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拒不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继承。中国拒签对德和约的成功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和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二是巴黎和会的焦点是欧洲问题;三是北京政府的不签约态度;四是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争取。  相似文献   

2.
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要求,擅自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外交的惨重失败给为“公理”而欢呼的中国人当头浇了一盆冷水,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在五四运动和中国人民的抗议和支持下,驻巴黎的中国代表团为维护祖国主权,于6月28日下午向巴黎和会递交了拒签和约的宣言。中国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在国际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影响。首先,使日本处于一个微妙的境地。日本在巴黎和会上不断向各大国施加压力,最终达到了各大国共同对付中国的目的。虽然日本已经通过军事占领攫取了原德国在…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我国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  相似文献   

4.
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拒绝和约签字,山东问题成为“悬案”。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在会议的“边缘”进行会谈,中、日双方最终签订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为收回山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美、英两国的支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又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控制的局面,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5.
历史回眸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以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等方式加紧对中国经济上的侵略,同时以德国为首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1897年冬,德国以传教士在山东被杀为借口,派舰队强占了胶州湾,第二年又强迫清政府将胶州湾租借给德国,并允许德国在山东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把山东变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历史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因为未来是靠我们创造的。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日本乘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大战开始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  相似文献   

6.
“山东问题”,是指日本于1914年借对德宣战之机强占山东胶州湾及胶济铁路的归还问题。巴黎和会不但没有解决好这一问题,反而作出了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决议,从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拒签对德和约,此问题遂成为悬案。  相似文献   

7.
1981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举行和平会议,以解决战后国际问题,并签订对战败国的和约.共27个国家的代表1000余人参加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也派出了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广会议.梁启超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中国最终决定参战起过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以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的身份赴欧洲一行,虽然对于会中交涉事务“不负直接责任”,但对于会前之筹划、会中之据理力争、会外之宣传联络、会后之坚持斗争,都尽了擘划之力,为敦促中国代表维护民族立场,拒签和约,以致为后来华盛顿会议最后解决山东问题打下基础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由于梁随时向国内报道巴黎和会讨论中国山东问题动态,因而与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爆发有直接关系.在梁氏发回国内的许多封电报中,有一封至关重要,即1919年3月11日自巴黎转来、报告日本以何种口实拒绝交还山东、亦即巴黎和会不能按中国要求令日本将山东交还中国的症结何在的那封电报,常被研究者征引.但  相似文献   

8.
“宁做爱国鬼,不甘亡国奴”。这是五四运动中上海青年学生用悲愤和热血写下的钢铁誓言,它体现了“五四”时代的青年为拯救中华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资格参加了“和会”,但却遭到了比战败国还要坏得多的待遇。“和会”把中国人民提出的正义要求一概打了回来,并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全部让给日本。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机。为了抗议外交失败,挽救民族危亡,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余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声响彻长空,震  相似文献   

9.
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外交活动家 ,也是世界著名的外交活动家之一。早在 1912年 ,他留美学成归国伊始 ,就进入外交界 ,先后在历届北洋政府中担任驻墨西哥、美国、古巴和英国公使。他在任驻外使节期间 ,于 1919年和 192 1年被北洋政府委派为出席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中国代表 ,使他有幸参与了关于中国山东主权收回的国际交涉的全过程。所谓的“山东问题” ,是指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德、日帝国主义为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和蓄意吞并山东而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而导致的山东主权的丧失。“山东问题”的由来 :第一 ,1897年 11月德国…  相似文献   

10.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期间,以罗家伦、蒋廷黻等为首的一群中国留美学生为了维护祖国的权益,自动组织起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斗争。他们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前筹划成立了中国留美学生华盛顿会议后援会,发表有关时局的文章,为中国外交代表团出谋划策;在会议期间随时关注会议状况,积极奔走联络,既监督又支持中国代表团的外交活动,并组织了反对中日之间直接交涉山东问题的示威活动;在会议结束后,罗家伦等还对中国代表团的外交行动进行了全面的点评,分析其外交方针、对策方面的一系列失误,并指出了国人应采取的立场和态度。罗家伦等留美学生的国民外交行动表明:民族主义往往是大多数留学生应付种种危机的主要精神凭藉,他们的抗争行动体现出海外学子心系祖国、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民族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和德国在法国的康边森林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正如列宁所指出“帝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几个大国都想争夺霸权,即争夺领土”,特别是“削弱敌方,摧毁敌方的霸权”.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准备召开缔结和约的会议,以便进行战后分赃,策划反苏、建立战后帝国主义世界新秩序;同时他们互相勾结,为争夺殖民地进行激烈争夺,巴黎和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  相似文献   

12.
会议名称时间地点参加者背景目的和任务内容影响巴黎和会1919年法国巴黎一战的27个战胜国,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实力、地位变化,胜利的协约国集团通过缔结和约安排世界。战胜国掠夺战败国,瓜分世界,进行分赃。同战败国媾和;中心是处置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土的一系列和约;美国提出成立国际联盟。建立了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关系,改变了欧洲和中东的政治格局,但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隐藏着更多矛盾。华盛顿会议1921年到1922年美国华盛顿美、比、英、中、法、意、日、荷…  相似文献   

