜀南彝族咪苏唢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生态保护中,结合民俗、开发旅游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指路经》是彝族葬礼上由祭司毕摩吟诵的一种经文,彝族人认为借助经文和祭司的指引,逝去的灵魂顺着自己家族的迁徙的方向,便能回到久远年代祖先共聚的地方,指路是鬼魂变为家庭或部落保护神的重要过程,也是摆脱肉身进入不死快乐世界的开始.滇缅边界木城一带彝族的《指路经》具有彝族社会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很多地域性的特点.指路不仅传承了滇缅边界彝族的传统文化,还强化着彝族社会的血缘认同和祖先记忆,有利于扩大民族之间的交往,以及国民身份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二程思想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呈现出更加多元和宽广的研究态势。学界就二程的天理论、心性论、伦理观、二程思想异同、政治哲学以及与佛道之间的关系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挖掘与考察,成果丰硕,成就卓越。总结40年来的二程思想研究,不仅有助于展示二程思想所蕴含的丰富文化资源,而且也引发我们未来就如何提升二程研究作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擦大钹”是流传在保山市隆阳区瓦房彝族乡彝族聚居村落的一种将舞蹈、杂耍、武术、打击吹奏乐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擦大钹”舞蹈具有蹈多于舞,“顺边”体态;粗犷豪迈,诙谐风趣;类型丰富,程式多样;动作反复,即兴表演;大钹主导,伴奏多样等的风格特点。其特点的形成与彝族的自然生活环境、生产劳动、民族精神、人生态度、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舞蹈所属的风格类型和古代军事战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