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经济体制,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降低风险,必须了解更多的信息。随着受众关注度的增强,地市党报纷纷加大对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然而,很多经济新闻存在“空、旧、浅”的弊端。如何避免这些弊病,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时代,媒体环境发生巨大变革,地市党报受到剧烈冲击,如何在全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地市党报的重要课题。地市党报要想在传播媒体快速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就必须做好深度报道。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做好深度报道是地市党报的创新之路,也是地市党报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河南鹤壁日报在新闻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对深度报道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朱立 《新闻窗》2005,(2):55-55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地市党报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可是我们总有极少数新闻工作者长期“浮”在上面,只热衷于搞会议报道、材料报道。这不但有悖于新闻“三贴近”原则,而且严重制约了地市党报的报道面。群众对这种“文件味”十足的报纸,读之如同嚼蜡,焉有不反感之理!  相似文献   

4.
不管你承不承认, 也不管是否意识到,时 代的发展已将地市党 报不声不响地推向市 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 争,不少地市党报纷纷 精心经营时事(栏)版, 以此扩大新闻量,吸引 读者,增强生存发展能 力。 但令人遗憾的是, 一些地市党报在经营 时事版方面仍存在不 少误区,以致时事新闻 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 的利用和发挥,起不到 应有作用。下面本人结 合新闻实践,从新闻价 值“四性”上谈谈地市 党报办好时事新闻的 价值取向。 1、把握新闻的时 新性,走出时事新闻成 为“昨日黄花”的误区 所谓新闻时新性,是指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是一个充满风险的经济体制,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降低风险,必须了解更多的信息。随着受众关注度的增强,地市党报纷纷加大对经济新闻的报道力度。然而,很多经济新闻存在“空、旧、浅”的弊端,如何避免这些弊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我们党和国家民主监督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但是与中央、省级媒体相比,舆论监督一直是地市党报的薄弱环节,表现为畏难情绪大、监督声音弱、社会效果差,处于“难监督、监督难”的窘境。舆论监督如何才能做到“帮忙而不添乱”,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竞争比任何时候都要激烈,争夺市场,争夺受众,争夺新闻资源,等等。地市党报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地市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生存,求发展,有所作为,从而确立自己的地位,必须奉行新闻立报的理念,不断提高新闻质量,在报道内容、形式上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郑州日报》2006年7月1日全新改版,提出打造高品质都市党报的理念,我们的想法是让报道的政治品质、内容品质、形态品质高一些,改变党报报道的惯性模式,让时政报道突出一个“活”字,经济报道突出一个“深”字,社会新闻突出一个“正”字,新闻评论力求一个“透”字,文体新闻突出一个“靓”字,让党报的新闻报道必读、可读、耐读,用高品质的新闻影响读者、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9.
杨万绘 《青年记者》2007,(12):91-92
近年来,中国进一步融入到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这不仅促进了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包括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的全面了解和把握,而且对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市级党报作为地方重要的媒体,自身不能创作国际新闻作品,稿件只能取源于新华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报办好国际新闻版。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挖掘新华社这一“宝库”,又如何结合地方特点做好地市党报的国际报道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地市党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要做到指导性和可读性相结合,权威性和群众性相结合,思想性和服务性相结合。必须坚持“三贴近”,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党报不仅人们要看,而且人们爱看,这样才能彰显地市党报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地市党报纷纷精心经营时事版,以此扩大新闻量,吸引读者,增强生存发展能力。本人结构新闻实践,从新闻价值“四性”上谈谈地市党报办好时事新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形式单一、面孔生硬、语言呆板、缺乏亲近感和可读性等问题,一直在很多地市党报中或多或少存在。面对各种新兴媒体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进一步增强地市党报可读性、吸引力,愈发显得紧迫和重要。近两年来,《漯河日报》坚持改进政务报道、做强实用新闻、强化舆论监督和“走转改”同步推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现在地方党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要闻版时常被一些枯燥冗长的会议报道、材料味十足的工作总结、不痛不痒的应景文章“霸占”,严重削弱了要闻版的可读性。许多读者一提起地市党报的要闻版都直摇头,他们埋怨政务报道多、领导活动多、会议消息多,可读性的文章少。地市党报要闻版既担负着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又承载着地方各种新闻事件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复杂多变的前提下,经济新闻报道在生产生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地市党报,如何报道好地方经济新闻?进一步推动当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地市报记者只有把握和运用好地方经济新闻报道的“三种类型”,就能比较主动地做好这方面的新闻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5.
金鸣 《新闻三昧》2006,(12):37-38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给我国新闻事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如今新闻媒体的经济宣传报道尤为繁荣活跃。然而,在这活跃繁荣的背后,我们感到地市党报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主要表现是:经济报道的分量不足,力度不够,含金量不高;新闻的视觉不新,开掘不深等等。这些也正是当前新闻领域和媒体待解决的问题与弊端。笔者认为,地市党报要想让经济新闻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应该树立超前意识,增强报道的思辨色彩,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那么,作为地市党报的记者怎样把经济新闻写出深度,富有思辨色彩,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要有宏观思维…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地市党报而言,“四力”构成了一套全面完整的新闻舆论传播效果体系,其中,影响力是地市党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新闻价值的终极目标。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增强策划力量,提升新闻宣传报道质量,已经成为地市党报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治平 《新闻界》2001,(1):51-52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式,一厂一店一村一品式的经济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群的新需求缺乏准确的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的理解等有很大关系。因而改进…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中央大报还是地市党报,时政新闻因其政治性、政策性、广泛性、信息性、时效性强等特点而经常占据报纸重要版面。时政新闻报道要求准确、严谨、及时、到位,是党报宣传报道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地市党报,时政新闻要从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的高度立意,从普通市民关心的角度人手,力求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三农”报道受益于政策形势,得到媒体的重视;而关于地市党报如何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角度出发,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提升、农村面貌改善鼓与呼的探讨和论述也屡见不鲜。但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毕竞是综合性日报,而不是农业类专业报纸,因此其受众并不仅仅是农村的读者,还有很大部分是城市的居民。城市受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三农”新闻,这一点往往为一些从事“三农”报道的记者所忽视。事实上,“三农”新闻如果适当地从城市受众的视角出发,不但有助于地市媒体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而且对进一步服务好“三农”工作也有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市党报做好做活经济新闻报道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地域、行业等因素的制约,导致报道的高度、深度不够,流于形式、“唱四季歌”的文章很常见。事实上,读者比较关心经济方面的是和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如何深入浅出做好经济新闻;如何卓有成效地报道新成就,阐释新情况、新问题,更好地发挥经济新闻的社会功能,已成为媒体需要解决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