13.
2011年ISO/TC114钟表标准化国际会议于5月9日至13日在德国柏林召开,此次会议由德国标准化协会(DIN)承办,来自中国、日本、法国、瑞士、德国五个成员国和作为观察员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共3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中国代表团由8名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14.
这是法国海军部长 Edouard Lockroy 在1901年四月二日寄给巴黎时报的一封信,标题是“德国人在中国”。有没有发表,现在不容易调查。美国退伍海军司令 F.M.Barber 的英译稿是在美国国立档案馆里发现的。现在把它重译成中文,随加附注,供读者参考。这封信指出德国地质学家李托风于1882年来到我国胶州湾,调查地势的险要,交通的路线,资源的所在,雇工的情况。他认为胶州湾可以建立一个最理想的军港。1897年,德国以教士被杀为借口,派兵占据胶州湾。占据的地点,都是李托风选定的。信中指出德国从此更加紧对中国的军事的、经济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900年,德国消耗了一亿九千一百万法郎,调动大小兵舰几十艘,载运军队19,601人来到中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一道进行镇压义和团运动。(二)经济侵略。1887年,德国在中国的商船已有70,897吨。1898年,他们又开辟一条通达新嘉坡、香港、上海和横滨的航线。1899年十月到1900年十月,开进胶州湾的德国轮船已达140只。来往于印度、缅甸、中国和日本的德国商船竟有六百只之多。德国和英国在长江一带的商业竞争愈趋剧烈.德华银行也在上海和天津开设起来,并对中国进行投资,掠夺原料,开设工厂。说明这时德国对中国不但输出商品,也已输出大量的资本;同时也说明德国对中国已从资本主义侵略发展到帝国主义侵略的阶段了。这封信最后描写德国经营殖民地——在胶州建立军港、在青岛开辟商埠的情况。德国人已把“卑士麦街”硬加在青岛的图片上面。他们厚颜无耻地把青岛划入德国的版图内。法国的海军部长也认为德国在胶州的势力非常巩固。他说:“没有人再能把它驱逐出去了”,它可以“对中国……顺利地进行‘和平’的征服”了.他说:“这是一个殖民地和商业政策的例子,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必须指出,法国海军部长要法国人“深思”的,不是中国已竟丧失了一块神圣的土地,中国人民应该觉悟起来,共同奋斗,把德帝国主义赶出去。他们所关怀的,是法国不应该落在德国后面,而应该急起直追,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美国退伍海军司令翻译这封信,也是别有用心的。他给美国的反动统治集团介绍德国的侵略行为,无非是要他们走德国的军国主义道路。但是中国人民一直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胶州湾被占领以后不到两年,义和团运动就在山东蓬勃地发动起来,蔓延全国。这个运动,对制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很大的作用。它还鼓舞我们继续斗争,直到把所有帝国主义势力全部彻底逐出中国为止。  相似文献   

15.
布列斯特和约1918年苏俄与德国同盟集团(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的和约.1917年11月布尔塞维克领导的俄国革命获得了胜利,给了陷在世界大战血污中的帝国主义体系以严重打击.苏维埃政府向各交战国建议,立即开始进行关于公正的民主的和平谈判.可是英、法两国拒绝了苏维埃政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协约国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派代表参加。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二十一条,归还山东主权等要求,遭到拒绝。英、美等国欲将战前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而卖国的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舆论大哗。中国人民多年来的积愤象火山一样爆发了。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首先发难,三千多名学生举行示威游行,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爱国运动终于爆发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章 1.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操纵“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转给日本。理解: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侵略中国不择手段。 2.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形成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  相似文献   

18.
布列斯特和约是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同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签订的条约。根据和约,苏维埃共和国同四国同盟之间停止战争状态,条件是苏维埃俄国必须复员军队、丧失部分土地和向德国赔款等。布列斯特条约是当时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摆脱帝国主义战争,集中力量巩固十月革命取得的胜利而实行的一种革命的妥协。这个和约的签订,虽然使苏维埃俄国受到割地赔款的巨大损失,但是没有触动十月革命的根本成果,并为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赢得了和平喘息时机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整顿国家经济和建立正规红军,为后来击溃…  相似文献   

19.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是近代中国争取权益的一次重要机会,而山东主权的收回是会议上最重要的一项议题。顾维钧的活动贯穿于山东问题的始终,他运用所熟知的国际法知识在会议上据理力争,采取联美制日的外交方针,最终在华盛顿会议上使山东问题有了较好的结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 14 6页 :“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争 ,其中 ,成果最大的是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这是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 ,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其实 ,早在收回汉口和九江的 192 7年初之前 ,中国就已开始了收回被帝国主义侵略的权益的工作 ,并取得成效。为方便读者 ,试列简表如下。1917年 :中国对德国、奥匈帝国宣战 ,废止了中德、中奥间所有条约、合同、协定 ,收回了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和奥匈在天津的租界 ,取消所有德、奥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等各种特权。192 0年 3月 :中国收回了中东铁路界内的主权。192 2年 :中国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