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我近日到著名作家刘白羽家里作客。刘老已经80高龄,身体健康,也很健谈。1946年至1949年秋,刘白羽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出色地报道了东北解放战争,后又随部队进北京,下武汉,直到湘西常德,才离开记者岗位,奉令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是1949年4月走进新华社的,在新华园里度过45个春秋。这次与刘老见面两小时,我们的交谈很自然地集中到刘老当记者的生涯。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10,(6):45-45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2005年8月24日),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文艺活动家。北京通州人。193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间,我们在大连参加东北三省报纸协作会议,会议期间,得悉刘白羽同志因病在这里休养,我们便前去探访。在访问中,我们就有关报告文学写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就便向刘白羽同志请教。感谢他热情地解答了我们提出的一些问题。现在根据我们的笔记,把刘白羽同志这次谈话的大意,简要地报道在下面。  相似文献   

5.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生于北京,现代著名作家,当代军事文学的杰出代表,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和小说家.从事文学创作60余年共发表作品50余部400余万字.1950年参加编撰的纪录片<中国人民的胜利>荣获茅盾文学奖,传记文学<心灵的历程>获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  相似文献   

6.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他不仅是我国当代文坛优秀的作家、优秀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更是我军杰出的文艺战士。上世纪30年代,他由北京大学投笔从戎,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1938年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从此矢志不渝地投身到改变民族和祖国命运的斗争中。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优秀作品。爱党爱国爱军,用笔作战写赤诚1938年,刚刚开始文学创作生涯的刘白羽,满怀爱国热忱投奔延安。就…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读到刘白羽的名字,是在60年代初。《樱花》、《金黛莱》、《红玛瑙》、《长江三日》……喜欢散文的我,一下子被一种惊喜镇住了。尤其是《长江三日》,每一遍读下来,都有醍醐灌顶、大醉酩酊的感觉。高中的时候,它是我们的课文;大学的时候,又收入必修的现代文学教材,使我有着常饮甘醪的机会。那时,公认的散文三大家是:刘白  相似文献   

8.
刘白羽同志进人古稀之年,身体多病,对文学的热爱却更执著,更投入了。自1984年到1998年,仅仅十四年,先后完成长篇《大海》(27万字)、《第二个太阳》(28万字,这部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心灵的历程》(90万字,获中国传记文学奖)、《风风雨雨太平洋》(85万字),共计二百二十多万字(散文等短篇未计在内)。白羽同志的晚年,可以说,是他创作历程上最辉煌的时期。这一奇特现象,是大可研究的。篇幅浩瀚的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的完成,作家已届83岁高龄,而且身体、心灵都承受着巨大痛苦和重负,这部书仅仅用去四年时间。人…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11日,正值中秋佳节,我拨通了刘白羽先生家的电话.小汪秘书说:"你也好吧,我听出了你的声音,你是通州区政府的杜大夫,请稍等."一会儿听到先生的声音,我赶忙说:"刘老,今天是中秋,首长委托我去拜访您,您看何时方便并再一次正式邀请先生您来通州,来张家湾,来家乡看看."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刘白羽首批文学艺术档案捐赠通县档案馆10月19日.通县籍著名作家,八十岁高龄的刘白羽先生来到通县,亲手把他的首批珍贵文学艺术档案捐赠给县档案馆。刘白羽是我国现代和当代著名作家,以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闻名遐尔,功载史册。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副...  相似文献   

11.
刘白羽先生作古了. 简朴、庄严、肃穆的遗体告别仪式以其特有的方式和"语言"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2.
不知您是否知道,一篇《沸腾了的北平城》,记述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入城式的壮观场景,并于1949年2月15日以新华社华北电讯方式,而传遍大江南北。也不知您是否有印象,一篇《长江三日》,连续多年分别被编入我国高中、大学的教学课文里,作为学生必修课程,那优美而亮丽的文采,鼓舞和教化了多少人!文章的作者、年已八旬高龄的刘白羽先生在一个秋日,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3.
李江涛 《中国记者》2023,(8):126-128
<正>刘白羽是我国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曾写出很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型记者。从1946年到1949年,从松花江到长江,从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40摄氏度,刘白羽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跟随解放大军南征北战。他是战士,是记者,在战火纷飞中坚持采访写作,用一大批经典报道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人民军队英勇奋战、取得胜利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4.
刘白羽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作家.他的记者生涯相对于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来说是短暂的.但从解放战争前夕到新中国成立,他作为人民新闻战线上的一位有重大影响的记者,凭借文学作家那种对生活的审美把握与艺术再现的修养和能力,用一只饱蘸感情的笔写下了许许多多精细深入、生动形象的通讯、特写和报告文学.可以这样说,从步入文坛起,他就是位记者型作家,而进入新闻领域,他又是位优秀的作家型记者.  相似文献   

15.
为了填补解放以来我国文学研究工作中的一个空缺,繁荣军事题材的文学创作,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将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委会统一安排下,陆续出版一批著名部队作家的研究专集。其中《刘白羽研究专集》已经出版。《魏巍研  相似文献   

16.
提起刘白羽,人们立即会想到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日出>、<长江三日>.不错,刘白羽在现当代文学长廊中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小说家,但同时,他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战地记者.1938年,年仅22岁的刘白羽,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中,他积极以新闻报道为利器,凭借记者的敏锐眼光和作家的多彩笔触,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通讯和报告文学,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时代造就了优秀的战地记者刘白羽,而他自身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崇高志向以及敏锐犀利的艺术感觉、深厚广博的文学积累又使其新闻写作独树一帜、不同凡响.不论是否有主观上的刻意追求,刘白羽的新闻作品呈现出新闻与文学联姻、历史和现实对话的特点,为中国军事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范例,增添了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17.
许青 《军事记者》2003,(5):59-61
提起刘白羽,人们立即会想到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日出》、《长江三日》。不错,刘白羽在现当代文学长廊中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小说家,但同时,他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战地记者。1938年,年仅22岁的刘白羽,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枪林弹雨中,他积极以新闻报道为利器,凭借记者的敏锐眼光和作家的多彩笔触,写出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通讯和报告文学,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的斗争中发挥  相似文献   

18.
提起刘白羽,人们立即会想到他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日出》、《长江三日》。不错,刘白羽在现当代文学长廊中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小说家,但同时,他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战地记者。1938年,年仅22岁的刘白羽,作为一个追求进步、向往革命的青年作家,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相似文献   

19.
刘白羽小传: 刘白羽,1916年9月28日生于北京。1935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抗日战争爆发到延安遍访华北各抗日游击区,写了《同志》、《记左权将军》等报告文学。1937年到太行山,1940年回到延安,编辑《文艺突击》。1944年到重庆,编辑《新华日报》副刊。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后,作为《新华日报》记者,深入东北,写了自“九一八“以来第一本报道东北的专著《环行东北》。1946年冬,由新华社总社派至东北担任军事记者、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历次战斗。后随军从松花江转战至长江以南,报道我军解放北平、武汉以及新中国诞生的情况;同时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因编创中国、苏联合拍的记录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获得斯大林文艺奖金。这以后出版过报告文学集《早晨的太阳》、《万炮震金门》,小说集《晨光集》,散文集《红玛瑙集)等;同时,发表了散文名篇《日出》、《长江三日》等。1978年出版《刘白羽散文选》。1985年出版了《大海》。1997年出版了最后一部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曾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中国笔会中心副会长。 去采访刘白羽老人的那天,正值清明,空气...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散文大家刘白羽同志九十万字的长篇系列散文<心灵的历程>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后,已经引起了文学评论界广泛的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