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说“假寐”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狼》,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活脱脱地把那只狼的狡黠和“狼性”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义犬     
云杰 《现代语文》2005,(11):48-48
周村有贾某贸易芜湖,获重资,赁舟将归,见堤上有屠人缚犬,倍价赎之,养豢舟上。舟上固积寇也,窥客装,荡舟入莽,操刀欲杀。贾哀赐以全尸,盗乃以毡裹置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狼信哀吠。或以为异,从之而往,见毡束水中,引出断其绳。客固未死,始言其情。复哀舟人载还芜湖,将以伺盗船之归。登舟失犬,心甚悼焉。抵关三四日,估辑如林,而盗船不见。适有同乡估客将携俱归,忽犬自来,望客大嗥,唤之却走。客下舟趁之。犬奔上一舟,啮人胫股,挞之不解。客近呵之,则所啮即前盗也。衣服与舟皆易,…  相似文献   

3.
说“假寐”     
贾禄娟 《学语文》2008,(5):46-46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狼》中有一句:“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教科书上注释“假寐”作“假装睡觉”,教师亦是照本讲授,但这种解释不妥,本文将对其进行一下考证.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正>(上期说到在遇到狼时,上犬、中犬和下犬各自有不同的表现,但最终得到的奖惩却是不公正的。结果怎样了呢?) 当然,不用想就知道,上犬再也不会去和狼搏斗了,羊群也将会受到更大的损失。最后,你将成为一个没有一只羊的牧  相似文献   

5.
牧竖     
蒲松龄 《现代语文》2005,(10):48-48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 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 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 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 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 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 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 鸣急;狼辍声四顾,始望见 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 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 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 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 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 之,气已绝矣。今有豪强子, 怒目按剑,若将搏噬;为所怒 者,乃阖扇去。豪力尽声嘶, 更无敌者,岂不畅然自雄?不 知此禽兽之威,人故弄之以为 戏耳。  相似文献   

6.
我最爱的未来动物有"狼星犬"、"土布围哆犬"和"吐丝猫"。未来的"狼星犬"有着一双蓝蓝的大眼睛,棕白相间的长毛,有尖尖的两只小耳朵,但身体很长很大!"狼星犬",是一种勤劳的狗,性格温柔,很聪明。它可以听懂主人说话,并且按照嘱咐做任何事情。"土布围哆犬"和"狼星犬"一样,也是大型犬。它长着黑黑的大眼睛,小小的、  相似文献   

7.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要点: 认识本文所揭示出来的真理:狼不会改变吃人的本性,善良的人不要为它的假象所迷惑;掌握本文词的活用的知识。二、自读指要: 1.给下列字注音: 窘苫尻黠 2.给下列字注音组词: 辍缀眈耽弛驰暝瞑 3.用课文中的字填充成语: 目不_接卧_尝胆左_右盼梦_以求 4.解释加点的字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 一狼得骨止。( ) 顾野有麦场。(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屠大窘,恐前后受敌。(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5.将名词活用的字打上“△”号,然后翻译全句: ①一狼洞其中。翻译: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似文献   

9.
《新读写》2009,(3):44-47
1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颜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相似文献   

10.
1 小狗在小便时为什么在树根、墙根、砖瓦等处 ,抬起一只后腿后再小便 ?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 ?狗在动物分类学上称犬 ,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动物。人们饲养的狗称家犬 ,家犬至少大部分家犬 ,是由普通狼演化而来的 ,狼在外出捕食时 ,必须能准确地返回 ,这对巢穴中的幼狼和狼的群居生活至关重要。犬与狼至今仍非常接近 ,如结群性等。犬鼻腔内长有2 .2亿个嗅觉细胞 ,它能闻出 2 0 0万种不同的气味 ,因此犬能借助气味物质来“交谈” ,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叫化学通讯。携带这种信息的物质叫外激素。犬的外激素主要来源于一些特化的皮肤腺 ,如寻呼腺…  相似文献   

11.
    
王五上山砍柴,在回归的路上忽闻一阵阵啼啼哭哭的嗥叫,心一沉,近前一看,一只母狼中弹流血而死,四只狼仔只有一只活着,浑身发抖,饿得直叫。王五便生慈善之心,抱着惟一活着的狼仔回家。王五就这么喂了一只狼仔,一只好狼仔,双眼深而褐黄,凶戾之气四面迸发,让人一望悚然。王五家族世代训犬,深谙犬性,很有一套办法,到了王五这一代,更是发扬光大。只是前数日,爱犬独生一种怪病,未等王五想出医治的好办法就抽筋而死,王五心痛不已。今得一狼仔,王五想打破祖上遗留下来的戒规,一心把训犬的方法与技巧全身心投入到狼的身上。王五不置铁笼、不系铁链和…  相似文献   

12.
辅导学生断好句读,是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断不好句读,句子就读不准,翻译时就会出错。例如,《狼》一课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中的“犬”字是名词作状语用,形容狼“坐”的样子的。翻译时,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前面”。  相似文献   

13.
“其一犬/坐于前”还是“其一/犬坐/于前”?柳志福上《狼》一议,发现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将“其一大坐于前”这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翻翻练习册,发现也有这样读的.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读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为什么第一...  相似文献   

14.
正【故事新编】狼族与狐族组成了联军,准备用狼的勇敢加狐的智慧,打败虎族军队。狼二与狐二都在联军之中,恰好这二位又排列在一起。联军行军的队列不复杂,狼一长列,狐一长列,这样就形成一狼一狐并肩而行的队列了。这个创意是联军副总司令狐大提出的,据说好处是可以加深一狐一狼之间的友情,同时在战斗中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但事实上,狼二与狐二的友谊并没有建立。他们在行军路上不断嘲弄对方,狼二说狐二是胆小鬼,狐二则说狼二胆子并不比自己大多少,而且脑袋里少一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初二学生的语文考试中,不少学生对蒲松龄写的《狼》一文中“一狼犬坐于前”的“犬坐”二字,不能正确解释,有的解释成“狗”,有的解释成“狼”,有的甚至莫名其妙地解释成“屁股”,不了解“犬坐”即象狗一样地坐着,名词“犬”作状语用。其实,这一用法在课文的注释中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类似的形式在初二年级的课本中也不乏其例。如:“寨中人又鹜伏矣”(象鸭子一样伏着)。“猱进鸷击”(象猱猴那样敏捷地进攻,象鸷鸟那样勇猛地  相似文献   

16.
陈河清是我中学最后一个班主任。蒲松龄的《狼》中有句话“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两条狼中的其中一  相似文献   

17.
戴绍利 《现代语文》2003,(11):27-27
在《狼》的末尾,作者用一个“黠”字来概括狼的特点。那么,狼到底“黠”在哪里?文章第一段对两狼的描写用了四个字:“缀行甚远”。狼遇屠不是直接扑上去,而是跟随着走了很远,说明狼行事非常谨慎,跟随很远以弄清对方虚实,“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此一“黠”也。第三段写屠夫占据有利地形,“持刀”自卫。“狼不敢前,耽耽相向”,说明狼在形势对我不利的情况下,不蛮干,不冒险,采取僵持对峙的守势打持久战,并积极想办法,谋对策,此二“黠”也。第四段开头就写“少时,一狼径去。”是一只狼放弃了吗?非也!这只狼假装离开,“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相似文献   

18.
百年科技     
1933最后的袋狼世界上最奇特的动物之一--袋狼,又叫塔斯马尼亚狼,在那年彻底绝灭。最后一只野生的袋狼早在1930年就被射杀,而已知的最后一只被捕猎的袋狼,也在这一年死于塔斯马尼亚的首府霍巴特的动物园中。袋狼其实并不是狼或狗的一种,尽管它们外表相似,它属于有袋类动物。它与狗和狼很像,这是科学上所说的"趋同进化"的结果,即在不同的物种中各自发展出相似的特征。袋狼进化成与犬科动物相似的类型,是因为它在澳大利亚生活的生态环境,与真正的犬类生活的环境很相似。  相似文献   

19.
新意与角度     
古有一则"亡犬奔马"的文坛掌故:一匹烈马在大道上飞驰,将一只横穿马路的狗给踢死了。三名学童同时看到了这一场景,来校后,他们分别向老师作了如下陈述:甲说:马逸,有犬遇蹄而毙。乙说:适有奔马杀犬于道。丙说:有犬死于奔马之下。老师听罢,乃拊掌大笑曰:"妙哉!妙哉!‘横看成岭侧成峰’,此乃可悟作文之要旨也。"老师所谓"作文之要旨"在哪里呢?在"角度"。  相似文献   

20.
文言句中停顿问题,是文言诵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文言诵读有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谈破句。所谓读破句,就是该停顿的地方不停,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理解文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正确的读法应在“犬”之前作一停顿,即“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浪像拘一样蹲在前面。如果误读成“其一犬/坐于前”,那么蹲在前面的就不是一只狼,而是一只狗了。为什么造成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就在于停顿不当。那么,什么情况该停顿,什么情况不该停顿呢?一、什么情况下该有停顿1.古今同形异义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